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爱莲 《法制与社会》2010,(24):199-199
本文通过对所办理案件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案件上升与银行管理有漏洞分不开,银行管理漏洞为信用卡诈骗犯罪提供了机会,应该有针对性地规范信用卡的申领、使用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利用信用卡敛财的犯罪。  相似文献   

2.
新京 《政府法制》2010,(8):20-20
41岁男子谷某透支信用卡22万余元,被诉犯有信用卡诈骗罪。3月5日上午,谷某受审后泣不成声。 检方指控,谷某在自知无力还款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办理银行的信用卡并进行透支,至案发前其9张信用卡恶意透支22.6万余元,经银行多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无法归还。  相似文献   

3.
谢飞 《检察风云》2014,(22):8-9
多招骗领信用卡 在检察机关办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案件中,发现很多行为人在申领信用卡时处于无业状态。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申领信用卡,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持卡人通过虚报身份、虚构收入状况的方式以达到申领信用卡所需的资信要求,其在申领信用卡之初就具有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目的。如杨某信用卡诈骗案,其因赌博欠下高利贷,于2013年2月向某银行提供虚假的工作单位、住宅地址及联系方式,成功申领了一张商旅白金贷记卡,杨某多次持卡透支消费或取现用于抵偿赌债,共透支人民币9.9万余元。  相似文献   

4.
杨莹莹 《检察风云》2023,(24):22-23
<正>只要办理银行信用卡,就能快速获得几千元至上万元的好处费?张某等人为了非法套现,开设几十家空壳公司,为大量未曾办理过信贷业务的“白户”短暂缴纳公积金,在对其进行身份包装后,组织“白户”至银行提交虚假材料申领信用卡。经检察机关统计,本案涉及13家银行近400张信用卡,金额超3000万元。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闵行区检察院”)分别以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张某等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5.
陈辉  张喆 《天津检察》2008,(3):26-27
陈某伙同他人从北京来到天津设立为他人代办信用卡的公司,以无抵押、无担保、免息贷款为诱饵在报纸上发布广告吸引客户,在接待客户时向客户承诺,可为客户办理国内十余家银行的信用卡,每张信用卡透支额度1万元至5万元不等,利用信用卡存在的免息期,以循环使用信用卡的方式实现免息使用银行资金之目的,每张信用卡收取手续费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甲办理了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后因赌博欠债无力还款,便对被害人乙承诺,由乙先向甲的银行信用卡存入两万元,待完成信用卡还款业务后乙可以再将钱刷出,事后给乙300元好处费。  相似文献   

7.
年近30岁的北京无业男子袁帅,办理多张信用卡后透支消费万余元,经银行多次催收仍拒绝偿还。2010年12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袁帅有期徒刑2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2008年1月,被告人袁帅使用本人身份证办理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一张,后  相似文献   

8.
一名小混混,以招工为名,骗得大量应聘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后持骗得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伪造的个人收入证明等虚构了多家单位,以为单位职工集体申领信用卡的名义分别在两家银行批量办理信用卡共计90张,并持这些信用卡在短短的6个月内,疯狂地透支人民币30余万元,制造了江苏省镇江市信用卡批量诈骗第一案。  相似文献   

9.
[案情]潘某系工厂保安,李某和潘某是好朋友。2009年8月的一天,李某想工作挣钱,但年龄不到,找工作比较困难,遂与潘某商量。潘某提出如果借自己的身份证给李某用,应该能蒙混过关。后潘某将其身份证借给李某,李某冒用潘某的名字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公司还用这张身份证给李某办理了银行卡发工资。2010年8月份,潘某瞒着李某到银行将该卡挂失,并重新办理了一张银行卡后将卡上的5290元存款占为己有。  相似文献   

10.
[案情]童某伙同何某等人在潘某负责的"黄金城"游戏机室对赌博机动了手脚赢了2.5万元赌资。2010年8月20日,朱某、潘某等人以童某在潘某负责的"黄金城"游戏机室内对赌博机动了手脚赢了钱为由,朱某、  相似文献   

