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由国内著名拉美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徐世澄研究员主编的<拉丁美洲现代思潮>于2010年10月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南开大学韩琦教授、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的袁东振研究员和刘承军研究员也参与了该书的编撰.该书主要介绍和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拉丁美洲地区的各种思潮.全书共分导言、政治思潮、经济思潮、社会思潮、文化思潮和外交思潮五编,共计21章、46.4万字.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和分析拉丁美洲现代思潮的学术著作,该书有助于全面了解拉美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思潮,深入研究拉美现代化进程和发展道路.该著作对拉美各领域中现代思潮的全面分析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此,笔者仅仅指出本书的几个特色,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拉美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兴衰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兴衰原因初探向文华拉美托洛淡基主义思潮在整个世界托洛茨基主义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拉美经历了一个由兴转衰的过程。笔者拟对这一思潮兴衰的原因及其教训作一初步探讨。-、托洛茨基主义思潮得以在拉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同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在拉美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拉美作为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日本进出口银行副行长说过:“拉美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就日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而言,保持日本与拉美的广泛合作是很重要的。”①  相似文献   

4.
政治思潮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同政治经济学结合的产物。一个社会的政治思潮,总是反映社会各阶级的不同利益;显示着代表各阶级或集团的政党的政治思想、愿望和主张;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向。因此,研究拉美的政治、经济形势,不能不涉及拉美的政治思潮。拉美政治思潮的产生,它在拉美政治进程中的变化和影响,当前拉美的政治思潮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向,这些都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拉美的科技发展思想科技与发展是拉丁美洲战后以来长期关切的问题。研究拉美发展问题的学者对此早有评述。拉美发展主义思潮的创始人、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分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国外社会科学》杂志1987年第7期刊载高铦的文章指出,拉美是第三世界中取得政治独立最早的一个地区,但长期以来经济上受西方大国的控制和影响很深。因此寻求经济自主和独立发展的呼声很高,对南北关系、全球秩序和未来世界模式等世界发展的宏观问题倍加关心,所以在发展研究、发展理论等方面较之亚洲、非洲更见活跃。战后以来,拉美出现的有关经济发展的理论主张相对较多。例如,50年代初期出现的发展主义理论,60年代出现的依附论思潮以及70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是战后世界最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迄今,在第三世界各地区中,尤以拉丁美洲的城市化水平为最高,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突出。七十年代,拉美五百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四个(布宜诺斯艾利斯、圣保罗、墨西哥城和里约热内卢),五年之后,波哥大和加拉加斯也跃入这一行列。拉美这类城市的人口每十年就增加一倍。截至1984年年中,拉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8%,接近发达地区(72%)。城市化问题已成为拉美国家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战后拉美城市化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格局迅速地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和东亚经济圈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无疑,这种变化正在或将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趋势,拉美各国领导人认识到,恢复和振兴停滞长达10年之久的拉美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打破拉美各国经济的闭锁状况,协调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以本地区的集体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利益,以便使拉美在未来的世界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世界许多国家曾出现过或仍在出现民众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而拉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民众主义的最主要阵地和试验场。由于研究视角、学科背景和基本政治立场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拉美民众主义有不同的认识,对其实践后果有不同的评价。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民众主义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起源的独特性、发展的持久性、地域的广泛性、政策实践的典型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社会影响的双重性等。拉美民众主义的产生与持续发展,既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也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根源。拉美地区传统精英主义的局限性、社会平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众崇拜魅力型领袖的心理以及对政治幻想的偏爱,都为拉美民众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肥沃的土壤和重要的推动力。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拉美民众主义的消极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应对其产生和持久发展的各种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避免对其认识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等10多个拉美国家的中左翼力量先后通过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政局呈现出"左强右弱"的态势,同期拉美经济也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期。但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拉美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拉美主要执政左翼力量或选举失利乃至下野,或面临经济下滑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困境。这既缘于全球和地区经济不振等现实原因,也与拉美左翼自身建设和处于对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等因素密不可分,比如拉美左翼未能真正找到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资本主义体制限制了拉美左翼的变革,左翼政党自身党建薄弱且未能妥善应对民生诉求和民意变化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对拉美的战略调整对地区左右翼力量对比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当前拉美左翼执政困境判断拉美政党政治已由"左倾"向"右摆"为时尚早,但各国左翼亟待审时度势、整顿调整,才能重整旗鼓、持续发展。此外,目前拉美左右翼力量对比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世界上最显著、最值得注意的现象之一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和持续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巩固和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出现。实际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新地位几乎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被广泛地感受到,不过就其对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涵义而言,这种感受可能差别甚大。本文试图探讨巴西(某种程度上是拉丁美洲)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的崛起给巴西和拉美融入国际体系可能带来怎样的影响。这里有必要做一个初步的解释:从远处来看,拉丁美洲经常被看作是一个整体,但该地区是多样化的,不仅从社会和经济方面来看是这样,就是从拉美各…  相似文献   

