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东城区魏家胡同,有一个9号院,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这里就是北京市华侨服务中心所在地。走进大院,你能体会到这里散发的浓郁的“侨”味儿。这“侨”味儿,是一种温馨的味道、亲情的味道、文化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每当我走在高楼林立的居民小区门口,望着那"小贩不得入内"的庄严告示时,便浮想联翩,忆起儿时我家胡同里小贩们那高吭的叫卖声。  相似文献   

3.
正最初我们住在西单旧刑部街,出门就是西单闹市,那时西单牌楼还没拆。这里很热闹也很脏。后来我外公过世了,就搬进他遗留下来的大宅院——北安里胡同6号。这所大宅院原先是清朝恭亲王奕訢的岳丈瓜尔佳·桂良(1785-1862年)的宅院。正门的大影壁上有巨大的砖雕鸿禧二字。门口有两棵合抱的古槐。北安里胡同犹如它的名字,是条很安静的胡同。所以一有响动,就觉得新鲜。而那时,最平常的响动就是胡同里传来的叫卖  相似文献   

4.
记忆的胡同     
为什么留恋北京的小胡同?因为它多,“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因为它老,大部分活过了七百岁,才被“钢筋水泥大森林”取代。因为它的文化积淀深厚,不看看小胡同,您就不认识北京城。  相似文献   

5.
到胡同去!这话要搁过去,准能吓人一大跳,为什么?因为以前北京的小流氓一打架就这句:哥儿们,服不服?不服咱上胡同去!姜昆的相声里就有这么一段:哥儿们!口里口外?刀子板带?头一拳封你左眼,再一拳封你右眼,一板砖把你花喽!形容的就是小流氓在胡同里打架。但是,现在的到胡同去!已成了一种很时尚的文化,到胡同去干什么?请您参观。一车车,一队队,一群群的外地人、外国人,在导游的带领  相似文献   

6.
且说北京的胡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朱湘,曾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散文《胡同》。而且所记述的,特指北京的胡同。这位作家原籍安徽太湖,却对北京的胡同产生了特殊的印象,足见北京的胡同有一种非同一般的神韵。外地人敢于说“我到过北京,而且我了解北京”,如果说得太实太深,大不易也。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真正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蕴涵,标志之一就是熟悉北京胡同。因为北京的胡同最具有中国式的民间意趣。对北京的胡同做了深入开发的,文学作品中首推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在那样的作品中,都将北京…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年代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那一代人的记忆。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我一直居住在东单西裱褙胡同。这条胡同见证了我难忘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光,因而,我对这条胡同充满了感情。西裱褙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长安街南侧,东西长约1000米。明朝时属明时坊,称表背胡同。清朝乾隆年间,将“表背”二字改为“裱褙”,这在当时的《京师街坊志稿》中有所记载。  相似文献   

8.
法国画家乔得龙,1952年生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西班牙人。他11岁起在法国波尔多开始习画,但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却是法律和政治。1990年,乔得龙放弃了长期从事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他所热爱的艺术创作中。1996年, 他来中国定居,创作生活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乔得龙的水墨画独树一帜, 摈弃了色彩,借助中国的绘画工具(毛笔和墨)以黑白两色表现大千世界。乔得龙是法国巴黎马莱斯艺术家协会会员。在巴黎和北京,他先后举办个人画展20余次,另外还在上海、香港、澳门举办过个人画展。他赢得的主要奖项包括:12次绘画比赛第一名,第38届贝济耶国际画展金奖,艺术、科学与文学银质奖章,“法兰西功劝与奉献”银质奖章,第81届巴黎冬季沙龙特奖等。其作品被法国波西博物馆等收藏。  相似文献   

9.
“胡同串子”在京味儿语言中是个贬义词,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文化品位不高、在京城的穷街陋巷里游手好闲的人们。但是德国人米夏却自自己就是北京的“胡同串子”,他说他实在钟情中国文化尤其是北京文化。他还特别喜欢留下浓重德国建筑与文化印记的青岛,他到青岛已经达到11次,至于到北京的次数已经有30多次,  相似文献   

10.
这是埋藏在我心底多年的一篇文章,几次动笔又都放下了。我曾自卑地认为,怀念老诗人的文章,怎么也轮不到我写,每当眼前浮现出臧老那亲切的面容,尤其是耳边回响起老诗人几次带着浓重乡音的话语:“我对你抱有不小的希望”时,我便有种无地自容的愧疚。后来自己安慰自己:得到老诗人教诲、恩泽的文学青年不计其数,我不过是他们中的一个;我至今没能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什么成绩,臧老不会怪我,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诗人的。  相似文献   

