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5月,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随后又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举措,使一度趋于稳定的朝核问题再次陷入危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顶住美国的巨大压力实施核研发政策,不仅初步获取了核能力,还一度成功迫使美国软化对其敌视的政策。朝鲜核危机的实质是朝鲜对美国实施强制外交,力图逼迫美国改变敌视朝鲜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石斌 《国际观察》2004,(2):38-45
美国政府内外在朝核问题上一直有两种主张 :通过强制外交迫使朝鲜屈服 ;通过多边协调途径谋求和平解决。冷战后美国推行强制外交的经验表明 ,强制外交前提很多、风险较大、成功率很低。东北亚格局与朝核危机的性质 ,使得美国对朝强制政策的困难更多、危险更大。只有坚持多边协调与双边对话 ,才能化解危机。布什政府的政策正逐步朝这一方向转变 ,但不能排除危机久拖不决 ,美国转而提升强制措施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强制外交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危机的一种战略。在伊朗核问题上,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力图使用强制外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然而,从2003 年至今,伊核问题不断反复,持续升温,目前已发展成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究其原因,西方国家强制外交战略谋划不够清晰、设定强制期限约束力不足、存在“后续成本”以及伊朗国内政局变化等因素,导致了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强制外交始终难以奏效。未来很难断言美欧强制外交能否成功,而可以肯定的是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朝鲜第二次核试验让六方会谈陷入了比2006年朝第一次核试验之后更大的僵局。朝此次核试验是在六方会谈于2007年通过了两个共同行动计划之后出现的,结合其国内政治近期的新动向,朝鲜为了"政权安全"而想拥核的意图已经暴露无疑。在目前危机有可能继续升级的情况下,恢复六方会谈十分困难。打破朝核问题僵局,一要看朝鲜国内政治的变化,二要看国际社会是否能协商出一致的办法。本文认为,保障联合国安理会1874号决议的有效实施需要某种程度的"强制外交",朝核问题已经到了要么依托朝鲜内部变量耐心等下去、要么寻求通过某种形式的"强制外交"影响朝鲜局势的艰难选择关头。  相似文献   

5.
“天赋使命观”是美国外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17 世纪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 徒的宿命论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体现。它的基本含义是:美国受上帝委托,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类自身的命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为此, 美国自视为天下唯一的道义之邦, 用自身的是非 标准来衡量其他国家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 认为在外交方面有义务和责任将美国式的自由民主 等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推广到世界各地。“天赋使命”意识对美国外交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使外交作为非传统外交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交事务中, 其无论是在形 式、内容还是在功能上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而且制度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代中国外交发 展出来的一种新模式。特使外交的频繁使用和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克服常驻外交有限性与外交事务 处理的专门化、多样化要求之间矛盾的灵活化处理, 是对拓展国际利益和实现外交转型的平衡性把 握, 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用国际主流方式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国际体系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外交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新保守主义是以美国新保守派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其产生是新保守派对现代政治、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治的思想反应。新保守主义在国内问题上坚持倾向保守的观点,在外交上采取强硬的意识形态立场,推崇美国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要求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行为模式并非完全承袭基于国际系统结构基本分析框架的霸权护持模式。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是基于国际系统进程基本分析框架的导出概念。厘清对安全护持的认识需要解构这一概念,找出蕴涵于其中的基本战略行为,而基本战略行为的判定须通过"基于维度"的考察。施韦勒和米尔斯海默意义上的制衡可以作为这种基本战略行为的分析基底,但制衡的概念必须重塑才能符合基本战略行为的要求,重塑制衡的方式主要是打破其指涉对象的单一维度而进行多维重构。随着冷战后亚太安全环境的变迁,美国的安全护持战略行为模式也存在转型的必要,而制衡行为的转型又是安全护持模式转型的核心。冷战后美国对南海相关声索国的外交行动验证了安全护持模式及其转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社会化媒体外交,进一步提高了外交效率,增强了外交透明度,获得了更多对外进行交流、实现接触、促进互动、加强影响的机会,对实现美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社会化媒体外交是一种虚拟公共外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它并不能取代传统公共外交,只能是传统公共外交的有益补充。美国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独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在继承了其外交传统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它们反映了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国内和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变革。根据外界形势的变化和本国利益的具体驱动,俄罗斯外交的行动准则几经调整。冷战后俄罗斯外交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全方位的平衡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确保大国地位的积极外交。