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孝"与"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强调对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的双重价值追求,二者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耦合逻辑关系。在孝廉文化体系中,尽孝即为廉,做到廉方能更好行孝。在当代中国,弘扬孝廉文化须刚柔并济,既要把孝廉作为考核官员晋升的重要指标,又要把孝廉文化纳入社会主义廉政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形势下全党务必坚持的基本方针。以"两创"方针为指导,着力于两方面建设:第一,汲取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合理成分,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飞庙的匾、碑、楹联可见岳飞的廉政思想。民族英雄岳飞的廉政思想精髓体现在忠肝义胆、精忠报国、廉洁奉公、功成不居、奉身俭薄、崇尚廉俭、严于律己、孝亲爱民等方面,对当今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传承意义。具体体现在:从政者要胸怀精忠报国的人生理想,具有爱国亲民、功成不居的气节气度,奉行朴素俭薄的生活方式,自持自律、遵守严管家人和部下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董必武的廉政思想是他在长期领导党和国家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廉政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和古今正反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从思想、组织、作风、家风等方面促进党的清正廉洁,也包括从法制、监督、惩戒等体制机制上保障党的肌体健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研究董必武的廉政思想,应强化不敢腐的氛围,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能腐的自觉,全面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5.
召公的廉政思想是周初社会转型期总结殷商灭亡的沉痛教训的产物,它继承了前人的廉政思想,并进行了一些创新。召公的廉政思想体现在"爱国"、"保民"、"敬德"等方面。"劳己,不劳民;为民,不扰民"和"得民和"是其思想的精髓之所在,甘棠遗爱是其廉政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廉政之鼻祖,召公的廉政思想是当代人反思借鉴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源头活水,对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朱熹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朱熹的廉政思想首先体现在"诚"这一哲学本体中,其主要内容包括仁民爱物救灾活民、刚直不阿严惩贪官、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宣明教化敦风化俗这四个方面。他关于存心、持敬、格物三个方面的修养之道也涵括廉政思想生成和强化的基本方式。朱熹的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主要有:要始终保持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心,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要始终保持修身进德改过迁善的自我革命之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峰 《理论探索》2005,3(3):54-55
反腐倡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毛泽东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分析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内涵、特点,对于指导当前党建工作特别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挖掘传统孝道文化中的有益资源,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形成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但孝与廉之间仅是一种间接的关联,如果没有相关制度措施提供保障,不与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相结合,那以孝促廉的作用必然是有限的。除了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外,我们更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弘扬民主平等、公开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王树枏的廉政思想十分丰富,既包括不取不义之财、慷慨解囊和造福百姓的廉洁品德,也包括执法公正不枉法、敢于动真碰硬的廉正作为,还包括制定高薪养廉、重罚保廉和监督促廉的廉政制度。王树枏的廉政思想是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在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教育影响下,以及在长期为官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的公职人员应大力提升自身的廉洁品德,做到廉洁自律,廉正为先;政府应采取高薪养廉、重罚保廉的措施,加大监督促廉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习近平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继承和深化了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造诣,习近平时常结合古代历史和文化典籍深入浅出地阐述廉政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措施,构建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廉政话语,极大增强了廉政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何孜颖 《学理论》2012,(32):12-1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邓小平理论中的廉政思想,更是在扬弃中创新了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使其理论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可以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官德思想和廉政法制三方面内容来分析中华传统廉政文化对邓小平理论中的廉政思想的指导意义,以期探讨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2.
文化影响力与渗透力能更好地预防腐败已渐成共识,廉洁社会风气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廉政文化教育中,官方通过多种途径的奖廉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大力弘扬社会正气;社会大众在民间形成了崇尚清官文化的独特传统,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推动官员的廉洁从政行为;有识之士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廉政宣传,促进整个社会廉政氛围的形成。这三种力量的融合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廉洁社会的建设,其中的经验对我国当今的廉政社会建设富有积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4)
马克思在其著述中深刻揭露腐败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人民主体、民主监督、建设廉价政府等一系列廉政思想。在当代中国,重返马克思文本,更加重视马克思廉政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深入阐发马克思廉政思想的理论意蕴,对于构建完备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系、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思路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商鞅认为"以功授官爵"不仅是富国强兵的途径,也是凝结国家力量、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途径;他强调应通过"明法"、"塞民于法",实现对包括官吏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控制;他还提出"利异相监"的监察思路,主张通过"告奸"、建立"法官"系统来实现对官吏的监察。商鞅的廉政思想,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商鞅提出的防治政治腐败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能够得到落实最终取决于君主,而君主则被认为是有限个体,这显然是其难以克服的思想悖论。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廉政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在反腐倡廉的各个角落,具有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历史上,它具有传承性;现实上,它根据不同反腐内容具有不同的特性。文章借鉴古代思想建设"国之四维"的重要地位、"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式以及"浩然之气"的弘扬等内容,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高校廉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唐代惩治贪污腐败,注重事前规制、预防制度的严密,同时在事后法律制裁时又避免严刑峻法,体现了"一准乎礼"的立法原则,呈现出严而不厉的总体特征。这一反腐惩贪策略内含了崇官与仁恕的传统政治法律精神,又包含有严以治吏的吏治思想,对于当代反腐倡廉的法律制度建设不无积极的参考价值,即在注重从腐败细微处抓起、不断细化反腐保廉制度、织密反腐败法制网络的同时,也应走向刑罚的规范化、制度化与文明化,通过更科学的廉政法律制度建设,实现政治廉洁的长效化。  相似文献   

17.
李小丹 《学理论》2014,(5):12-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到今天仍步履维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其中政治文化动力不足是关键原因之一。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传统文化中呈现出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依附大于自主、重家族轻社会、重情感轻理性等特征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主要的文化障碍,危害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具有整体主义特质。这种整体主义特质,在经济层面根植于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物质生产方式,在制度层面生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家族制度,在文化层面衍生于以"孝"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结构。同时,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也展现为以整体主义为指向的价值原则,其中,"仁"和"礼"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充分彰显了群体本位原则;"公私之辩""义利之辩"和"群己之辩"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侧面,则分别呈现出尚公、崇义、贵群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但构成了整体主义特质的价值要义,也为新时代中国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伦理秩序,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乃至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进而凝聚中国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环境污染问题、气候变暖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甚至还有战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无节制开采利用的同时没有想到回报社会和自然,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严重忽略了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建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系,能够弘扬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中国长久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方龄萱 《学理论》2015,(4):231-233
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迪、精神引导与道德提升;文化的养心作用既是物质不可取代的,又是金钱不能置换的。文化的这一性质和功能说明,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必须具有文明内涵和积极的教育意义,一旦失去了这个根本,就必然会贬值和变质。本文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现状、主要内容及其教育意义,阐述了当代大学生需要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