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朝名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寇准的胡须上沾上汤饭,丁谓瞧见,忙上前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这就是那个广为人知的“溜须”。  相似文献   

2.
王旦荐贤     
王旦大怒,批评来人说:“将相之任,只能由朝廷考虑推荐,怎能由自己要求呢?”宋真宗(赵恒)时,王旦官居首相,寇准官居枢密使。宋真宗想提拔寇准,寇准托人去找王旦,要求把自己提拔到将相兼备的重要岗位。  相似文献   

3.
宋初那些宰相中,李沆并不是最受后人追捧的。论气度,他不如范质一样忍辱负重:论资历,他不如赵普一样开国有功;论为人,他不如寇准一样刚烈执拗。然而在当时,他却受到了士大夫的热烈追捧,交口赞誉,人称“圣相”,名声显赫如范质、赵普、寇准者,  相似文献   

4.
王旦任宰相,寇准任枢密使,王旦常说寇准的好话,寇准却常说王旦的坏话,宋真宗告诉王旦,王旦也不生气,还说寇准忠诚直率。后来,寇准被贬到地方任职,天高皇帝远,便摆起了老资格。每当生日,他都搭建彩棚,大摆宴席,那些揣着红包寿礼的大小官吏常常把府上挤得水泄不通,高调而铺张。他喜欢华丽的农服,  相似文献   

5.
晏建怀 《各界》2014,(10):46-47
对于宋朝士大夫来说,苦读诗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书中自有颜如玉”,更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时的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谋得一官半职,获得丰厚的待遇和灰色收入之后,便纷纷买房产,置豪宅。赵普宅、寇准宅、陈升之宅、蔡京宅、秦桧宅、王继先宅,均是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奢华如神仙洞府,成为了宋朝各个时间段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葛优曾经扮演过寇准,电视剧的名字叫<寇老西儿>.剧里把寇准说成是山西人,腰上随时挂着一个醋葫芦,时不时地就喝上一口,生活十分简朴.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寇准,是陕西而非山西人,而且他的生活非常奢侈豪华,几乎每天都酒宴不断.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7.
权力这个东西,自古就很“霸道”。在权力运行的时.候,在权力发威的时候,在权力遇到阻力的时候,这种“霸道”的个性,展现的更加充分。源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权治”才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权威,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心灵深处,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8.
不学无术     
张献生 《民主》2005,(12):41-42
即使不乏想像力,能够把霍光、寇准、李鸿 章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不学无术 联系起来,恐怕是为数不多的。 什么叫不学无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而霍光于公元前八十 七年受汉武帝遗命以大将军身份辅助8岁的 昭帝,事昭帝十三年,昭帝无后,霍光迎昌邑王 刘贺继位,因其昏乱,不出一月被废,另迎武帝 曾孙刘询登极,几十年位极人臣,威震海内,传 统史家把他比作伊尹、周公。寇准是宋真宗的 “平章事”,在著名的澶州之役中发挥了决定性 作用,当宋真宗询问宰相王旦谁做宰相最好 时,王旦毫不迟疑地推荐寇准。李鸿章以一词 臣,总握兵戎,参预机要,宰制畿辅,垂三十年 之久,死后复封候爵,追赠太傅。这样的人物, 这样的作为,怎么能是不学无术呢?  相似文献   

9.
“平均数”是个很重要的数。农民年度 收入要看“平均数”,市民生活水 平也要看“平均数”。在人们的印 象中,“平均数”上去了,就说明这里的速度“发展快”;“平均数”上不去,就说明这里的工作“没做好”。所以,不少的地方领导,在汇报工作或介绍 经验时,都很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平均数”,并经常 有人为“平均数”的大幅增长而自豪。 然而,“平均数”能代表“大多数”吗?有一 个笑话,说有个农民到县城赶集,花两元钱买 了一张彩票,不想拆开一看,竟中了个头奖,获 奖金20万元。当天晚上,村长就来祝贺,并对 他说:“你可是给…  相似文献   