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的结局,正在对中东和欧亚大陆战略接合部地带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伊邻国和地区强国的土耳其,无法置身其外。由于土在伊战中未能完全配合美,对土美关系带来一定影响,土外交上面临一些难题。但土仍拥有独特的地缘战略优势,加之政府及时采取应变对策,调整政策与策略,因而在外交上较为妥善地应对了地区变局,取得一定绩效。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东盟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态势是伴随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转变和东亚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国际、国内、双边一系列有利因素推动下形成的。但双边关系仍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以俄罗斯目前总体实力,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中美日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皮军 《南洋问题研究》2005,23(4):20-25,19
冷战后,经过艰难的谈判,越南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快速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两国关系快速发展背后各自的战略意图及其对东亚格局的影响,并对越美关系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徐蓉 《国际观察》2004,(5):42-47
在冷战结束至今的 1 0多个年头里 ,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的多重表现 ,美欧之间在多个领域的关系框架发生变化 ,冲突和矛盾不断增多。这些变化虽未导致联盟关系的破裂 ,却具有结构性的特点。从美欧共同战略目标的丧失到各自不同的战略追求和政策取向 ,从美欧在国际政治重大问题上不同的理念到能力分配的不平衡 ,预示着美欧关系的变化是必然的。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全面的对抗与非合作 ,却带有某种根本性并且不同于以往联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Muammar Qaddafi’s decision to dismantle his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programmes in December 2003 elicited an extensive debate about the role of normal versus coercive diplomacy. The normal diplomacy perspective rests on factors that cannot solve the “why know” problem, and it relies on an unsupported assumption that Qaddafi’s identity had changed. The Libyan case, however, challenges the coercive diplomacy model. Libya confronted a demand and threat to disarm, but the George W. Bush Administration issued no explicit threats, placed no time deadlines on Libyan compliance, and attached only a moderate sense of urgency to Libya’s WMD program.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coercive diplomacy perspective needs slight modification to account for the Libyan case.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provided implied threats to Qaddafi’s survival.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hen used veiled threats to threaten Qaddafi simultaneously with unacceptable damage and enable diplomats to find a peaceful solution to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9日至18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乌特金应邀前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学。乌特金的八次精彩讲座信息量很大,对冷战初期苏联外交中的很多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我们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玮 《国际观察》2005,(2):54-60
印度是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中国的主要邻邦,其地缘战略思维对我国的周边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随着本国国力的增长及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印度不断积极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南亚次大陆、印度洋为基地,分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寻求侧翼支持,积极向亚太地区拓展势力,体现出其地缘战略思维服从和服务于印度谋求地区霸权、争当世界大国的国家战略目标的本质没有改变,地缘战略思维的扩张性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冷战后波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欧洲中部的波兰在欧洲地缘政治史上一向具有重要作用,它与美国关系向来非同一般.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在北约东扩、美国战略东移、欧盟扩大的背景下,美国需要通过波兰加紧控制东欧,美国扶植波兰成为"新欧洲"第一把交椅的态度日趋明朗.但是,已经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波兰,一味倒向美国未必有利于本国安全和发展.在欧美新一轮角逐中,波兰将努力化解欧美矛盾、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实行超越遏制战略以来,美国应付非传统安全的战略经历了从强制性外交到新干涉主义再到先发制人战略三个阶段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三种战略的比较分析,揭示出美国日益排斥对话、交流和妥协等常规政治手段而日趋极端、保守和崇尚武力的倾向.这些变化意味着:在缺少有效的势力均衡和权力制约机制的国际体系中,霸权国的权力欲望与暴力使用都会不断自我膨胀,当前的世界秩序正面临着挑战和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