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人“有义务出庭作证”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流倾向和普遍共识。但是,究竟有多少证人能够“依法”出庭作证?调查表明,证人不出庭作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证人为什么不出庭?不出庭作证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吗?通过对某法院三年案卷的检索调查,以及对我国五省区九家法院159位法官的问卷调查,从实证研究的视角,分析、论证了证人“为什么不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2.
日前去浙大紫金港校区给法学新生做了一场讲座,主题是“怎样进入法学的思维?”间中谈及我们法律人在进行法律思维时,如果真的像1885年美国的霍姆斯大法官在萨福克律师协会的晚宴上所说的那样“只有一个共同准则,那就是法律”的话,那也有可能会踩入法律思维中所可能隐藏的陷阱,这是因为法律本身也可能是“有问题”的——从法学内部立场加以转述,这至少可以说法律也是可能被质疑或被批评为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两年前,中国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行为法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宣告诞生。但到底什么是行为法学?行为法学与行为科学和法学之间是什么关系?行为法学是否就是法行为学或法制行为学?至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行为法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立法、司法等领域中人的行为规律和人与人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因此“行为法学实际上也可以称为法制行为学。”也有人认为,行为法学“是应  相似文献   

4.
法学之殇     
学非易事,磨砺以求,未必有所成,现如今法学论文人人会写,学术研究似为易事,这类现象的背后是学术出现严重失范、脱序现象。真学术必然要有创新,法学研究必须强调学术原创性,窃人立意,掠人之美,与剽窃词句如出一辙;创制一套新词,制造语言的魔障,也不足取。学者不能不没有一点“专利权”意识,某种学术观点既然有人提出,再当作自己的创见,便属“学术不端”。法学论著最重要的是思想,其价值应当表现在有原创性观点,做不到这一点之所谓“学术”不过是“表态式学术”。缺乏健全的学术批评是当今法学研究保持低劣化和“学术成果”泛滥成灾的一大原因。高质量的法学研究成果需要精工细雕,为减少垃圾学术,学者应有不写或者少写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晖 《法学》2000,(12)
在法治发展进程中,法理学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这似乎是无需探讨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是不时地能够发现法理学在“忍受着”无法承担之重。今天,人们对法理学过高的、甚至使其立于某种霸权地位的期待,已经不是法学圈内的要求,同时也是法治实践 (特别是司法实践 )的要求。与这种热烈的期待和要求相比,法理学能满足他们的情形却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它只能招致方方面面不客气的指责和误解。这就迫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法理学的能与不能。   一、对法理学实用化的期待及其误导   法学是实用学科,这已成为学界共识。这…  相似文献   

6.
冒牌博士刘志刚被判刑、“芙蓉姐姐”现象喧嚣一阵,使像他们一样的北京大学“游学生”(或边缘人)群体再度浮出水面。其实,从过去的“旁听生”、“偷听生”到今天的“边缘人”、“游学生”,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北大校园里学习和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情况也在变化之中。他们是谁?为什么游学?为什么选择北大,而不是一墙之隔的清华,或者别的学校?徜徉在北大边缘,他们的成败得失怎样评说?泪水与欢笑如何挥洒?本刊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群落,听他们讲述了一个个游学故事;也走进北大人中间,听他们评说自己身边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7.
慕槐 《法学研究》1996,(2):150-150
中国缺少自己的法学传统,这似乎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相当多人士的定见。同时,现代法学界又不乏主张以西方的法律制度和法学观念改造(取代?重构?)本国传统者,不过,这样的见解实际上反映了对于所谓传统的一种凝固的观念,那就是,一国的传统只能是本国的“土特产”,而且它一经形成,便不可能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于是,当域外文化纷至沓来之时,中外之间便有了你死我活的搏杀。搏杀的结果却并非你死我活;你一拳,我一脚,几十个回合下来,最终却像是俗话所谓“不打不成交”,或者如赵孟頫太太歌颂爱情所说的那样,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  相似文献   

8.
法学界(至少是法理学界)在打破多年沉寂之后,开始就“法”概念这一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再度引为争论,不能不令人关注。那么,这场争论的焦点何在?争论本身到底有没有价值?宄竟怎样寻找传统法学模式的突破口和法学研究的新途径?关心争论的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一、关于法概念的传统解释“法是什么”和“法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的法学基本问题,古往今来的法学家和哲学家无  相似文献   

9.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边缘法学也不例外。边缘法学是法律与其它相关学科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联系影响着人们对边缘法学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本文就这个问题略作粗浅阐述。 一、边缘法学与法学的关系 边缘法学和法学是互动关系。法律决定边缘法学。法学是边缘法学产生和成长的环境与条件。边缘法学在法学的发展中产生,在法律活动、司法  相似文献   

10.
"平等就业权"的虚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向来对所有与“平等”相关的概念存警惕之心,因为它很容易让接受者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眩晕中远离现实的平台,在“愤愤不平”中把他人的私益视为自我的地狱。比如说最近以全国首例“乙肝歧视”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为由头、专家谈得比较多的“平等就业权”,就有这方面的虚妄。何谓“平等就业权”?这个“平等”是指向求职者吗?能力的差异、禀赋的不同、资源拥有的多寡等等,这些因素社会性地决定了求职者本身是不平等的;是指向企业吗?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受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决定,所以他在人才使用方面也必须以优胜劣汰的判断为优先。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