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陕、晋港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模式 这3个灌区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是“千支渠专管、斗槊民营、供水到户”,具体有3种形式。1.建立“水管单位一农民用水协会一农是用水协会分会(下辖专业浇地服务队)”的三级管理体制。管理局下设管理总站和管理分站对总干渠、干槊实行分段管理,负责配水到支渠和对协会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支渠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负责配水到斗渠和对分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斗渠由协会分会管理,分会组织专业浇地队.负责浇地和向农户送水票、收水费等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2.
好的作风铸就好的品牌,好的品牌总能深入人心。如今,“共产党员供水服务队”已成为眉山城区市民生活用水的“保护神”,被广大老百姓亲切地誉为“供水11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唐河县为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办法、新路子,创新实施“人才建协会、协会育人才、人才兴产业、产业带人才”新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地区66万人口,两个70%决定了农业在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近两年来,吐鲁番地区加快实施“强农”战略,在加大农业科技应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水平、改变村容村貌,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强农”战略的实施涉及20多万农村劳动力的岗位重置,深刻影响着60多万亩农业耕地科学效能的发挥和现有96%的农业用水格局,也在悄悄改变着吐鲁番地区农民千年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推行的“支部加协会”的经验,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种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实现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而且可以更好地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从而取得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效果。本刊特摘发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局联合调研组撰写的《支部加协会农民得实惠——关于四川省“支部加协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供各地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 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水利部积极培育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探索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在农村税费改革后适应了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需要,取得了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效。一、用水户参与管理的情况及其优点参与式管理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其宗旨是把公共管理中的部分责任和权力转移给基层组织或员工,以调动多元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在我国,将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静宁县着眼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坚持走“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路子, 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党建促发展”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党建与产业化发展的相融互动。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宜丰县按照“围绕产业拓党建,抓好党建促产业”的总体思路,通过组建产业协会党组织,构筑了发挥产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平台,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民致富与协会党建互动的三赢之路。目前,全县设立农业新型主导产业协会党总支3个,支部26个,有党员428名。在产业协会党组  相似文献   

9.
新生力量 新的希望——对湖北省民营水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湖北民营水利异军突起,闯出了加快水利发展的一条新路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营水利工程达39.2万处。其中,现有小型水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以及建立用水者协会等方式改制的工程37.3万处,利用社会资金新发展的“民建、民有、民用、民管”的工程1.9万处。这些民营水利工程产权归属清晰、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统一。民营水利的强势发展,为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有力地激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深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诸诚市适应农村和农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建党、党带民富”的新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按区域经济布局设置党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支部加协会型。依托农村的主导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组织成立产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形成支部加协会或支部加合作组织的复合型结构。目前,全市已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市各种协会不断涌现 ,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 ,全市已发展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 ) 70多个 ,但普遍存在机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推动我市“支部 +协会”模式的健康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 ?最近 ,笔者深入我市前进镇南江村“制粉—养猪”协会调研 ,从这个协会“建立—瘫痪—改组—兴旺”的轨迹中探寻到一些规律 ,获得了一些启示。一、实行“支部 +协会”前的运作情况 :机制缺失 ,制…  相似文献   

12.
[案例]1981年5月,中央决定:密云水库今后不再为天津供水,它的任务是确保首都北京。天津市用水,要靠滦河下游的潘家口水库解决。潘家口水库的任务是第一保天津,第二保唐山,第三供给农业用水。“引滦入津”工程从此拉开序幕。然而,在中央“引滦入津”拍板决策后,许多问题再一次摆在决策者面前。南线,还是北线?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的迁西县境内,距离天津市区尚有几百华里之遥。通过什么路线,把水引到天津?有两个方案:第一个,“南线方案”,即引水河道由水库出发,一直向南,经迁西县、滦县直奔唐山,再由唐山,把水引到天津市区。第二个,“北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关县天农蔬菜产销协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肉禽蔬菜基地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6.02万吨,产值56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元。全县主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的5个乡镇共19个村160余个村民小组,1.8万农户7.4万人,人均增收7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水资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自治区和银川市政府颁发文件要求三年完成全市支渠承包任务,并规定小型水利工程改制的形式,可以是承包经营,也可以是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农民用水协会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资源重置:重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大凡以“城市”为中心单向流动,农村资源强制向城市单向流动,农民至少承受着“生产技能高度流失”、“基础资源加速流转”、和“再生资源高价购买”的三重“剥夺”,国家在社会保障上继续偏向城市的政策,使农民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者。重置资源是重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诉求,政府要利用公共资源分配权,合理引导资源回流农村;公正地对待城乡保障,重点保障低收入的农民人群;在跨产业的调节上,扩大农业的范畴,尽可能地将后农业生产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完成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朴实的衣着,黝黑的脸庞,瘦高的身材,憨厚的笑容,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亲切和蔼,这就是顾仁俊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今年50多岁的顾仁俊在九师水电系统工作了27年,凭借多年过人的修理电力机井技术,为团场及周边乡镇农民兄弟农业供水,贡献了自已的青春和汗水。他个人也多次荣获团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亲如一家人达斡尔族农民孔志明清楚地记得顾仁俊帮助他的点点滴滴。2013年  相似文献   

17.
去年11月17日,供应郑州西区用水的柿园水厂供水主干管爆裂,造成郑州市区西南部分80万人用水困难。11月22日,供应郑州东区用水的郑州中法原水有限公司的供水主干管爆裂,郑州东部区域有数百万人用水受到影响。至此,郑州供水管道去年已爆管3次。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城镇供水“一户一表计量制度”(以下简称”一户一表”)的推广实施工作,维护供、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解决目前实行的自来水供水计量模式给居民生活造成的不便及邻里之间因水费引起的纠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和先进城市的经验,贵州  相似文献   

19.
政声人去后     
杨贵是“人工天河”、“人间奇迹”——红旗渠工程的主要决策者和组织指挥者。在他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修建贯穿全县、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彻底改变林县“水贵如油”的局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谭智心  孔祥智 《学习论坛》2009,25(11):59-6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模式主要有:(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3)“公司+政府派出机构+基地+农户”模式;(4)“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模式。目前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不足;缺乏针对企业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政策;企业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问题突出;企业进行社会化服务的人才不足。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可采取以下对策:龙头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政府应明确扶持方向,并落实相关政策;农业信贷部门要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相应的政策倾斜;企业.应努力提高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完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