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李,咳嗽好多了吧?注意保暖,别着凉!”“好多了,一直按照您的建议保养呢。叶老师,您这是买菜还是遛弯去呀?”还没等叶老师回答,一位刚走进小区的居民就迎了上来,“叶老师,您快帮我看看这张化验单吧,大夫说没大碍,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好,好,我来看看。”  相似文献   

2.
漫画精品     
就怕人惦记都说是在做好事: “若要富,先修路。”对不对?对呀!那么修呀!修路要钱——集资呀。“电话一响,黄金万两。”对不对?对呀!信息社会嘛。那么装呀!装电话要钱——集资呀。“欲知天下事,广播要进村。”对不对?对  相似文献   

3.
柴福花 《党课》2013,(6):127-128
一个偶然的机会,做《党课》编辑的朋友说:“你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对教育学生肯定有不少的经验体会,给我们写篇文章吧!”“好啊!”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下来,写别的确实费时费力,要好好斟酌考虑,可是写学生,倒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一篇文章写完,寄给朋友,朋友又根据杂志的需求提出了一些意见,稍加修改,文章就刊登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剖析成克杰、胡长清等群丑沉沦要案,可看出他们的骨子里都离不了一个“贪”字。都是一次得手,二次再来。贪欲愈大,干坏事的胆子也愈大!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不该办的事,“办”!不该批的条子,“批”!党纪国法不允许的事,一路大放绿灯。什么原则、人格、廉耻呀,什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呀等全都忘得一干二净。其结果,落得脑袋搬家,一失足成千古恨!  相似文献   

5.
公差 《求贤》2010,(12):30-30
这是一个让人想到学问的词。这是老师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进入职场后,我离教室远了,许多次大脑思考后的行为被人耻笑:“多傻呀!”“真是刚出校门,书生气!”我认真研究别人的思考方式,我发现,我的确错了,在这个花花世界,思考更丰富更多样:  相似文献   

6.
家中有个1尺长、6寸宽、4寸高的檀木匣子,那是母亲的一件嫁妆。在60、70年代,它是母亲珍藏得似乎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件宝物。贵重的不是匣子本身,而是母亲往匣子里放的各种各样的“票”:什么布票、粮票、煤油票呀,生病时才能得到的糖票呀,以及家里每次将养了一年多的猪送到食品站后才得到的5斤猪肉票……小时候每次随父母上街前,我总是眼巴巴地盯着母亲藏在抽屉里上了三把锁的那个木匣子。倘若他们从里面拿了一两张“票”,那么保准我在街上能吃到一小碗米粉,或是可扯一块蓝布做一件羡慕已久的新裤权,或是可屁癫屈癫地替父母拎回一,…  相似文献   

7.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8.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9.
拒绝有方     
孙玉祥 《求贤》2008,(11):25-25
有三个研究生拿着毕业论文去找教授签名放行.教授觉得他们论文水平不够.决定拒绝签名让他们顺利毕业。他问第一个学生:“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当然会啊!”急于得到导师签名的学生满口应承。“你会不会觉得,跟我做研究是一种幸福?”“当然幸福啊!”学生又表态。“那你怎么舍得毕业呢?再读一年吧!”教授顺理成章道。到第二个学生,教授说:“你这篇论文写得真好!”“这都是老师指导有方。”学生毕恭毕敬。“你这篇论文几乎把所有我会的东西都写进去了。”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11.
商:嗯,看来公民不纳税是不行了。税务局收税,可真是不用本儿的“买卖”呀! 李:不能这样讲。税务局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如果把国家比作一部机器,那么税务局就是这部机器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齿轮,它的全部工作又都是按照国家税法  相似文献   

12.
家庭场景:今天.是小姑子的生日,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家庭的温馨。饭桌上,大家谈天说地。其乐融融。小女儿吃得满嘴流油。一脸的幸福之情。吃兴正酣之时,小女儿突然边吃边自豪地说了一句:“妈妈。今天李老师说我是她的一字之师!”哟,这个评价可不低呀!我连忙好奇地追问原因,大家也都打住了话.听起小女儿的叙述。课堂场景:据小女描述:语文课上,一向热爱语文的女儿正专心致志地听课。突然,她发现老师反复说出的“蒿”字一直念的是一个错误的读音。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她终于在老师再次说出错误读音的那一刻勇敢地举起手。订正了老师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一次跟朋友聊天时无意中谈到了教师这个职业,其中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讨厌XX老师了.因为当时背不到书。他竟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门前背书,让来来往往的同学都看到了,真把我羞死了!”另一朋友也问我:“XX老师现在还在教书吗?她可厉害了,我们都很怕她,也不喜欢她!”听着朋友们对教过自己的教师或好或坏的评价,让我陷入了深思:“我现在也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赵文静 《党课》2013,(7):101-102
超市门口,一个三十出头儿的男子正在拿着手机打电话,满面笑容的,声音极尽温柔:“乖,叫爸爸,叫呀,好乖,再叫,叫爸爸,爸爸给你买玩具了!”我才看见,他的脚下有一个大大的玩具盒子。“嗯,真听话,乖,再给爸爸唱,  相似文献   

15.
“娃儿,你不该走呀!你是为我们活活累死的呀!” “叔叔,我们长大了也要像你那样去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6.
青山 《党课》2012,(7):59-61
党政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者并不多。难怪常听一些领导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而那些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在文字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也很是苦恼。那么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怎样才能成为“大手笔”呢?关键是要过好“三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得好啊:“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官员在精彩的历史滚滚长河中,露了一脸。没有他们,我们的历史文化没有那么精彩。细细品来,这些性情棱角四现、悲苦挣扎的脸谱,实在可堪今人再次玩味。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龙门阵中谈。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12):67-67
教育 老张:“李所长,东边市场上有两个走私烟贩子,你看怎么办?” 李所长说:“抓起来。” 老张:“听说有一个是陈局长的儿子。” 李所长:“陈局长?那就算了!陈局长那么大的本事都没把自己的儿子教育好,我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能教育好吗?”  相似文献   

19.
尿布风波     
蒋光宇 《奋斗》2004,(8):56-56
“西安宝马彩票案”挖出了一个杨永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在挖,越挖越深,挖出“大奖得主无一属实”这么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又挖出《现场“公证员”离奇“失踪”》这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迷雾”.再挖下去,“西安宝马彩票案”不过是一场百分之百的骗局。在这场深挖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令人钦佩,他们干得好!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派用场的狗     
记者采访一个包工头,问他为什么要经常给官员送钱,包工头说:“我在向他们塞钞票的时候,绝对是将他们当做一条派用场的狗来看的,否则我自己的心态就没有办法平衡。凭什么要我把花花绿绿的票子往他们手里塞,还要赔笑脸,那可是我的血汗钱呀!这话说得可能是难听了一点,但绝对是我的真心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