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袁良骏 《学理论》2008,(1):88-88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且不管这句话的对错,问题是你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鲁迅的话,而是别人望文生义、节外生枝出来的。那么,鲁迅的原话是怎样说的?不妨原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蓝斯登原则     
《党政论坛》2012,(2):14-14
“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这句出自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的名言,被业界称为“蓝斯登原则”。  相似文献   

3.
孙慕天 《学理论》2008,(19):88-89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说过:“谦卑的强权,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令人想起老子的名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如何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战略。  相似文献   

4.
度量     
《学理论》2008,(15):90-90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弥勒佛寺庙里的这副对联告诉人们,做人要有度量。度,原指尺度、法度。古今有许多“度量名言”,如“将军额头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风物长宜放眼量”、“心底无私天地宽”、“量小非君子,无度(原意并非‘毒’)不丈夫”等。  相似文献   

5.
能否由“我思”推出“我在”──康德主体学说管窥王晋中“我思故我在”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一句名言。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它典型地反映了康德以前的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的改造,就曾把这一命题作为一个范例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两种...  相似文献   

6.
张心阳 《各界》2014,(10):67-68
大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站得更高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们在解读这句话时,无不视之为谦虚的表述。这也许是没有错的,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层而来理解,他牛顿之所以有这么“牛”,是因为他不甘于蜷缩在巨人的胳肢窝里思考,而是始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愚以为这样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符合其性格,更合乎西方人一向秉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4,(12):4-5,20
“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出访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演讲的一句名言。它形象地描绘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极富启迪。  相似文献   

8.
述弢 《各界》2012,(11)
“我决不拿士兵去换元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斯大林名言。此处的“士兵”指斯大林长子雅科夫,“元帅”则指被俘的德军保卢斯元帅。1941年7月,雅科夫·斯大林在一次战斗中神秘失踪,究竟是被德军俘虏还是光荣牺牲,多年来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认识我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4,(1)
“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之所以留传千古而不衰,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我们要发展自己。必须不断地“认识你自己”。要发展我们的国家,就必须经常地“认识我中国”。  相似文献   

10.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①这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内容丰富,涉及巴黎公社的经验与原则,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态度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和实质等重大问题。因此,马克思把它作为自己国家学说中的一条重要原理,并作为《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11.
桃源 《瞭望》2005,(29)
陕西省府谷县副县长祁万才因其与上访农妇撕打,并口出“我看见你就恶心”这句“名言”而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了近日各类媒体口诛笔伐的靶子。不知这位县太爷的恶心是生理  相似文献   

12.
笔者出差西安市,偷闲参观碑林博物馆时,幸遇一古代“官箴”石刻原物,上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名言,于此见到出处,颇多感触,乃欣然购得石刻拓片,聊作珍藏。 古往今来,阐述为政之道的文章、书籍汗牛充栋,而这则“官箴”名言阐述为官从政之道,却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一个“廉”字,一个“公”字。而且强调,做到这两个字,比“严”、“能”等其他方面都更重要、更可贵。这段话虽然出自古代封建官吏之口,虽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可以给当今的从政者以勉励和告诫。  相似文献   

13.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4.
从对爱迪生“天才”名言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重视灵感,中国人重视勘奋,这不仅与中日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更反映了中日两国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比较分析了中日教育异同,并提出翻译应该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5.
恺蒂 《党政论坛》2014,(16):56-57
英国全名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指的是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英格兰人对联合王国的其他人常有不敬之辞,说过最多挖苦苏格兰的名言的要数约翰逊博士,约翰逊曾说:“苏格兰人能见到的最好的前景,就是那条能把他带到英格兰的大路。”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硬道理2010年11月,在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整整32年之后,在新加坡河畔的“贵宾廊道”,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共同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碑上刻有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是李光耀最佩服的三个政治家之一。李光耀专访集《新加坡赖以向前发展的硬道理》一书书名中的“HardTruths(硬道理)”,  相似文献   

17.
张森年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不是昏鸦——对黑格尔‘哲学是黄昏到来时才起飞的密纳发的猫头鹰’咒语的破译”一文指出,黑格尔的这句名言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当然之真理,认为它所揭示的仅仅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表述的是理论对实践的相对滞后性这样一个事实。但是,这句名言同样体现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晦涩性,它的深层内蕴是:第一,哲学是“事后的概括者”,只有黄昏到来时才予起飞;第二,哲学是万应大全式的“终结真理”。它表述的是理论滞后于实践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薛涛 《瞭望》1994,(10)
小议“正名”江苏薛涛国人办事,最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就是圣人留下的名言。名若“正”了,凡事则冠冕堂皇.威风八面,其官方性、权威性也便易于确立。因此“正名”之风.历千百载而不衰,每当时代变化之际,此风尤其要兴盛一阵子。前一阵子,正名风就骤起...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22):14-15
史蒂夫·乔布斯因创造了“现实扭曲力场”而闻名,他在其中的魅力、话语、个性和见解将他成功地塑造为科技界最具说服力的布道者。 以下是乔布斯有关科技和生活的一些名言:  相似文献   

20.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浮士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名言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生活之树的生命力,因而被广泛引用。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多次引用这句话来说明既成的理论相对于生动的实际生活和发展变化着的实践是灰色的。他在十月革命前指出:“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辨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十月革命后,他在强调“理论由实践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