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奇葆 《党建》2011,(12):15-1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文化改革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部署。四川是文化资源大省,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努力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2.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全社会树立文化主体意识: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四川有极为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丰富多样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面对当前新的历史机遇,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发展目标,是四川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重点阐述四川省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目标及其支撑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华夏历史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发展、大提升,以文化之强推动强省之强?如何通过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探新路、作贡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上下需要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具体的历史的,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应突出强调重在动态的建设。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湘西来说.建设文化强县.必须继承土家优秀的历史文化.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龙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别是里耶秦简牍的发掘.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土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展示了汉文化和土家文化的历史融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站在继承和发展土家优秀历史文化的高度.全方位整合县域文化资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从龙山的文化资源现状来看,重点是实施三大“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对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对文化建设责任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正确理解和认识和谐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切实把握和谐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与主题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烨 《新湘评论》2014,(9):50-50
零陵作为永州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必须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在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规划建设经营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20多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了三次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研讨对象的理论大讨论,在思想观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力促进了四川人思想大解放,加快了四川改革开放步伐。对农耕文化的批判始自近代以来的历史文化研究,四川把破除农耕文化负面影响作为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有着历史的必然。四川这三次思想解放与农耕文化大讨论的历史意义不可低估,"盆地意识"、"小农意识"等束缚思想观念的意识已经逐渐被四川人所抛弃,一种贴近改革开放时代的价值理念正在成为四川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张晓林 《前线》2012,(1):16-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问题、部署文化建设,这反映我们党思想文化的自觉,预示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表明文化肩负着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站在历史的高度阐述了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理论的深度论证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的广度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我们要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方略。  相似文献   

13.
李玉林 《求实》2005,(4):76-78
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建设也因此而面临着新的任务。担当起文化建设的时代重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增强和创新文化意识,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先进文化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回顾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的成就,强调我们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领导者和发展者”.进一步突出了文化的传承功能和领导者的先锋引领作用.为新时期文化改革创新提供了历史支撑.揭示了文化繁荣发展的丰富历史蕴涵。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08,(7):64-64,F0003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抓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产业文化、现代文化“六大文化建设工程”,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呈现出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站在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起点上,客观要求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符合时代的需要,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党建》2012,(4):31-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我们目前还不是文化强国,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说的,“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扭转。这是对我国文化建设所处历史方位一个重要而清醒的判断。同时,六中全会总结我们党建设先进文化的经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这又说明,在努力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问题上,我们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摆在河南人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依托,  相似文献   

20.
纵观历史,人民群众的每一次文化觉醒,都会迎来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进步,而先进文化则是文化觉醒的强烈催生剂。《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其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