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干部一定要注重有突出的实绩,没有实绩,绝不能提拔重用。但是,在考察干部实绩的工作中,必须克服片面性,否则由片面性导致的负效应会使干部考察工作步入误区。这些片面性是:  相似文献   

2.
干部考察考核是组织部门一项艰巨的经常性工作.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合理调配和提拔聘任干部的重要保证。它对于及时了解、使用干部,加强民主监督和促进十部自身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考察考核过程中的民主测评是必经程序.其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不仪成为提拔聘任干部、评价干部、给干部定格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关系到各级党组织能查正确用人.避免用  相似文献   

3.
动作     
中纪委:防止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在谈到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和部署时,中央纪委副书记夏赞忠5月15日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落实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防止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地方在干部考察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考察失真、失准、失信。切实改进干部考察的方法,提高干部考察工作质量,是落实“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求的紧迫任务。 一、完善干部考察工作机制 完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制度。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和关键环节,坚持凡新提拔人选必须经过  相似文献   

5.
陈智锐 《当代广西》2014,(15):43-43
正今年以来,梧州市委组织部将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充分运用到干部工作中,在考察干部过程中探索运用"群众工作法",挑选人员组成观察员队伍,进驻重点项目指挥部和扶贫攻坚一线蹲点,通过民意调查、专项调查、延伸考察等途径,跟踪考察一线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工作中的表现,全方位了解和掌握一线干部情况,形成了一整套考察方法公正、考察流程公开、选出来的人公认的干部考察新机制,目前共提拔和重用的一线干部达66名,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6.
党建动态     
《当代广西》2004,(21):31-31
四川对干部选拔须群众公认作出刚性规定为从源头上防止“带病提拔”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川省委不久前出台了《党政领导千部选拔任用工作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五条规定》,对市(州)、县(市、区)党委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中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作出刚性规定。规定要求,考察对象的提名必须经民主推荐并为多数人推荐,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其考察对象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组织和个人的推荐必须进入民主推荐的程序,组织酝酿推荐的交流提拔人选必须在干部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测评或在更大范围进行民主推荐,得到多数群众拥护的方可列为考察对象;重要职位的人选推荐要扩大推荐范围;民主推荐中应推行“两推一述”做法;全面推行干部的差额考察、定量考察,新提拔进党政领导班子人选,原则上应差额考察。□  相似文献   

7.
郑建忠 《传承》2011,(4):31-31
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是综合了解干部的关键环节,不但需要坚持原则、严格程序、不断畅通渠道,而且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在科学鉴别不同“声音”中考察识别干部,以保证十部考察工作的质量,避免带病提拔或者老实人吃亏等现象的发生。那么在于部考察中应如何倾听、如何识别不同“声音”呢?  相似文献   

8.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能否选准、选好干部,组织部门的考察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部门在对干部德才表现进行全面具体的考察工作中,要特别对“善于弄钱”、“会出点子”、“能说会道”和“敢闯敢干”等四种所谓“好”干部进行重点考察,以防止带“病”提拔现象的发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经营才干,要讲效益,但是一定要有正确的“生财之道”。不能认为能为单位弄来钱就是有本事,就是好干部。组织部门要下功夫弄清楚考察对象来钱的渠道。当干部要能出主意、有点子,这样才能打开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统战部机关14名中层以下干部,有3名被提拔交流到市直党政部门任副职,有5名在部机关提拔,5名虚职变实职,这是近年来,统战部机关干部集中交流、提拔数量最多的一次。市委统战部之所以能实现工作创新超标,干部提拔重用,主要是抓了5个机制的落实。一、落实思想教育机制。市委统战部建立了党组织思想教育和行政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增强了统战干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落实岗位责任机制。统战部把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县区统战工作和本部处室及干部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形成了整体齐抓…  相似文献   

10.
为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地方换届工作的指示精神,省委对各级党委划出了“四个禁区”,即不准违反规定推荐、考察、决定任用干部,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  相似文献   

11.
某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不动则罢,动则大乱,极悖组织初衷。原来,该单位新提拔重用了两名干部,从组织考察时起,在职领导就整天托人旁敲侧击,当心自己将被取代,以致对被纳入考察的属下横生嫉妒,常常冷言冷语、挖苦讽刺,工作开始懒散起来,整个单位被闹得乌烟瘴气,不团结的气氛愈演愈烈。其实,工作表现较好、成绩突出的干部,往往被提拔重用,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被提干的人越多,其单位形象越好,那些面对下属被提拔重用不是引以为荣,而是横生嫉妒甚或从中设障等的在职领导,说来说去有种病态心理,是极不称职…  相似文献   

12.
论资排辈选拔干部,只能限制人才成长,鼓励“混日子”。然而,打破干部提升的常规,提拔升迁的速度太快,亦有弊端。其一,无从考虑业绩。张居正用“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来说明人应该“试之以事,任之以事,更考其成”。提拔考察干部应以工作业绩为主,如果干部提拔过快,则无从考察。其二,不利于工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来不及施政就升迁,也容易造成干部的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容易诱发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给事业、工作带来危害。其三,刺激“当官”欲,助长职务上的攀比之风。有的人,有心当官,无心做事,…  相似文献   

13.
李晓龙 《前进》2017,(1):62-63
正"带病提拔"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顽症。它不仅埋下了腐败的种子,还挫伤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破坏了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在去年干部调整和换届工作中,曲沃县坚持把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用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0,(9)
正火线提拔干部,是对"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原则和导向最有说服力的解读,提拔时要切忌雨露均沾,要注重对干部现实表现与既往状态的连贯考察,要重视群众评价在干部考察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凌玉强 《当代广西》2005,(22):49-49
一些平时就有不廉洁行为的党员干部,在组织部门进行考察时未能及时发现,结果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如何防止这种干部“小病不医”、“带病提拔”的现象,为党的事业选准人、用好人呢?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最近指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片面强调才能、重才轻德,忽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有的干部“带病”上岗,刚刚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一查早  相似文献   

17.
正考察干部要"远近兼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识深识准一名干部,不仅要做好任职考察,掌握近期的表现,更要注重考察平时的一贯表现。把考察功夫下到平时,健全干部日常性考核和管理机制,避免任职考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导致考察不深入、不全面的问题,防止"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及时掌握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加强综合分析研判,统筹考核干部素质、能力、性格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组部负责人最近就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答记者问时承认.考察失真失实、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问题时有发生。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人的多样性以及识人者的局限性.把干部考准考实是一个难题。贪官们为什么人在“贪途”却“官路”畅通?“带病提拔”真的无药可治?这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 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也提上了议程。如何提高干部工作开放、透明、群众参与程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经常思考的问题。从中央到省委,对如何提高干部工作的开放、透明、群众参与程度十分重视。一再强调,改革干部制度,做好干部工作,要解决好增加透明度和机会均等两个问题。提拔什么人,不提拔什么人,一定要有透明度,越透明越好。越是透明,毛病就越少。有了透明度,机会就容易均等,也就越公道。只要公开、公平,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党建园地     
疏附县管、用、备、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管。定期对干部进行考察,适时调整充实干部队伍,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优先提拔使用,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趋于规范。用。坚持把能力强、作风正、思想好的干部放在基层领导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