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处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呈现多发的态势,各类信访活动持续增长,信访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研究信访与法治的关系,即在法治视野中审视信访,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中国社会利益冲突深刻而频繁,信访制度作为国民与权力机关沟通的主要渠道,发挥着独特的信息交换、监督与权力救济功能。但当前信访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暴露出了我国当前信访构建的制度性缺陷,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唯有改革信访制度,促使其与法治相容,方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的救济机制,信访制度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但是,它在本质上与法治并不对立,反倒存在着法治化改造的可能。信访法治化,主要包括制度功能转换、机构设置合法化和程序正当化等方面。经由合理的设计和改造,信访制度可望与法治实现和解,并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兰 《法制与社会》2011,(20):171-172
公民求助于信访反映问题,解决纠纷;政府通过信访与群众实现沟通,维护社会稳定。但信访态势力的发展使信访体制难以承受之重。走出信访制度困境要治本,要协调平衡好利益矛盾;另外还要治标,要进行政治体制的改良,建立公民诉求的体制性渠道;公民和政府要依法办事,并逐步强化司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信访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信访制度向前迈进了一步,但是,大量的问题、矛盾和纠纷还未能通过信访制度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本文从法治精神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信访制度,发挥信访制度应有的功能和效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在历史上既发挥了联系群众的功能,又具有一定的权利救济功能。当前,信访制度仍有继续发挥权利救济功能的必要性。但信访制度行使权利救济功能毕竟与法治理念有所背离。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强化信访制度的联系群众功能,弱化其权利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和内涵,是权利救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治背景下之信访生成原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翀 《行政与法》2006,(5):39-41
对信访生成原因之思考,必须结合我国法治建设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信访与法治在当前形成了一种共生与竞争关系,这是我国法治建设走到特定历史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结果。政府主导型路径选择所造成的思想启蒙方面的缺失及政府权力的过于强大,法治建设所面对的特殊政策环境以及立法、司法等法治环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抑制了法治的竞争力,使信访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法治替代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信访制度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民主权利的具体形式。面对制度设计及其运作中已存在缺陷的信访制度,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桎梏,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树立新的信访价值理念,扭转已经异化的信访运作机制,实现信访制度在推进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礼忠 《法制与经济》2009,(24):10-10,12
法治之治,多指一种治理活动,也指一种治理的结果状态;作为活动,有主体、对象、方式等问题值得研究。法治和人治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人依据人的意志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治理。法治是民治与官治的统一、治官与治民的统一、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法治国家的特征是民本、和谐、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11.
王志民 《政法学刊》2010,27(2):19-24
我国的信访活动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项正式的政治制度却是近几十年的事。目前,信访工作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热议。因此,必须切实纠正现行信访制度的弊端和缺陷,加强信访工作的法制建设,把信访工作引入真正的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人治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之治,多指一种治理活动,也指一种治理的结果状态;作为活动,有主体、对象、方式等问题值得研究。法治和人治的主体都是人,都是人依据人的意志对国家和社会进行治理。法治是民治与官治的统一、治官与治民的统一、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法治国家的特征是民本、和谐、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13.
朱婉鸣 《法制与社会》2013,(31):152-15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然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4.
信访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公众在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从而也集中体现在当下公众信访活动的激增。本文从实证的进路出发,结合相关的个案予以分析,揭示出信访制度所存在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完善信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霞 《法制与社会》2021,(18):162-163
信访在我国拥有悠久历史,要想保证信访能够有效的发挥其自身作用,就需要确保信访工作能够拥有独特的地位以及价值,并根据合理有效的制度进行规划.近年来,许多省以及城市均出现信访案件堆积的现象,对于社会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就法治思维在信访积案化解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重点突出在信访案件化解过程中,需要运用法治...  相似文献   

16.
建设平安山东 ,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根据科学发展观 ,面对国情、省情提出的一项战略新思维 ,内涵极其深刻。建设平安山东 ,从区域平安层面给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法治信访新视角 ,分析了平安山东与法治信访建设的关系 ,探讨了法治信访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设路径 ,提出了建立一门法治信访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中伟 《法制与社会》2013,(10):148+163
在法治不彰,司法没有终极效力之时,信访救济的存在无疑具有一定的制度合理性。目前信访救济是我国处于由政治型国家向法治型国家转变的过程中的特定时期的产物。引发涉诉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体制的问题,也有信访人的、司法人员、历史、时代的因素,但信访暴露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弊端,促使我们积极的解决问题。虽然涉诉信访给我们带来了这样那样的不良影响,但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辩证的,它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同时它是历史的产物,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立法的完善,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涉诉信访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绝对理性的不存在,法治与人治的优劣分析得不出必然正确的结论,只能对法治所用之法和人治所依之人的相对理性进行比较。纵观法学家的理论,法治和人治作用的发挥都要以理性为精神,道德在其中的作用虽然不容忽视但绝非核心。追求理性这个共同点和人治并不等于专政的理论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在何者为主的问题上,理性的法治往往更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治传统而法治传统相对缺少的国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提了出来,并在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终于使我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5,(4):20-27
信访制度是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而存在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信访和法治并不存在对立,信访制度受法律规范调整,同时,信访制度也推进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相对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而言,信访法治化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主要论述了信访和民主、法治、司法的关系,以及对信访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