11.
记忆中还有一个日子是我永远不会忘的,那是1995年7月1日,我陪从新疆来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去拜望他神交久矣的臧老。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一天天长大了,生活条件好了,居住的环境也改变了,但总是回忆起以前的事儿,回忆起那些走远的单纯的岁月,那些快乐的再不能回来的时光就是童年吧?比如过年,过年的那些事儿,总在记忆里回放,特别是进入腊月接近春节、外面飘着鹅毛大雪的时候。如今,当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空落落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我坐在灯下等苏凉回家.面前的餐桌上,是我精心准备的几个小菜,还有一瓶长城干红.心里是无法言说的满足与幸福.原来,有一个男人让你心甘情愿地等待,并且你知道他会准点回家的感觉是如此幸福.  相似文献   

14.
周总理十分关心知识分千.他常到老学者、老画家……家里走访慰问。关于周总理与我的父亲齐白石交往的故事有许多,但有一件事。几十年来始终深深铭刻在我的心头,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他,中等身材,双眼皮,大眼睛,长脸形,宽眉头,两眼炯炯有神,若再穿上当年国民党军官官服,人们会呼之欲出:张治中!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他和他父亲酷似的长相及其言谈举止,简直令人确信,张治中仍活在人间,仍在为国共合作而奔走。  张一纯,1932年12月14日生,现为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任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主任。与张一纯交谈,我们的话题不由自主地转到他的父亲张治中、重庆谈判和他与周恩来总理的私交。张一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谈了他和父亲张治中与周恩来、邓颖超之间…  相似文献   

16.
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特别是元帝国在此建都后,来此一游的外国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它城墙的雄伟壮硕,市井布局的科学巧妙,以及宫室殿宇金碧辉煌的盛赞传世后,西方人的惊叹至今不衰。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培根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欧洲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丹麦人罗斯穆森说:“整个北京城的平面设计匀称而明朗,是世界的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然而,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城墙与许多古建筑以及城市传统格局却遭到严重破坏。哈哈…  相似文献   

17.
岁月悠悠,屈指算来,父亲1983年乘鹤仙去,至今已23年了。23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不论时光如何飞逝,父亲品行中许多闪光点滴,却永远如同一朵朵充满爱意的耀眼小花,缀满了我们家庭生活的每一部分,缀满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最孝的儿子我小时候就知道,父亲极为孝敬祖母何香凝。父亲是祖母惟一的儿子,母子连心实属人性本然,但祖母对父亲的疼爱似乎超过了一般。这无疑是由于祖母在祖父廖仲恺1925年不幸遇害逝世后,战胜人生诸多艰难,独自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带大,故而对子女既有殷切期望又怀深切爱怜。1933年,父亲在上海被捕入狱。祖母得知消息后…  相似文献   

18.
嘉庆朝八旗才俊可圈可点嘉庆一朝满蒙八旗子弟荣登文榜者不少,其优秀者如讷尔经额、觉罗桂芳、那清安、麟庆、觉罗宝兴、奎照、奎耀、鄂木顺鄂、贵庆、秀堃、瑞林、钟昌、萨迎阿等,蒙族则有裕谦等人。  相似文献   

19.
北京有名的食街“鬼街”改“簋街”的时候,很多人莫名其妙,更多的人看见这个古怪的字,甚至不知如何读其音,更不知其中含义。“簋”读“轨”音,与“鬼”同音。它的本意并非像把“鬼街”改名的人士所解释的那样是古代一种食器,这未免有些简单了。“簋”的本意最初是用于盛粮食的器物,《诗经·小雅·伐木》记载:“於祭洒扫,陈馈八簋”。据专家考证,它的形状很像大碗,圆口、大肚,下有圆座,也有有耳或方座形状的。后来逐渐用它盛饭,而后还与另一种盛粮食的器物“”(读“府”音)并用以代表祭祀。这不用去费劲查典籍考证,翻一翻许嘉璐先生的《中国…  相似文献   

20.
家中收藏有杜展潮赠送父母亲的一幅画《寻亲图》,是1963年8月10日杜展潮作的指画。一片竹林下,六只可爱的雏鸡,它们在觅食,在找爸爸妈妈,寓意我们六姐妹对父母的依依亲情。画的右侧书写:赠送司马文森同志及司马嫂,"咱们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