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各民族除有共同喜欢的数字外,又有各自特别珍爱的数字,如美国人喜欢"三",部分中国人迷信"八",巴基斯坦人崇拜"五"。了解"五",也许有助于窥视到巴基斯坦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思维方法等各个方面。巴基斯坦领土分为五个部分,除信德省、旁遮普省、俾路支省、西北边境省之外,还有个与印度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巴丹族、信德族、俾路支族及合法或不合法的外来族。印度河是巴基斯  相似文献   

2.
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各个时期的执政当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对英属印度西北边疆观念进行继承和调整。印度西北边疆政策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其一,防范巴基斯坦,维护1947年印巴分治、1972年瓦解巴基斯坦以来印度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其二,遏制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势力,保障印度西北部各边疆邦的安全;其三,打击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其四,对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以西的地区进行有效占领。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关系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地理相邻(两国边界线长达2430公里)、民族相融(阿的最大民族普什图族也是巴四大民族之一)、宗教相同(都是伊斯兰国家,绝大部分穆斯林为逊尼派),本应成为两个友好相处的邻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大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渗透,1947年8月巴基斯坦独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两国关系错综复杂、跌宕起伏,“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4.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连伊朗,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  相似文献   

5.
1947年巴基斯坦立国以来,全国省级行政单位除旁遮普、信德、俾路支斯坦和西北边境四个省,以及属于巴控克什米尔的北部地区和自由克什米尔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省级单位,即地理上处于西北边境省,但行政上却直属中央政府的联邦管辖部落地区(Federally Administered Tribal Areas,缩写为FATA)。如此繁琐的区划设计,凸显了巴基斯坦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政治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据外国报刊报道,世界鸦片主要产地是“金新月”、“金三角”和墨西哥。其中以“金新月”产量最多。近年来,这一地区产量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一个重要产地。 人们对“金三角”较为熟悉,可是对“金新月”却不大了解。“金新月”是指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交界地带,有三千多公里边界线,包括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锡斯坦和阿富汗沿边各省。该地区有点象新月的形状,故称为“新月”。由于它盛产鸦片,因而前面冠以“金”字。它同样是三角地区。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干燥,居住着以尚武和慓悍著称的帕坦族和俾路支族,其中以帕坦族最多,约有1500万人(阿富汗800万人,巴基斯坦700万人)。他们是跨国而居的民族。长期  相似文献   

7.
汪长明 《东南亚》2011,(3):33-39
在分而治之殖民政策作用下,英属印度教派矛盾加剧,导致穆斯林民族主义兴起,巴基斯坦立国运动正式形成。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现实转变。  相似文献   