11.
丛卓义 《法庭内外》2013,(10):32-33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信用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办理信用卡,纷纷推出了特色服务,使信用卡不仅可以透支消费,还能打折、积分、网上购物或提取现金,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然而,一些持卡人在对信用卡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并不清楚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信用卡,或对逾期不还款等行为抱有侥幸心理,不仅对个人贷款、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无意中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陈惠 《法庭内外》2011,(2):60-60
法官:我儿子30多岁却终日无所事事,仍靠我养活。2010年6月,为逼其通过就业获取生活来源,我断绝了对他的经济帮助。不料,他却使用本人身份证办理了3张银行信用卡,不断刷卡消费、取现,仅一个月便透支2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虚构消费事实并利用信用卡短期贷款的特点进行套现服务,本质上属于非法从事银行结算业务,符合《刑法修正案(七)》第5条增设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要件,根据最新信用卡犯罪解释构成非法经营罪。恶意透支与骗领信用卡进行诈骗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两种独立行为模式,无法累计或者统一认定信用卡诈骗数额,只能通过同种数罪一般不予并罚的例外规则进行量刑。对于构成信用卡犯罪但行为人实际通过返还钱款弥补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当积极适用相对不起诉。  相似文献   

14.
信用卡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银行设立的账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发卡银行的批准.允许其以超过信用卡上预留资金的额度使用信用卡支取款项获得短期、小额贷款进行消费的行为。对持卡人来说可以解决一时的资金困难:对发卡银行来说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息收入,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然而.透支过度和失控,也将产生负面作用,特别是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诈骗银行资金,是阻碍信用卡透支功能正常发挥、扰乱信用卡市场的一大祸害。至2004年7月底,中国丁商银行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其673万张信用卡的透支规模达30亿元,其中不良透支的比例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15.
伴随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信用卡在消费中带来的便利,向银行申领信用卡的人数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持卡人滥用银行信用的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为便于实务中更好地惩治犯罪,日前,本刊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检察院,共邀法学专家及银行、实务部门代表,对信用卡诈骗犯罪中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6.
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是指信用卡的合法持卡人,或者经持卡人合法授权的人,在明知银行的ATM机出现技术故障的情况下,进行取款、转账等操作程序,非法占有银行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五个特征,即信用卡的真实性、主体的合法性、银行的过错性、行为的形式正当性和主观的恶意性。对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行为应当定盗窃罪,而不能以信用卡诈骗罪或侵占罪处罚。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6,(6):58-66
"养卡挂失"的场合,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的构成要件,不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存款指向的现金由银行占有、银行所有,债权人必须以正当程序取出,否则成立犯罪。存款本身是债权,有通过财产犯罪规制的必要性,但在结构上,应当由"占有"为核心的框架转变为一种对应关系。"养卡挂失"中,行为人通过挂失将养卡人的债权转移给自己,被骗的人是办理挂失的营业员,因此成立三角诈骗。因此,在"养卡挂失"的场合,对象是债权这一财产性利益,既遂标准是挂失的时刻。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顾]: 陈某(女)因颅内出血而陷入重度昏迷.家人为抢救陈某用光了所有积蓄,万般无奈之下,丈夫潘某愿将其与陈某共有的一间楼房向银行抵押贷款救治陈某,银行需潘某提供有法定代理权的有效证明,潘某随即向我处申办公证.我处出具公证书证明"申请人潘某是关系人陈某的丈夫,是关系人陈某的监护人、法定代理人."但因种种原因,潘某向银行贷款未成.潘某转而以转让其与陈某共有房屋的方式为陈某筹集医疗费,并在房屋转让协议上签字,收取买方定金5.5万元.在办理房屋过户过程中,潘某和买方向我处申办房屋转让协议公证.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0,(9):55-55
近年来,随着银行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办理信用卡的违法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危害了信用卡管理秩序,侵害了公民合法权益。故此,北京市东城区法院针对冒名信用卡案件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其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法人》2008,(11):12-12
据报道,银行借记卡、存折将全部取消免费报务,信用卡收费磨刀霍霍,银行信用卡短信通知开始收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