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喝的是啤的白的?明天你是否会后悔,视法律如同儿戏?歌迷们都不敢相信,醉酒后肇事的你,我也是偶然翻微博,才知道的确是你。谁灌醉才华横溢的你,谁让你放纵自己,谁让你不尊重法律,谁给你穿上囚衣…”——网友改编自《同桌的你》  相似文献   

2.
篆刻     
马野 《检察纵横》2012,(10):55-55
《你是谁,为了谁》,这是一首经典歌曲的名字,今天我想借用这一经典的红歌,谈一谈自己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吉祥棺材     
刘浩从广西柳州出差回来,一家人欢天喜地的。谁知妻子竟从他的旅行包中翻出一口红褐色的油漆锃亮使人感到很悦目的微型棺材。这下好了,妻子那点久别胜新婚的感情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又是哭又是骂的,说刘浩你这冤家什么东西不好买,谁让你买这倒霉的棺材,真不知你是在催谁的命啊! 刘浩却不以为然,他玩抚着比自己手掌大不了多少、做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上流传着"谁先起诉谁吃亏"的说法,虽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但事实上有一定道理.你原告起诉了,只要我被告不同意离婚,一般情况下法院就不会判离,我就能拖你!除非你给我想要的银子1 2006年3月,我代理了一起案件,利用"打草惊蛇"的策略,使对方暴露了自己的破绽,最终避免了我方多次诉讼、财产让步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的所有共产党员……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每一位都是战士,这点很重要,你在家里不是隔离,你是在战斗啊!你觉得很闷,病毒也被你闷死了。"说话一针见血、带着一点儿冷幽默,张文宏不知道自己会因这些简单、朴素的语言成为新晋网红。  相似文献   

6.
赵星 《江淮法治》2013,(22):58-58
其实走出去,不一定是非要走到什么地方去,而是说要有勇气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比如在自己的家乡多么压抑,不甘心一生就这样度过:比如对自己的工作有多么不满意,不知道是该离开还是该继续努力。你问我,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人生都是自己的。谁也无法代替你作决定,因为没人能保证你未来的路就能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委员、女企业家张茵在“两会”上强烈呼吁修改《劳动合同法》,为富人降税。她态度坚决,立场鲜明,引起了众人的反对与质疑。有政协委员批评她:“你既然处在这个平台上,话语就不能只代表你所处的利益集团”。然而也有人说,“她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表达自己的体会和观察,没有高估、夸大自己能力;和不少代表、委员不痛不痒的议案、提案比起来,强多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究竟该为谁说话?……  相似文献   

8.
公证的信任     
张瑜明 《中国公证》2013,(11):59-60
最近看了一部法国女神苏菲·玛索主演的电影叫做《穿梭少女梦》(L'age de raison),这是一部浪漫而美丽的电影,也讲述了法国公证人的工作.观后,笔者对于公证行业的信任问题有了更深的感悟.先回顾一下剧情:日理万机的商业女强人玛嘉烈(苏菲·玛索饰)迷失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在四十岁生日当天,收到一位退休公证人亲自送达的包裹.这位白发苍苍的公证人,郑重地让玛嘉烈签署了回执.他说的话很让人感动:“你或许已经不记得我,但是我还记得你,希望你记住自己是谁,记住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9.
别给我说什么心灵鸡汤,我特烦这个,我只是觉得这世界已经很无聊了,快速、功利、嘈杂,谁也顾不上谁,难得有点闲暇辰光,何不自己给自己找点乐子呢? 只是偶然一次无聊冗长的会议,才让我拿起手边的笔在笔记本上胡乱涂了个小人,然后把当时的心情写在旁边,边画边还要偶尔抬抬头,看看那位自我陶醉的发言者,象征性地附和着点两下头,装作认真听讲并仔细记录,你懂的,你也知道我经常会开一些这样的会,于是就积累了一些这样的画来.  相似文献   