8.
伊克巴尔是巴基斯坦著名诗人和哲学家,他的民族思想启蒙和团结了印度穆斯林,并在巴基斯坦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被公认为是巴基斯坦独立建国运动的先驱和缔造者之一。时至今日,伊克巴尔的民族思想仍然深深扎根于巴基斯坦人民之中,深受巴基斯坦人民的尊崇。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ofAfghanistan)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也是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界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部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国土面积62.22万平方公里,首都喀布尔(Kabul)。人口约2600万。上百万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等,其他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库曼等民族。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其他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和法希语等。99%以上的阿富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9%为逊尼派,10%为什叶派,只有不到1%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10.
"9·11"事件后,美国迅速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大量阿富汗塔利班(后文简称"阿塔")成员逃往巴基斯坦,重建了阿塔组织。另外,巴基斯坦本土仍有四大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教派恐怖主义势力、巴基斯坦塔利班(后文简称"巴塔")、反印度恐怖主义势力和民族分裂恐怖主义势力。这五大恐怖主义势力使巴基斯坦深陷恐怖主义漩涡。加之,它们在指导思想、政治目标、组织稳定性上存在差异,致使巴国内恐怖主义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威胁巴基斯坦自身及与邻国关系的发展,而且威胁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乃至南亚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1986,(3)
东南亚泰佬族系诸民族包括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和越南的傣族,是中南半岛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大族系。关于泰佬族系民族的族源问题,是国际民族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概言之,有以下几种观点:(1)泰族发源于中国四川、陕西一带。此说为英国人拉古伯里首创。(2)泰族起源于中国西北部与苏联接壤的阿尔泰山脉,以后“受中国人的压迫而被驱赶南迁”,从阿尔泰山迁入四川,从四川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于1988年12月12日正式当选总统,并于次日宣誓就职,成为巴基斯坦开国以来的第三位文职总统。一伊沙克·汗1915年1月20日生于西北边境省班努区,属普什图族,家境不富裕。早年先后毕业于白沙瓦伊斯兰学院和旁遮普大学,获化学和植物学学士学位。1940年到西北边境省文官系统中工作。1947年印巴分治时任该省首席部长的秘书。后历任省内政、粮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其一,东北地区诸族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普遍出现好转,这集中反映了该地区民族问题朝着民族矛盾趋于和解、暴力冲突趋于下降的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二,东北地区诸族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差异乃至对立,致使诸族彼此之间的关系易于陷入紧张,甚至导致族际暴力事件;其三,原住居民与外来移民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焦点发生转变,二者之间的关系容易因微小摩擦而出现恶化,从而引发大规模骚乱事件。总之,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依旧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仍有恶化的风险和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一、农业在俾路支经济开发区的地位俾路支省包括的地理范围仅在巴基斯坦独立前后就几经变化:独立前的英属俾路支省只是英属印度西北边境省、阿富汗和俾路支以南几个公国间的一个缓冲地带;1947年印巴分治后,俾路支化归巴基斯坦,成为巴俾路支省,俾路支省南部的卡拉特、梅克兰、拉斯比拉和卡兰等四个公国则组成俾路支斯坦联邦;1948年,卡拉特公国加入巴基斯坦,1955年1月,俾路支斯坦联邦和巴中央政府签署合并协定,也加入巴基斯坦,同时取消俾路支省,一并成  相似文献   

15.
古代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和锡兰(即现在的斯里兰卡)由于地理条件的便利,和东西亚地区接触较早,因而在它们遗留下来的古代著作中,不乏有关东南亚地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西北部,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接壤,北临南中国海。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被分隔为东西不相连的两部分,首都斯里巴加湾市(Seri Begawan)。据2003年8月统计,全国人口35.8万,其中主体民族马来人约占67%,非主体民族华人、印度人、欧洲人、土著人等约占33%。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原始宗教等。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通用语言,华语使用亦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1984年3月,印度宣布印度与苏联又达成了一笔大宗军火交易。此事表明,南亚地区军备竞赛正在升级,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了新的危机,因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印度声称,它的军备扩张计划是对巴基斯坦引进新武器的反应,是为了防止其打破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但是,只要稍微对印、巴的军力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印、巴之间从来不存在“力量平衡”,印度始终对巴基斯坦保持着绝对优势。本文拟就印、巴两国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2005年世界GDP总量排名中,印度排名第10位(7198亿美元),比2000年前提了2位(4775亿美元),经济总量提高的幅度之大令人瞩目;①《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显示,印度的竞争力排在第43位,比较靠前。印度正在用自身的发展演绎着大国崛起的神话。一、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大国。在印度,民族事务与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民族问题。(一)印度民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印度号称人种博物馆,在近五千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世界性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相似文献   

19.
9·11后印度反恐策略中的巴基斯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 ,印度找到了打击巴基斯坦的新借口 ,利用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的大好时机向巴基斯坦施压 ,以图达到孤立和削弱巴基斯坦的目的。本文拟就对印度利用一切反恐机会和手段打压巴基斯坦进行论述 ,并对其效果进行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20.
普什图族人也称帕坦人,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以部落的形式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的边境。这里地形复杂,战略地位重要,宗教影响巨大,成为恐怖势力的藏身之处。“9·11”事件后,这里恐怖活动频发,其中在巴基斯坦一边还发生了绑架中国工程师的人质事件。普什图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巴基斯坦普什图部落区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势力滋生、活动的基地?本文将对此作一介绍。一、部落区概况(一)部落分布。跨居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普什图族人是两国的主要民族,总人口2749万,其中巴基斯坦境内有1639万人(约60%),占巴总人口的11%①,阿富汗境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