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举国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日子里,作为一名中国革命历史研究的爱好者,我自然忆起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创建中的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促使孙中山先生作出建立黄埔军校的决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接触孙中山,并促  相似文献   

2.
刘朝阳 《传承》2012,(10):8-9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军队所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体现在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建立政治部、设立党代表制度以及建立学生社团和开展军政训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把黄埔军校办成革命者和军事人才的摇篮,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8,(5)
正张申府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他1920年夏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建党初期党员之一。他曾参与黄埔军校筹备工作,是最早进入黄埔军校工作的共产党人,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和进入黄埔军校工作的推荐人。因此,他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重要人物,是黄埔军校政治工作较早的参与者与开拓人。  相似文献   

4.
正"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但是他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2)
<正>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院校,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谱写了壮丽篇章,受到亿万同胞的共同敬仰,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引以为荣、肃然起敬的金牌军校。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院校,被誉为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谱写了壮丽篇章,受到亿万同胞的共同景仰,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引以为荣、肃然起敬的金牌军校。在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中,基于形势发展和革命斗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4,(2)
正2014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支持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培养了一批批军事与政治人才,为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黄埔军校已成为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共同的历史记忆,黄埔精神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认知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于欢 《黄埔》2012,(1):62-63
三、黄埔军校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支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作用与影响 从铁甲车队到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最早的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叶挺独立团除叶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外,其余主要干部,包括中共党组织领导成员、各级主官乃至连排长,绝大多数系黄埔军校教职员及前五期生充任。  相似文献   

9.
正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纪念日。90年前,孙中山先生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成为当时投身革命的嘹亮口号,一批批爱国志士来到广州,一批批革命精英从黄埔军校奔赴战场,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舍命合作,共同挽救民族于危难中。在创校90周年之际,广州黄埔军校迎来了一批批两岸的老兵、学者、年轻人。"天下黄埔是一家",这在两岸的黄埔人中已成为共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黄埔精神"成为今天海峡两岸统一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史兰 《黄埔》2014,(1):80-81
“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这是毛泽东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一句名言。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在黄埔军校工作过,  相似文献   

11.
黄埔军校从1924年6月开办到1927年4月间,是当时国共合作建立新型军队,培训革命骨干的基地.正是从这里起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军事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组织建设军队的初步尝试;认识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了进行政治工作的初步实践;认识到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开始了培养军事人才的初步实验.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黄埔军校中开展的军事工作,在我军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暨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莅临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黄埔》杂志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明天,是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纪念日。94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陈予欢 《黄埔》2013,(2):103-10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父亲陈赓去世时,我还在上小学,对他早年在黄埔军校的经历知之甚少。在我母亲后来整理父亲的资料和协助撰写他的传记过程中,我才逐步了解到父亲早年在黄埔的一些经历。尤其是我到部队以后,随着对中国革命史的学习,才对父亲在黄埔军校的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当年,父亲是抱着报效国家的目的进入黄埔军校的。1924年,黄埔军校建校时,为培养革命的青年骨干,父亲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带领部分进步青年离开广东陆军讲武堂,率先考入黄埔1期。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黄埔军校内部成立过什么组织,开展过哪些活动?陈宇:黄埔军校在建校初期,主要分别成立有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前者是公开选举的,后者则是半公开、秘密的。以这两个党组织为依托,还成立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相似文献   

16.
8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合作创办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尽管它后来违背了孙中山办校的初衷,但它不仅直接影响于当时的中国历史,而且也深刻影响于后来的中国历史。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的80周年。回顾创建黄埔军校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仅是对它的一个实际的纪念,而且对“发扬黄埔精神,致力振兴中华”,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结晶,为中国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动力。孙中山所以倡导创办黄埔军校,是吸取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三次革命失败的痛苦教训。1922…  相似文献   

17.
贾晓明 《黄埔》2020,(2):89-92
1926年3月17日,刚刚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的蒋先云,在广东潮安县第1师驻地,主持举行和其他部队官长的联谊活动,旨在增进团结、加强合作。蒋先云是黄埔军校发展史上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黄埔三杰"之首,早年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被称为"蒋介石的第一门生",牺牲时年仅24岁。关于其对黄埔军校的贡献,已有诸多研究,不再赘述,本文试从蒋先云作为学生运动先锋、工人运动领袖、革命军指挥员的史实以及家庭背景做一梳理,以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83周年、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曾庆榴教授新著《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涵盖辐射了国共双方的诸多史事。《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基本上把黄埔军校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情况弄清楚了。因此,它不仅对研究广东的历史,而且对研究中共党史和人民军队的历史,都有重大意义。作者曾庆榴教授长期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广东地方史,他为撰写这部专著用了多年的时间,专心致志,潜心研究,甘于寂寞,苦苦地思索和钻研,终于完成了这部力作,为…  相似文献   

19.
正黄埔军校,创建时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校庆日定为6月16日)。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0,(2):40-40
1924年6月19日,中共黄埔第一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离开了黄埔军校。张申府(1895—1986),字申府,又名崧年,河北省献县人。1920年10月,他和陈独秀、李大钊一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和1922年,他先后介绍周恩来、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张申府从德国回国,由李大钊介绍前往广州。1924年2月6日,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在广州南堤2号(今沿江路259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