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九凤 《湘潮》2008,(11):48-48
关于周恩来饮酒的故事有很多。近几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曾在各地见过周恩来的亲属,秘书,警卫,厨师等100余人,他们都说,周恩来律己甚严,工作忙碌,平常很少喝酒,像有的书报上说的“周恩来酒劝许世友”、“周恩来醉舞红旗”等事情他们从没听说过。但周恩来酒量比较大却是真的,也确实有过几次惊人的豪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周恩来决定中国命运的结合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几乎同时探求到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们站在新思想的前沿,为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共同奋斗。尽管他们之间也有过误解和分歧,但纵观他们交往的全部历史,他们仍然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和知音。 1924年,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广州结识,开始了两个人的交往历史及伙伴关系。从1927年到1935年,先是周恩来在中共中央作为领导者,毛泽东在地方建业;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同在中央苏区工作,仍然是周恩来处在领导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旅欧青年团组织的重要创建人。1922年6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维汉、赵世炎等在巴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得知一个月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在广州成立,他们立即决定加入,并派李维汉回国联络。1923年1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召开临时大会,通过了由周恩来起草的章程,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选出由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执委会,推举周恩来为书记。不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他们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  相似文献   

4.
永远怀念周恩来、邓颖超李琦今天,天津市委为了建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聘请我作顾问,颁发聘书。这是非常高兴、非常光荣的事情。周恩来、邓颖超是一代伟人,两位楷模。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高尚品格,举世公认。他们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他们的言行,造...  相似文献   

5.
张谨  陈国民 《湘潮》2008,(4):4-6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操劳国事,日理万机,没功夫管自己的家事。每月去会计处领取他们夫妇俩工资和保管他们家现金与存款的人是周恩来的司机杨金铭.他每月底要向邓颖超报一次账。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来突然要杨金铭细报一下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  相似文献   

7.
总理要求侄子一家到河南生活 周恩来总理有两个胞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周恩来没有后代,周恩溥有一个儿子叫周荣庆,周恩寿有6个子女。1945年初,周恩溥在山东被捕,敌人让他说出周恩来的去向,但他始终没说,遭严刑拷打后没几天就含恨告别了人世。周恩来的大弟媳王兰芳和小弟周恩寿,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正常上班。于是,周恩来就让他们提前退休了。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70%到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的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于是,周总理就将两人的生活费用负担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是,周恩来夫妇抚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几个侄儿、侄女也在解放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本文记述的是周恩来和他的侄儿侄女之间骨肉亲情的故事。周恩来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祖籍浙江绍兴。清道光年间,周家迂至江苏淮安定居,周恩来于  相似文献   

9.
百花园     
《湘潮》1998,(4)
周恩来在大连的一次遇险(冯婧)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前夕,在上海工作的周恩来乘日本轮船前往大连,打算从这儿乘火车经哈尔滨前往苏联参加“六大”。由于邓颖超要列席大会,故而也一同前往。周恩来夫妇住的是头等舱,而穿的衣服比较朴素,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除了就餐外很少到舱外活动。因为当时的日本轮船上,不但有警察,还有密探。船过青岛时有短暂的停留,周恩来夫妇在青岛市区吃过午饭后,买了一大叠报纸带到船上来。这引起了日方侦探的注意。船到大连,他们正准备上岸时,周恩来遭到几个日本警察盘问,虽然周恩来对答如流…  相似文献   

10.
茫茫人海中,有些人去世后不久便被人忘记;有些人活着时便被人忘记,甚至被人厌恶。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被人忘记,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周恩来便是其中之一。我心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这个名字进入我的心里,最早是通过老农民的议论。1948年4月、5月,周恩来随中共中央机关曾到过我的家乡河北省阜平县,村里的农民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议论他。这些议论,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了根。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1,(4):42-42
1935年,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说是锻炼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12.
黄瑶 《党史博览》2008,(3):18-22
周恩来与罗瑞卿在红军时期相识,西安事变后又都去了西安/到西安后,周恩来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罗瑞卿也剪去他那一头披肩发周恩来和罗瑞卿的交往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频繁,而他们的相识则在红军时期。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1926年,罗瑞卿考进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但是,当罗瑞卿进入武汉分校时,周恩来早已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酝酿、组织上海的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来到武汉,但罗瑞卿已随分校学员编入叶挺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去参加讨伐夏斗寅和西征杨森的战斗,未能见到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胡志明,一位是中国党和政府的卓越领导人,一位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们相交近50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视胡志明为自己的兄长,胡志明把周恩来当作亲弟弟。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中越友谊史上谱写了动人心弦的乐章。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和胡志明相识于法国巴黎。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大力支持胡志明的革命活动,帮助越南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1922年夏季的一天,一位中等个子、30来岁的年轻人走进了法国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执委会办公处。他就是侨居法国的越南革命领袖胡志…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周恩来弟兄3人,他居长,二北恩博,1945年去世,三弟恩寿,他9岁丧母,从此周恩来担负起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他们相依  相似文献   

15.
一位是总指挥,一位是前委书记,南昌起义将贺龙和周恩来的命运系在了一起。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他们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他们的交往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走过了和平时代的坎坷,其情可感天地,其谊可泣鬼神,他们之间的莫逆之交堪称一座不朽丰碑!南昌起义,两人的命运拴在了一起1927年7月初。一天傍晚。武昌。周恩来在二十军党代表周逸群的陪同下,来到贺龙的驻地。贺龙握着周恩来的手,热情地说:“你的大名,我早就晓得。逸群对你钦佩得很呢。如今见面胜似闻名噗。”“疾风知劲草,我们对你是很钦佩的。”周恩来高兴地应答道。“钦…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党史纵横》2008,(10):30-32
周恩来与刘少奇是同龄人,都生于1898年。他们还部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在共同奋斗的革命生涯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钦佩刘少奇为人沉稳,待人谦和,善于思索的性恪,更敬服刘少奇的组织才能和指挥才能。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周恩来竭尽全力地保护自己的战友。  相似文献   

17.
若问上世纪50年代的老部长:你最怕谁?他们会回答:周恩来。 有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一位部长汇报工作,但显然材料不是他写的,念不成句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他念到一个指标数字时,周恩来眉头一皱:“不对!看清了再念。”那位部长脸红了,眯细眼又念了一遍。“不对!”周恩来点了那住部长的名,被点名就要站着汇报。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照片的作者是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照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也感人至深。去年岁末,我因去北京征集文物有机会再次接触周恩来的侄儿、原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周尔钧将军,周恩来侄媳、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女士,同时就此照片的拍摄情况采访了他们夫妇。周将军和邓…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为永远缅怀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经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该馆在1998年2月28日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开馆。  相似文献   

20.
金中 《新湘评论》2008,(3):53-53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共同奋斗的亲密战友。又是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在他们共同生活的50余年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也留下了大量深情款款的记录。收录了74封书信的《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反映出这对革命家夫妇的感情天地充满了蓬勃精神和旺盛生命力,折射出他们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高尚情操.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1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编发这封质朴而又温馨的短信,既是纪念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