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蓉宝 《团结》2008,(6):22-23,34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号双清楼主,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委,第二、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主席。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2.
一尿成了宋庆龄的女儿 1915年秋天,宋庆龄不顾家人反对,奔赴日本与大自己27岁的孙中山结婚.追随孙中山的10年间,她曾孕育过一个生命,但在军阀陈炯明叛乱的突围中流产,这对宋庆龄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更加不幸的是,两年后,孙中山也匆匆离世. 因为人生中的遗憾,宋庆龄特别喜欢孩子.周围哪家婴儿刚出生,都会找机会抱来给她看看.她还总叮嘱登门的客人“下次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朱国昌 《学理论》2009,(12):181-183
宋庆龄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历史女性,她的爱情与理想给了人类以更多的启示,其现实意义不只在对杰出人物的认识上,也存在于普通人中闯的共识中,具有情感标本的示范性,形成了更宽泛的学术价值,无论从她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以及作为冲破封建家庭观念,还是作为红颜的顾盼知音,她都是一个女性生命的多彩风标,不仅飘荡在革命的旗帜下。也染尽生命意识的丛林。  相似文献   

4.
斯德哥尔摩专电 李惠英女士去年11月在广州参加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时,有人要她题词,她挥笔写下了“为海峡两岸交流出力”九个字。身为洛杉矾海峡两岸交流会会长的李女士,正是以此为己任的。  相似文献   

5.
吕植中 《团结》2012,(6):61-63
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是民革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研究会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民革中央领导下,民革北京市委会以孙中山研究会为平台,在弘扬中山精神、开展孙中山学习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6.
刘肃勇 《侨园》2005,(3):28-29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生有两个女儿,因为长女孙延天亡。孙中山夫妇把小女孙婉视为掌上明珠,并送美国读书,成为有知识的女性。孙婉一生经历两次婚姻,各生育一子一女,但由于诸多原因,孙婉与她的子女们领受了诸多悲散欢聚之哀情。  相似文献   

7.
中南海情系大西北中央领导同志关怀扶持大西北开发建设纪事●本刊记者田舒斌陈国军大西北,一片神奇的土地。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这片曾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饶富未开之地”,才真正开始了她充满光辉的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党的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最后,孙中山将社会主义视为人道主义,即博爱、平等、自由的社会主义。由此看来,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三重维度。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国人对社会主义探索的最初成果,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对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同宋庆龄结婚,然而孙中山先生尚有另一次婚姻,即在卢慕贞之后,宋庆龄之前,还有一位被遗忘的革命伴侣——陈粹芳。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创建民国,奔走于香港、澳门、日本和南洋等地宣传革命。那时,总有一位女性陪伴其侧,追随(?)助他从事反清斗争。这位女性是陈粹芳。她有着  相似文献   

11.
任仕纯  黄义源 《团结》2008,(4):61-62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去世也已8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然而,孙中山在中华民族心中的形象却越来越高大。他的理论和和实践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理解和赞同,他的精神和遗产仍然在闪烁着光芒。可是,数十年来,许多研究文章,都称孙中山为资产阶级民主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按照阶级划分标准,资产阶级民主派属民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刘苏 《团结》2013,(3):60-63
孙中山一生重视教育,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少缓”,主张“立学校以育人才”。北京是孙中山的一个重要纪念地。中山公园、铁狮子胡同、湖广会馆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3.
武福花 《各界》2014,(4):77-79
孙中山的胞兄孙眉,字德彰,号寿屏。他和孙中山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与爱好,他不似孙中山那样喜欢读书,所以就弃学做了长工,后来随亲属到檀香山打工。在那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勤劳能干、善于经营的长处,几年后,他的财富已经相当可观,“自有大牧场,领地六千英亩”,其中牛、马等牲口数万头,场地有山林、平原,工人逾千。  相似文献   

14.
刘庆 《各界》2011,(12):72-73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战友可谓无数,但是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既是孙中山的幼年玩伴,后来又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就是陆皓东。  相似文献   

15.
梧桐雨 《侨园》2021,(1):47-49
早年曾想开飞机救国 张丽珠1921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做过孙中山的助手.1937年,张丽珠中学毕业,那时正号召"航空救国".她报考并被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录取.当时她想造飞机又想开飞机.后来南京失守学校迁到内地,因兵荒马乱,她只好留在上海暨南大学借读了半年物理. 1938年张丽珠父亲因病去世.她倍感医学的重要,于...  相似文献   

16.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孙中山的思想教育观江苏省建湖县商业局蒋如柏撰文认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的平等、自由、富强奋斗40余年。他反思胜利与挫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革命的中国建设事业,不仅要进行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重视思想教育。综观孙中山的著...  相似文献   

17.
蒋滨建 《侨园》2007,(3):26-27
中国国家级重大题材影片《夜·明》已在马来西亚槟城拍成。该片将孙中山革命伴侣、福建奇女陈粹芬首次搬上了银幕。她传奇的经历,无私奉献的大德,将给观众以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8.
王秉默 《团结》2010,(1):52-54
读历史照片.一要看注释.二要看时代背景。这是有关孙中山的三张照片.图2是孙中山在读书;图2(见53页上)是坐落在上海香山路的孙中山寓所中书房的照片。图3(见53页下)是孙中山的部分藏书及书签。对这三张照片.最好的注释是孙中山、宋庆龄自己的话。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  相似文献   

19.
《团结》2008,(3):54-64
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毕生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自由、人民幸福而奋斗。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建立  相似文献   

20.
“孙学”的定位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家有 《团结》2009,(4):15-19
林家有教授是孙中山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声名卓著的学者。为把孙中山研究引向深入.林教授专门著文,对于孙中山研究作为专门之学,其学科定位、研究范围、今后的发展及其名称等问题.提出了非常具有启迪意义的观点.本刊特发此文.以期引起读者和研究者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