10.
1你们不要老企图问我我是谁,我不会告诉你们。“我不是你认识的我,你认识的那个我已经死了。”这是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经常能听到的一句经典台词。我把这句话介绍给你们,就像是介绍我自己一样。只不过,我不知自己已死过多少回了,今后,我还能说多少次这样的话?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是谁?精神病其实就是一种自以为是的高级白痴。有时候,他又等同于一个智商非常高的人,也就是说,智商高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精神病里的一类,他们的思想都是和正常人不一样的。这两种人往往是殊途同归。现在,有一个问题死死地系结在我的大脑…  相似文献   

11.
马云有句名言:“当你成功时,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的确,无论古今中外,成功者都以为自己手握真理,特别爱煲“心灵鸡汤”,当然,他们也有这个资格,且销路一向不错。谁要不信,他立马可以现身说法:我就是最好的例子。颇像旧时街头卖大力丸的汉子。  相似文献   

12.
邀约(上)     
<正>“你要杀的人是谁?”我问。“我自己。”米切尔回答道。又来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没有大惊小怪,也没有犹豫,说:“我没必要非得清楚你为什么要死。不过,也许你可以考虑满足一下我些微的好奇心。”“我欠了一屁股债,只好用保险费来偿还。剩下的钱,或许还能让我太太和两个孩子过上好日子。”“你确信这是唯一的办法了吗?”我问道。他毫无表情,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3.
魏斌 《检察风云》2012,(23):51-53
一个活了28年的人突然竟不知道自己是谁,直到有一天,一个神秘的电话对他说:"你不叫苗世东,你的真名叫庄新杰,你知道23年前你们家发生的事吗?"苗世东蒙了,23年前,当他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而紧接着,惊人的消息传来,苗世东的父亲苗保国和母亲伍小娥先后被重庆警察带走……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何等的惊天秘密?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被警察带走?  相似文献   

14.
陈令申 《政府法制》2014,(23):42-42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非皇帝莫属,草民百姓见之则跪,群臣官僚迎之则拜.那么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又会跪谁呢?当然是天地和父母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听说过有皇帝给自己的妃子下跪的吗?没有吧!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5.
抢镜头     
抢镜头,该是影视界的行话吧。拍电 影,该谁上镜,是主角是配角,是特写还 是一带而过,都在导演掌握中。不该你 上。你上了,最后也难逃被剪掉的命运。 一般人没有上舞台、上摄影场的机 会,但在拍照片的场合,也会发生抢镜 头的事。 当然,平常家人朋友的生活照,大 抵不存在这个问题;反正谁也不挡谁就 行了,至于谁前谁后,谁左谁右,无关宏 旨。正式一点的合影,有个排座次的问 题,随着就产生了是否有人抢镜头的争 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快乐,快乐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情能使人身体健康长寿。快乐的人能够安于平淡的生活。快乐的人能够与世无争,快乐是健康地度过每一天,快乐是守着亲人对自己的关怀,快乐是在逆境中不能沉沦而是崛起的心态。快乐是在孤独中的守望成功的喜悦。快乐的人能够在困惑中不迷茫。曾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相似文献   

17.
李玉 《政府法制》2012,(26):25-25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天堂;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地狱。 这两句话听起来很荒唐,但痛恨谁就提拔谁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生活》2010,(24):58-59
社会上流传着“谁先起诉谁吃亏”的说法,虽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但事实上有一定道理。你原告起诉了,只要我被告不同意离婚,一般情况下法院就不会判离,我就能拖你!除非你给我想要的银子!  相似文献   

19.
终于还是要在这苍茫的夏天告别,终于还是要与这熟悉的校园离别,为了这一次道别,我们用尽了3年的青春来作铺垫,可我们最终还是难以抵挡时间的前行。谁会陪你经历这三年的摸爬滚打、喜怒哀乐;谁又会在你徘徊孤独中伸出援手。军校生涯是你我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一段青春回忆,军校生涯是你我青葱岁月里熠熠生辉的一盏前行灯。  相似文献   

20.
<正>“我死后,请将我的骨灰撒入大海,因为我的梦想是星辰大海……”谁能想到这是一位13岁花季少女写的遗书。2022年6月,媛媛(化名)站在天台上,事先服了药,准备纵身一跃,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考虑到死后没人帮忙收尸,会给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她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告诉警察自己的自杀地址。民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将媛媛劝下,并告诉媛媛:“警察叔叔是万能的,无论你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帮你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