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尽当地救济与GATT/WTO争端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涧秋  冯兵 《法学评论》2005,23(6):76-81
用尽当地救济是外交保护行使的一项程序性条件,是国际习惯规则。GATT/WTO的协议条文和争端解决实践均没有要求将用尽当地救济作为成员间国际程序的前提条件。GATT/WTO协议的权利主体是各成员方,其争端解决是为了维护申诉成员自身的权利,TRIPs也不例外。成员方的国内司法审查程序与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适用无关。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的谈判已取得一些重大进展,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入WTO后,在履行动植物检疫与卫生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PS协议)方面将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应未雨绸缨,以便趋利避害。一、深入学习和正确理解SPS协议1986年9月,关贸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各缔约方部长会议在乌拉圭召开并通过了《乌拉圭部长宣言》,决定从1987年初开始GATT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其中,农产品贸易作为谈判的重点。经过长达七年零三个月的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之后,终于在1993年12月15日达成了《农产品贸易协议》,并于1995年经各…  相似文献   

3.
环境贸易措施是一种为促进环境目标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产品出口所遭遇到的环境贸易措施与日增多。通过梳理包括GATT1994、TBT协议、SPS协议在内的WTO法律规则和分析WTO争议解决机构裁定的涉及环境贸易措施的案例可以发现,在采纳生产方法/产品二分法的前提下,一项环境贸易措施对采用不同方法生产的"相同产品"进行区别对待将违反第3条国民待遇原则和第11条禁止进口限制,此时环境贸易措施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落入GATT第20条(b)、(g)两款规定的一般例外;TBT协议下的技术法规需以第2条第4款规定之国际标准为基础方为合法,而SPS协议下的SPS措施需满足以第5条第1款规定之风险评估结论为基础方为合法,除非符合第7款之例外。虽然WTO裁定结果在个案中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未来总的趋势仍是重视环保价值、限制单边措施。我国作为国际重要贸易成员应当积极推动WTO为环境贸易措施的合法性做出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GATT一开始对初级产品确定了一些例外规定,因此农产品贸易实际上一直没有被有效地纳入GATT的法律框架。乌拉圭回合《农产品协定》作为WTO的重要协议之一,将农产品贸易纳入GATT的法律框架下,其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WTO透明度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度原则在国际、地区以及国内法律体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GATT/WTO体制中,该原则已与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相提并论.GATT第10条的规定是对透明度原则的明确表述;WTO的若干协定也在透明度方面为缔约方创设了义务.然而,WTO中DSU的一些规定却无助于争端解决程序透明度的提高.但W TO争端解决机构通过对一些案件的审理,将透明度原则视为国际经济法的理性基础和确保WTO创设之国际经贸法律秩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应当认为,在各国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当代国际社会,信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  相似文献   

6.
黄文旭 《时代法学》2010,8(6):108-114
WTO与碳关税有关的规则主要包括GATT1994中的边境调节税、最惠国待遇原则、关税约束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一般例外条款等。碳关税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碳排放有关的进口环节边境调节税。GATT1994第20条可能成为碳关税合法的依据。WTO争端解决案例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资料。碳关税的设计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符合WTO规则。  相似文献   

7.
协商一致原则是在改革全体一致同意原则和多数决定原则弊端的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GATT的决策机制,成为GATT和WTO的主要决策方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改革和完善此项原则的必要性也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8.
GATT1994第20条(g)项作为GATT的环境保护例外条款,与《WTO协定》序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一致。对于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WTO上诉机构最终维持WTO争端解决委员会的结论,宣布中方败诉,然该案所涉及的《中国加入世贸议定书》法律适用、《WTO协定》序言效力、法解释方法,及GATT1994第20条例外援引条件等法律问题仍值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勇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1):151-160
GATT 1994能否适用于成员方加入议定书是WTO当前面临的一个制度性问题。"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拒绝了中国将GATT1994第20条适用于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1条第3款的主张。专家组报告的结论存在若干可以商榷之处:采用了过于僵化、机械的文本解释规则,而忽视了其他解释规则和方法;对出口配额与出口税的区别对待损害了WTO法的统一性,也违背了WTO及其成员的基本立场;没有客观看待《议定书》与GATT1994及WTO其他协定之间的关系,错误地割裂了WTO各协定之间的逻辑联系。中国应在提出上诉的同时要求WTO部长会议或总理事会就GATT1994与成员方加入议定书的关系问题作出权威解释。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关键是要确认是否存在倾销。按照GATT第6条规定,倾销是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到另一国家。WTO反倾销协议第2条规定了职何确定倾销,即确定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以及两者的比较。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了55起反倾销纠纷,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如何确定倾销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李仁真  庞永三 《法学论坛》2006,21(2):133-138
GATT/WTO的制度缺陷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更加明显,由于缺少权威的组织机构、无条件和自动适用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受谈判方数目的影响,两者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GATT/WTO在规范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着实体上、程序上和规范经济事物中的附加困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国际经济法的贡献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各主权国家中继续强化了国际经济法的普遍原则,扩展了国际经济法调整的领域,改进了调整的方式和效果,同时也为国际经济法整合区域经济组织与多边贸易体系产生了结构性动力。  相似文献   

