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奥康纳和福斯特是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就马克思及其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生态学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导致的生态危机及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本文通过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与"回归马克思主义"、"第二重矛盾论"与"物质变换裂缝论"、"改良生态社会主义"与"革命生态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分析二者思想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按生态规律运行的人类生存方式。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范畴,生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通过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追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化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合理继承与超越,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事件不仅昭示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巨大转折,而且引发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对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方式和阐释方式的深刻反思。如今10余年过去了,在起初的“危机论”、 “过时论”的喧嚣归于平淡与沉寂的同时,一种旨在从学术层面上避开先定“框架”、情绪化“评判”和中间“环节”, “直接而全方位”地面对原始文本,回到马克思当年的历史语境,重新阐释其思想的研究趋向正初露端倪。“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arx after Marxism)的提法就是这一趋向鲜明的表征。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最高政治原则,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与社会公正理论,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以人为本"是对传统伦理观中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与超越;"全面、协调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主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思想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6.
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布伦纳是所谓“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布伦纳的思想对正统马克思主义来说可以说是异端;另一方面,布伦纳的“政治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等基本原理,因而又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衣钵在西方的真正继承者。本文主要围绕布伦纳关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和“战后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研究,对他的政治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一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关于“两制关系”的理论探索,大体存在替代论、利用论、趋同论几种理论范式。关于两制共存的交往策略,大体存在和而不同的理性方案、统一战线的应急方案、生死博弈的激进方案、同而不和的同化方案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洞察两制长期共存的历史大势,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高度求解两制共存的世纪难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两制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的原则精神,打开了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背景下两制和平共处的历史空间,重建了“西强东弱”格局下两制和谐共生的国际生态,重塑了“东升西降”阶段两制良性竞争的世界图景,为建构“后西方时代”两制交往新范式提供了前瞻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两制未来的“建构性方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两制关系”理论上的元哲学创造,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8.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围绕人的解放而展开。人的需要是推动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点。认清矛盾的客观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化解矛盾、推动个体和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动力论及其中国化演进彰显了其严密的内在逻辑,也显示了其文化转向的当下趋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刻,厘清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的思想内涵、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对于把握时代发展动力的文化转向这一关键矛盾、推进马克思主义动力论理论创新和"中国梦"实现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先进的文化会有力地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作出的“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挈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理和哲理的要义。两个“拥有”的思想政治特征及其所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根本指导思想的根源所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和“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论品格和时代精神,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特征和途径走向,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所成就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华彩乐章;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的探索,丰富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哲理,升华了“归根到底”意义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真谛和思想精粹。  相似文献   

11.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从“归根到底”意义上揭示了既有所区别更内在统一的两个层面上的“行”。“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关联着对马克思主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源于马克思主义在出场顺序、因果联系、价值功能中的先导作用和引领功能,在与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密不可分的联通中得以彰显。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对“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思维递进与认识深化,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能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正在并将继续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推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学术生态,面对思想的多元与形势的多变,很有必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的问题域。立足这些问题范域,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这种影响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当年的设想。为实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梦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正在围绕自己所坚守的思想内核而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1908年开始,列宁对“取消派”破坏党的统一的错误行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围绕促进党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具体表现在:批判“取消派”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论,强调必须捍卫以马克思主义为共同思想基础的统一;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革命纲领和策略的错误行为,强调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是实现党的统一的根本要求;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秘密组织的派别独立活动,强调没有统一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党;批判“取消派”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言行,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党的行动一致的保证。列宁的这些主张有效地捍卫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范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对象,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内容。作为体系重要实体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的范畴既是深化认识的抓手,更是理论体系构建特别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深入科学地研究范畴,在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基础上,必须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范畴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范畴源与流、坚持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同时,必须着重以前提论、选择论、体系结构论和道路实践论为逻辑依据、分析视角和基本框架,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范畴体系,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和不同成果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江泽民总书记的“八项主张”与“三个代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5.31”讲话宣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党中央号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为完成历史赋予的庄严使命努力奋斗,推动了深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的热潮全面兴起。江总书记去年“7.1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以毛泽东思想和  相似文献   

16.
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学者引介到中国学界。在过去的20年中,生态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历了四种理论形态,分别为生态危机理论、双重矛盾理论、革命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生态学理论。这四种理论形态反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从不承认马克思具有生态学思想发展到发掘马克思系统的生态学这一完整的过程,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不能偏离“大时代”的历史方向,又要结合“小时代”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演进的一条基本线索,是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造成的时代特征变迁。从这个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经了“科学阶段”“俄国阶段”和“中国阶段”三个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概括,鲜明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超 《工会博览》2011,(11):301-301
“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它认为美国是个与众不同的国家。这种思想受到宗教因素,政治制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国例外论”对美国的理想主义,单边主义外交政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蔡和森作为我国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和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反帝爱国思想。特别是他引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暴力革命”和建立联合战线反帝的思想,对当时和后世革命者影响重大,对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思想武器。那么,列宁主义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与列宁主义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和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为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本刊特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黄宗良教授、项佐涛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