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就是说伟大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整整一个甲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发展最为迅速的60年,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少有的艰难探索并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60年。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历史研究,是历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怎样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历史研究,是2009年历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亲身经历了党的创建和发展,参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全过程。在邓小平著作中,对中共历史和党的建设有丰富、深刻的论述。这对我们了解国情、研究党史和党的建设经验,特别是研究建国以来和新时期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经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历史?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要用历史教育青年。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当我听到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马上就联想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历史。七国中除加…  相似文献   

4.
刘新敏 《学理论》2009,(27):88-89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有着宽广的研究领域和深刻的价值意义。人类作为历史的主体,其价值追求伴随和推动着历史的生成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历史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每一发展的脚步都有人类需要的烙印,这就是历史的价值所在。本文先简略论述了唯物史观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为解决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而应运而生;然后对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历史分期理论的价值向度即横纵两方面分别作以静态研究和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5.
王静 《学理论》2010,(21):269-270
《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学科,它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历史地图则是表现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的工具,它可以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空间变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只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中共党史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历史是人类智慧的源泉,研究中共党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    中共党史是一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千回百转,艰难曲折,其经验之丰富,教训之深刻,是其他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难以学到的。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首先向全党提出了研究与学习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历史遗产的任务。他针对全党历史经验的贫乏和历史研究的落后状况,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史观     
郑先兴 《学理论》2009,(7):114-1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作为当代的施政纲领和政治思想,将自然地成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新观念。即“和谐史观”。其要义就是将历史看作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过程,而经济增长、社会安定和执政实力,才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历史整体的发展是进步的,但在具体的细节上却需要人们谨慎小心,勤奋创造,才有可能推进历史不断地发展。其意义是对传统的阶级斗争史观的超越和发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稳定史观等各种史学思潮的拨乱反正,对盛行于民间的文化史学的一种引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说法并不过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悉心研究,并不只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更不是那种纯书斋式的研究,而是为了把握中国的特点,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四、延安整风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一个政党同一个人一样,只有不断认识自己,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对建党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1943年秋,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党中央决定从10月10日开始,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党的历史和研究路线是非问题,延安整风即由普遍整风阶段,转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学习和总结,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错误进行清理,并作出正式的结论。党的绝大多数高级干部,都参加了学习。中央书记处编辑的《两条路线》一书,是这一阶段高级干部学习的主要文件。  相似文献   

10.
围绕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唯物史观的核心议题,陈先达先生从社会历史规律异于自然规律的特点,社会历史规律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意志、目的和动机的关系,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关系,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和反决定论的关系等多个侧面多种角度作了阐释。本文就此进行概述,希望以此推动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社会主义目标的新模式、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伟大历史转折开始于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其完成依赖于这些历史经验的升华。学习和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进程和方法,有助于我们对这一伟大转折的理解,对借鉴党的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智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一)党对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罪行和“两…  相似文献   

12.
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探索规律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司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5页)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进行精湛的研究,在惨痛的历史教训和艰难的革命实践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学理论》2010,(23):175-176
20世纪以来,西方新史学不断发展壮大,历史研究领域已不再单纯地存在于传统研究领域,而是迈向多领域、多群体、多层面。其中,死亡文化研究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历史研究者日益认识到古罗马的死亡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了解和认识古罗马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怍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侦查工作近6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段同时代发展脉搏共同跳动、与我国经济社会共同进步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的历史史诗。追溯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建立符合现代侦查客观规律的刑侦体制,二是新侦查技术带来刑侦工作模式的新突破,三是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实现科学化,四是侦查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15.
联系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学习邓小平理论,是坚持把学习与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之一。第一,有助于完整地、准确地、科学地把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对真理的把握,也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每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其现实的依据和法论的、历史的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说,实践从哪里开始,思想的逻辑也就从那里开始。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江一涛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弄清其基本特征,是我们自觉把握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对此,笔者就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特征的几个问题,作以下初步的探讨。一、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历史继承性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  相似文献   

17.
畦达明 《各界》2014,(4):31-36
赵烈文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和无话不谈的弟子。他有一部《能静居日记》,记录了当时大量重要人物与著名历史事件,内容关涉湘军、太平军以及清廷的诸多方面,尤其对曾国藩与清廷的矛盾,南京失陷时清军烧杀掳掠之暴行,以及李秀成被俘等事实记叙颇详,是研究太平天国和晚清历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家的“乡愁”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不单纯是一个情感的问题,也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民族的行为的结果,是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大连这座都市所具备的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决定着研究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所在,看似平凡的个人化的日本作家的“乡愁”和“大连记忆”,其实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情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折射出残酷血腥的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罪恶。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本体论到历史价值论──创造史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本体论到历史价值论──创造史观刍议吉彦波一、问题的提出在进行学术评价、历史评价时,如果选错了标准,不妨称之为"错位评价"。在关于历史主体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创造者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这种错位评价,且至今未见有人提出探讨。"历史"是一个多义概...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而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是一个最具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也是最具有指导性、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日前,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黄宏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出版。该书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不同主题,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反映了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本刊对黄宏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