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得到改善,民众福祉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回眸数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一边真切地感受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实含义,一边也必须认清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作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突出体现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与高新技术领域产能不足的问题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把重心放在破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方面。  相似文献   

2.
毛卫平在《理论前沿》1999年第15期上撰文介绍“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学术研讨会”的一些观点。会议认为,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一是物质利益的矛盾突出并复杂化。这些矛盾主要根源于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发展不平衡,改革和发展中政策措施不配套、宏观调控不完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等。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是解决这些矛盾最根本的途径。二是政治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情况。领导与群众的矛盾占有突出的地位。解决这一矛盾,当前的关键是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  相似文献   

3.
吴先满  张立冬 《唯实》2016,(5):55-59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持续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大背景下,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对照民生需要,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存在的突出问题1.投资与消费失衡,制约居民消费随着世界经济萎靡不振,江苏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当代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都已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据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所作的数量分析,我们认为,自改革以来浙江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但这种不平衡并没有导致原有的发达与落后地区继续向两极分化,而是趋向于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凸现和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这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状态,我们称之为非极化性不平衡发展.本文对这种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过程、原因及其政策选择作一探讨.一、区域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理论界定与实证分析区域经济的不平衡通常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在静态的意义上考察某一时点上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二是在动态的意义上考察某一时段内各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差异性.动态的发展进程的不平衡性与静态的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二者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静态的不平衡性可以是动态不平衡的起点和原因,也可以  相似文献   

5.
管怀鎏 《唯实》2007,(1):51-54
根据对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的分析,近年来江苏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五大值得关注的特征:要素投入向优势行业集中,但工业装备质量的提升徘徊不前;技术进步总体趋势清晰明确,但不同行业技术演进方向则错综复杂;产值利税快速增长,但发展不平衡现象相当突出;结构优化效应日益凸现,但不同要素结构变动效益差异较为明显;规模报酬递增势头强劲,但工业经济运行效益不尽如人意。为此,当前在总体思路上应特别注意突出五大重点,即:高度重视工业装备质量的提高;切实加快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技术水平的进步;着力推进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统筹协调好扩大就业与提升技术水平的关系;大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6.
发展效益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和保持农村稳定的必由之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阻碍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市场体系不完善。虽然各地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市场,但是从农...  相似文献   

7.
<正>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些不足,是今后我们的工作要着力克服和弥补的重要方面;这些困难和挑战,是今后我们的发展要着力化解和应对的重要任务。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看,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社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正确理解国民经济的“好”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上去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涵义是必须突出质量与效益,强调协调发展、平衡发展、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重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韩振军)国家计委等机构的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二是生产力布局结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据介绍,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在实施的“十五”计划把结构调整作为一条主线。当前我国正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加快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受市场化改革进程不一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建设不平衡,即农村内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和农村外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今后地区统筹发展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核心。近年来,海南州立足实际,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挥比较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相比,海南州经济结构仍存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和国民经济总量小、质量差、效益低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耕 《前线》1988,(12)
在经济建设中,能否做到发展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历来是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效益却较低的情况下,探讨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改革10年来,我们一直尝试探索一条经济发展速度适当,经济效益较好的路子。经过摸索和实践,昌平县在这方面初步有了一些体会。在这10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上,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则主要是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平衡.找出地区农村工业的差异,分析中西部农村工业落后的原因,培植中西部农村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缩少地区农村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一、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结构不平衡矛盾、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有效举措。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一些问题与风险,对此必须采取有效之策来化解与应对。  相似文献   

15.
刘世佳  牟洪波  李娟 《奋斗》2021,(3):22-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指出,黑龙江省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6.
明锐 《实践》2007,(9):41-42
我区农村牧区文化工作成绩很大,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表现在: 一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牧区文化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与城市文化差距日益拉大,农牧民文化生活贫乏、活动形式单一,农牧民文化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对外开放政策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选择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疆作为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不发达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东部地区由于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地理环境,以及中央的“沿海战略”,率先启动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火车头”,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步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明显加剧,直接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此,中…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既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这样的地域间的不平衡,也体现了在同一地域内的不平衡。化解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在坚持适度不平衡和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上,走内外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地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对中部潜在经济发展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和开发,实现东部与东北部、中部、西部四大地域板块的经济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在“九五”时期和下世纪初,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小的方向转变,从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一条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集中反映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与内地的差异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虽然各地区的经济实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但从提高和发展的程度看,中、西部地区却未能与东部沿海地区同步发展,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中西部同东部之间,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