10.
李兴濂 《各界》2010,(12):3-3
宋真宗的叔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统一了南方,但对北方用兵却不顺利。宋太宗继位后,曾两次发动进攻北方辽国的战争,想收复燕云之地,均以失败告终。到了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侵。在寇准等人的坚持下。宋真宗亲临前线督师,宋军士气大振,取得了胜利。但是,宋真宗却派人与辽谈判,  相似文献   

11.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2,(22):54-55
俄罗斯心理学家巴布金曾说:“当普京开玩笑时,他的孩子气就显露出来,他的眼中也会闪过一丝狡黠。他脸上的表情,甚至他摇头的方式,都说明他对自己的幽默很自得。”这种“自得”心理,当是这位铁腕政治家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某地新领导上任之初,就立下誓言:从自己做起,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不搞”,即“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三不搞”话虽简短,寓意却很深广,共产党人强烈的事业心和接力意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鲜明地提出了党的领导干部在任新职时,对待工作、对待部属、对待自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就是不管是前任留下的工作,还是新任需要决策的事情,只要符合实际,符合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需要的,就要坚持干下去。“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就…  相似文献   

13.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时,对该公司“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的理念深表赞许。认为此举道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常言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也可作为典范载入史册。这项工程是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当时争论就很激烈,最后“反对派”意见占了上风,工程没有上马。随着国家经  相似文献   

14.
“你的孩子真听话,今后一定有出息”,“那个人在单位很听话,一定会受重用”——这里所说的“听话”,就是顺从、服从,领导和他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听话”的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是没有“刺”,容易驯服和驾驭,是人们眼中的“良种马”,好脾气,这样的人,人生道路就比较顺利,在事业上也应该是康庄坦途。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不时听到一些领导者以“维护领导尊严”为借口,随意处置下属的事情。这一现象很值得人们思考;何谓“领导尊严”,又该怎样去维护”领导尊严”。尊严是指“独立而不可侵犯的地位或身份”。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领导尊严”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一个领导对尊严缺乏正确把握,并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来维护其“尊严”,那就陷入了误区。某些领导视尊严为绝对权威:“一切由我说了算”。如有拂己意,便是冒犯领导的尊严。可见这些人在维护‘“一己之尊”时,抛开了党的事业、群众利益、用人标准乃至法律法规。因而其“尊严”的维护,常常是…  相似文献   

16.
翻脸不认人     
《党政论坛》2009,(18):49-49
我让人讨厌之处甚多,最令人讨厌的诸多毛病之一是记不住别人的脸。尤其是方才还见过,还介绍过,还握过手.还交换过名片,还说过:“认识你很高兴”,可一转身,就认不清人家的面目了。这叫“转身不记脸”,这叫“翻脸不认人”,可恶之至!什么“认识你很高兴”,刚掉头,就不认不识了,高什么兴?假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时”这个概念,许多人不懂,汉语语法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时”在英语语法中是相对于“过去时”、“将来时”而言。“现在时”是个动态概念,是当前的、发展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现在时”,一会儿就成“过去时”,明儿的“将来时”,待会儿就成“现在时”?说为官是个“现在时”,不是发明,更谈不上创造、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警示全党干部,“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此“三问”,其实质就是警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毕竞为官是个“现在时”,当常思身前身后事。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0,(12):46-46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内外就“中国模式”发生了很人的争论—— 西方存在三种观点在西方,围绕着“中国模式”,人们可以看到二种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观点。第一种是人们所说的“捧杀派”。在“捧杀派”内,人们“捧杀”中国的出发点不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组工干部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如何学尝“梨子的滋味”,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很要紧。  相似文献   

20.
教师,从当初地位低、待遇差、队伍不稳,到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这个巨大变化,就发生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依法重新确认教师身份20年前,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很不明确,不评职称,没什么专业职务,又不是干部。“文革”时教师备受歧视,甚至有的领导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