13.
土地问题是涉及拉美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从本世纪初起,拉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改革,试图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目前,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先后颁布了土改法或其他调整现存土地关系的法令。拉美土改开始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采取的方法多样,引起世界政治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对70余年的拉美土改历史作一回顾,进而对拉美土改的主要方式作一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拉美国家基本上是农业国,发展缓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拉美的土地占有制度。拉美土地占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大地产制;(二)小地产制;(三)公社或村社制。其中又以大地产制为主,拉美的大地产制是一种极不合理的土地占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经济比较发达,政治实行多元化,社会思潮活跃,在第三世界中,它是一个发达地区。中国人民同拉美人民的关系渊源很早,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文化接触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时代;贸易往来也于16世纪开始。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拉美问题的研究起步却比较晚,大概从50年代中叶以后才开始,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陆续建立起专门的研究机构。不久,随着众所周知的十年动乱的爆发,拉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在拉美属于这一思潮的政党有40多个,所控制的工会会员达2000多万。60年代中期拉美工运形成三派鼎立的局面以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工会一直是拉美工运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工会派别。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拉美民主社会主义工会在拉美工运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的依附与依附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拉丁美洲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债台高筑,经济增长率降到负数。这种严峻的局势促使经济界和学术界对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道路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战后以来拉美涌现出的一些经济主张和社会经济思潮及其成败,又成为各种会议和报刊评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社会凝聚是近几年拉美地区公共议程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增强社会凝聚已作为一个崭新的政策理念进入拉美国家决策者的视野,正在逐渐转化为一些拉美国家政府的政治意愿和自觉实践.社会凝聚理念在拉美的传播,与国际组织在对拉美政策中取得的共识和共同努力密切相关.拉美学界和政界对社会凝聚的概念尚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对社会凝聚理念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在其核心含义或现实目标上已有共识.拉美社会凝聚理念本身需要一个不断调整、修正、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其间,对话、交流、争论和磋商,是不可或缺的;其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和多大范围内为拉美国家接受并真正转化为政策实践,有待时间的检验.社会凝聚理念之所以能在拉美得到广泛传播,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拉美之所以会出现对作为政策理念的社会凝聚的质疑之声,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拉美人对西方国家推行的理论或理念存有戒心.经历过深刻反思的拉美民众和决策者,在面对新的外来政策理念时,能够更加从容地思考自己的需要和国情,而不是重蹈旧辙.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2月 2 3日 ,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 6 0余人在拉美所共聚一堂 ,研讨 1999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形势。与会学者普遍认为 ,1999年拉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和平、稳定、变革和发展是主流 ;经济增长乏力 ,出现 90年代以来的最大衰退 ;政治局势基本稳定 ,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安定因素 ;拉美与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继续发展 ;社会问题依然严重 ,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经济增长乏力但有望回升世界经济动荡和持续不断的自然灾…  相似文献   

19.
拉美左翼力量崛起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美左翼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拉美一些左翼政党或左翼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拉美民主政治中的新景观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其突出表现为:一些拉美左翼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圣保罗论坛”成为拉美左翼力量汇聚的中心;“世界社会论坛”成为拉美左翼乃至全球左翼展示力量和政治诉求的平台。然而,左翼力量能否在拉美占据主导地位则将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拉美左翼力量所奉行的理念不是主观臆造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拉美社会现实的反映。拉美左翼政党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拉美形势整体稳定,国际影响持续扩大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呈现纷繁复杂的新变化。国际局势演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壮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作为一支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成为推动国际力量均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引人注目。与世界局部地区动荡难平、全球经济复苏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