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井未突破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劳动者的范围.主体的保护范围欠缺导致现行劳动法律制度的不足,它们中有的是主体不适用,有的虽然在法律上属于被保护范围,实际却得不到保护.应该强化对这些群体的保护并尽快立法.  相似文献   

2.
蒋月 《法治研究》2013,(12):58-66
为了保护女职工因特殊生理特点而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健康需求,新中国实施女职工劳动特别保护制度,女职工禁忌从事的一定范围的劳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2012年在东南沿海某省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企业能较好地执行相关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保护的实施效果良好,然而,也存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立法因用词专业而致非专业人员难懂、一线女工一怀孕就辞工回家、哺乳母亲不返工现象普遍等问题,令人深思。应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完善相关立法,政府、企业、工会等主体各尽其职,这样才能促进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李殿魁 《中国律师》2001,(12):60-61
知识产权的经济含义和法律含义告诉我们,这种权利是融有人身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赋予知识(成果或产品)的权利和保护范围逐渐扩大,并且还确立了不少法律制度,如专利保护制度、商标注册和保护制度等等。保护范围也扩大到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发明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信息权(即我国所称“商业秘密权”)等等。上述各项目虽都被列入法律的保护范围,但其中有的项目的知识性含量较之发明创造和文学艺术相差甚远,有的又非个人的生产成果,所以,法律把某些被保护对象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总体上是倾向于保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法律部门,但是其中竞业限制条款却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倾向于保护用人单位。文章试图探讨竞业限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从其前提条件、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领域、地域、时间、经济补偿金、违约责任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更好地理解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制度之思考●余成斌杨云蛟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独立主体意识及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显著增强,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骤增。相形之下,作为解决劳动争议主要方式之一的劳动争议仲裁在程...  相似文献   

6.
谢德成 《河北法学》2006,24(12):97-100
劳动派遣机构是随着劳动派遣这一特殊社会现象而在法律概念上逐步明确下来的.劳动派遣的样态和性质决定了派遣机构的性质.用人单位是我国劳动法上具有特定内涵与外延的法律概念和范畴.要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将劳动派遣关系纳入其调整,必须要对这两个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两个主体的法律资格、职能、法律责任承担以及法律创制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厘清这两个主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胡大武 《法律科学》2011,(5):122-133
是否应该将家政工人纳入劳动法律保护范围,并给予家政工人劳动法之"工人"身份和待遇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立法的重要难题。从比较法来看,世界范围内对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主要有民事法律保护、劳动法保护、专门法保护以及民事——劳动法律协同保护四种模式。然而,家政工人所具有的不同于一般工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专门法保护模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我国立法应该将家政工人纳入劳动法律体系中保护,颁布《家政工人劳动权益保护法》,提升我国家政工人的地位和待遇,促进家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民事合同是确立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合同,主体不同、内容不同、订立方式不同、解决纠纷方式不同等等,两种合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法律对当事人的保护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因此,正确划分合同类型,对不同类型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劳动用工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在劳动法和相应法规对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我国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王忠辉 《中国律师》2008,(12):65-67
综观我国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款主要分散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虽然这些法律对商业秘密的范围、构成要件、侵害商业秘密的方式及对侵害行为的制裁等均有涉及,但保护还是显得过于分散,不够全面、系统,且原则性规定较多,不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补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运 《河北法学》2005,23(4):36-40
劳动群众(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我国土地公有权的重要形态,其土地权益受法律的保护。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以此法律规定为基础,对土地补偿中的补偿前提、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和被补偿主体、补偿程序、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补偿实现以及法律责任等有关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构建人类与自然的价值体系。本文深入到自然体权利的伦理理论,以环境正义原则的法律基础和法律主体的拟制观为法律依据,建议构建自然体的环境法主体地位,并提出通过立法将部分自然体拟制为环境法保护的主体,规定自然体的权利范围以及如何实现自然体的主体权利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家事劳动的概念通过与家务劳动比较明确其内含和外延,就家事劳动的进行法经济学分析,明确家事劳动受保护的基础,对现行法律规定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文中针对现行法律保护范围过于狭小、没有认定明确标准不利于操作等的缺点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外商投资企业自从进驻中国以来已发展成相当规模,而近来关于外资企业劳动纠纷的案件也不绝于耳,给我国劳动力保护带来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力保护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外资企业由于其资本和投资主体的特殊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联系《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从劳动力的企业准入、维持和退出三方面阐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资企业劳动者的法律保护,强调推进劳动法律改革的必要性,维护劳动者以及国家、民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产权是对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总称。房地产产权制度是指确认、调整和保护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房地产产权的法律性质,与此相关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房地产产权设定、移转和公示方式以及保护方法等。我国的房地产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一、土地所有权主地所有权是土地产权的核心内容。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特点是:土地所有权只有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种,在法律上只有国家和劳动群众集体可以成为土地所有权主体,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黎建飞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具体到劳动管理中,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劳动法调整人们在劳动关系中的行为,在总体上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即为人们确定劳动行为规范并提供解决劳动纠纷的依据。一、确定劳动行为规则,保护劳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虽然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已逐步趋于完善,但还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有的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立法,有的法律规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的法律规定与国际惯例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做出国际化协调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一是进一步严瑾法律条文以与国际化法律保护相一致。在商标法方面,(1)在用语上,用“商标专用权”代替了“商标权”…  相似文献   

19.
王宏 《中国律师》2011,(5):55-55
劳动法律关系的非标准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二方一层的劳动关系逐渐被打破。劳动关系中涉及第三方主体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这其中很多三方法律关系与劳务派遣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20.
章成 《法制与社会》2010,(19):73-73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施行,此前一直游离于《劳动法》保护边界的事实劳动关系从法律上真正进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制范围。结束对事实劳动关系的现实困惑,关键在于有效认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本文试就事实劳动关系的界定、法律效力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