12.
张哲 《现代法学》2004,26(4):176-181
2004年5月,欧盟正式扩大到25国,其共同贸易政策自动延伸适用到新入盟国,导致部分关税税率升高和贸易政策趋严,给盟外其他WTO成员造成经贸利益减损。WTO其他成员有权根据GATT第24条、第28条以及关于解释这两条的谅解等规定,要求欧盟做出补偿性调整。本文对关税同盟补偿谈判的法律基础、主要内容、谈判程序和主体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关税同盟补偿问题的妥善解决,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更好地维护多边贸易框架的合理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WTO体系内制定投资规则的努力——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兴平 《现代法学》2004,26(1):149-157
时至今日 ,WTO及其前身GATT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这期间 ,目睹了世界经济情势的巨大变迁。与GATT这个专事贸易的协调性的国际机构比较。WTO是堪称综合性国际经济组织。它不但拓展了传统贸易的概念 ,把服务贸易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而且将其触角伸延至知识产权和外国直接投资领域 ,甚至还在继续强化它的争端解决机制。从近年的实践来看 ,WTO一直在尝试扩张其规范领域。虽然不断地遭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它的进取势头依然强劲。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需要都在昭示 ,WTO有必要也有能力主持谈判和制定一项综合性的投资规则 ,实现新的突破。我们希望它在完成这项神圣使命的过程中 ,最大程度地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志 ,以避免重蹈OECD之覆辙  相似文献   

14.
GATT/WTO下的环境——贸易争端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惠荣  潘晓明 《现代法学》2003,25(6):149-153
随着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GATT/WTO受理的环境———贸易争端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扩展其国内环境法的域外效力而与致力于经济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冲突 ,使这类争端日益增多 ;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适用法律时逐渐接受环保理念 ;争端解决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逐步提高了处理环境与贸易交叉问题的能力。但是 ,GATT/WTO的贸易法原则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解决环境———贸易争端的理想机制。  相似文献   

15.
Globalizing Regulation: Reaching Beyond the Borders of Chemical Safe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lthough globalization can benefit both exporters and importers of regulation in absolute terms, it may turn the globalization of regulation into a game with relative winners and losers. Using the EU REACH Regulation of chemicals as a case study, it explores the normative, social, economic, and strategic reasons that push the EU to promote the global adoption of REACH. Notwithstanding its attractions, rules globalization may result in a mismatch between global norms and local priorities, particularl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reduces regulatory diversity, and amplifies the strengths but equally the weaknesses of the dominant regulatory framework. While it can foster international trade through mutual recognition of regulatory decis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regulatory frameworks, i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conflict and trade flow desequilibria. The article calls for furth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rules globalization, so that harmonization does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local interests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16.
As scrutiny of government actions affecting international traderelations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relevance of private partyactions having an impact on those relations may gain in importance.Since the 1960s, the GATT member states have been cognizantof the role that private parties can play in disrupting thenatural competitiv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extant between countries.A handful of GATT and WTO adjudicative determinations over theintervening four and a half decades have initiated the processof fleshing-ou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GATT/WTO legal disciplinesapply to private party action as a consequence of ascribingsuch action to the government of a relevant member state. Whatfollows reviews those adjudicative determinations and distillsthe themes and conditions for attribution articulated therein.It also reviews what could be offered GATT/WTO dispute settlementbodies were consideration to be given to the international rulesregarding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acts of individuals. Froman examination of article 8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sarticles on state responsibility in particular, it is suggesteda somewhat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attribution should obtain,and that such an understanding can be seen as in conformancewith the basic thrus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extantGATT/WTO case law, and sound policy.  相似文献   

17.
WTO框架下的环境标志问题与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标志问题是WTO环境与贸易委员会的讨论议题之一,因此,环境标志的使用不能视为GATT1994第20(b)(g)条下的例外,应遵守WTO非歧视原则且不能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环境标志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环境标志间接将PPM问题合法化,尽管大多数成员的环境标志制度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但环境标志对于贸易自由化的消极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作为WTO的成员方,我国应大力加强环境标志制度建设,推动环境标志认证的新发展,同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极力维护国家的贸易安全,积极防止和应对环境标志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8.
私人执行GATT/WTO协定是指私人如何行使在GATT/WTO协定下的国家贸易权利。"1934年体制"下"进口竞争性产业"与"出口导向性产业"之间的博弈使得美国国会与总统在共同行使国家经济主权中,通过缔结GATT/WTO协定,为美国创设了市场准入权利与贸易救济权利。这些贸易权利要在国内法中被私人执行,则必须创新国内进口与出口贸易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透明度原则是WTO法律制度当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监督各成员方遵守WTO 法律框架,进而推进自由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原则在争端解决中的适用经历了先冷后热的过程,凸显出透明度原则应对非关税壁垒的优越性。在适用过程中,争端解决机构确立透明度原则适用对象和透明度标准,认为透明度原则适用于对成员方的国内部门法的整体审查,认为透明度原则应当能够保护贸易者的预期。在此基础上,在众多的案件中总结出争端解决机构的一贯立场以期能够对未来的透明度案件产生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