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毛泽东思想最为基本的特征。毛泽东不仅在《实践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而且比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更为明确有效地把实践原则有机地贯彻在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之中,使得实践作为毛泽东思想最为基本的特征,演化成了毛泽东思想之实事求是的方法原则,革命事业的理论追求和群众主体的行动落实。  相似文献   

2.
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根本。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党始终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和辉煌成就。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倡导下,全党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风气。尤其是近些年来,全党在深入学习邓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5 31”讲话中明确指出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文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一脉相承”从本义上看 ,是指由一个血统或者派别渊源世代承接流传下来。这里所讲的“一脉相承”主要是指“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互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是继承和创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一 立之有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 ,具有客观真理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毛泽东思想与共产国际及苏联、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这将有利于学生更明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郝琦 《探索与争鸣》2006,2(5):50-5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把真理性认识变为具体实践时表现出的政治品格、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毛泽东思想与延安精神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与革命精神,也即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十七大提出的新范畴,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时间起点、改革开放为实践起点、邓小平理论为理论起点的,它与毛泽东思想是并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实现了严密衔接;因为其与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和总结上的深度不同、主题有鲜明的差异,所以并没有将毛泽东思想包括在内。这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坚持和发展,体现了其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非常重视人的价值问题。尤其是对共产党人的价值问题有过丰富的论述。发掘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思想,无论对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党建思想的研究,还是对共产党人言行的价值导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毛泽东的共产党人价值观思想作一粗浅探讨,以期达到弘扬毛泽东思想和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岳全力 《前沿》2011,(10):4-7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学者们由于受教育、掌握史料的情况不同等影响,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本文从湖湘文化、明师和家庭背景三个视角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微观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走近毛泽东,进而理解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不单是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不单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理论,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判断毛泽东思想是否形成的标准,必须从学理层面与政治层面、理论创造与实践活动、个人论著与党的文献多重结合的要求出发,建构起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立体坐标。据此判定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抗日战争前期。那种以某个具体的“标志”来判断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作法,几乎不可能形成一个客观、一致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由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两大部分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的学说。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深远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伟  于峰 《前沿》2007,2(3):12-14
毛泽东思想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中 ,既有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 ,又有贯穿毛泽东思想整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中共中央党校最近为党的高中级干部编写的教材《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对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现就教材编写过程中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一些说明。一、为什么会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问题?自从本世纪40年代初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后 ,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 ,没有人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的问题。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5.
中学政治课是讲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则是构成基础知识的细胞。只有正确地把握概念,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活动,才能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所以,概念的教与学,对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有几个前提性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概括说来就是:究竟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断想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载体毛泽东思想的载体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亦即毛泽东思想基本上是指毛泽东本人的著作、言论、还是也应包括其他有影响的党的领袖人物的著述?这个问题本来是明确的。从“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定名并公开使用起,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它就是特指“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本人的著作,这在全党没有存在任何疑问。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是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17.
李亮 《理论月刊》2007,(9):10-14
中共八大不提毛泽东思想与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密切相关。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局限,从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到党的七大确立它的指导地位后长时期内,中共党内多数领导同志包括毛泽东本人都把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的思想,没有自觉地意识到领袖个人思想与党的指导思想的严格区别;把毛泽东思想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没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这是导致中共八大不提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0,(1):91-92
董慧、欧阳康在《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伴随着改革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活力逐步激发与释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要在马克思主义整体中认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整体、体系,不能割裂;在各个领域中的毛泽东思想也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要从各个领域中阐明毛泽东思想体系;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注意领会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宪法对邓小平理论的确认,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理论的权威性,更有利于发挥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一,对毛泽东思想发展新阶段的宪法确认。我国改革开放20年发展实践和邓小平理论内容本身,雄辨地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形成了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科学思想体系,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