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伴随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而出现的一种发达的商品经济形式,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资源,而不象传统的计划经济,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统一配置资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购买什么,由市场来调节,而不是由政府决策,资金、劳动力、商品等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自由进出,而不能人为地加以干预。政府并不直接决定每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或成为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是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裁判”,制定社会经济规则、监督规则的执行,为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规范的统一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行…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要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三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离土不离乡”、“离土也离乡”等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效益”的转变,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四个转变都要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承认,才能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搞生产先找市场,这对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部…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一直把美欧作为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采取“脱亚入美”、“脱亚入欧”战略,通过发展同美欧发达国家的紧密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了美欧的广阔市场和先进技术,享受了所谓“后进国利益”。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追赶美欧目标的基本实现,日本与美欧关系中的竞争因素日益上升,而冷战结束又使抑制这种竞争的政治因素(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需要)大为减弱,从而导致早已出现的西方国家间的经济矛盾、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以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发展;亚洲一些主要国家改革开放成效卓著,经济出现了迅速增长的局面;冷战结束又使日本发展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制约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国家利益有两项最根本的东西:第一,作为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拥有广阔的海洋国土,至今未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中国必须有坚实的能力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外来的侵略和干涉,实现国家的统一,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作为一个相对落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始终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两项根本利益,通常被称之为生存利益与发展利益,或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对于这两项利益,任何国家都是不能忽略的,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曹新 《求知》2004,(6):12-14,23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代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然而,这种均衡协调发展的目标是通过非均衡发展的手段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条件下必须把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统一起来,遵循非均衡协调发展规律,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地方利益均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中央过分集权会严重限制地方的积极性,影响公共利益的整体实现;而理性的地方政府不顾一切地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又会引发“公用地”的灾难。要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明确中央与地方各自的职权范围,逐步健全法律制度的有力制约,同时建立一套政府系统内部有效的治理制度,规范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7.
搞好乡镇企业的收益分配,对于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收益分配 (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对于企业收益分配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必须做到“三个兼顾”,实现“三个增加”:一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市场各要素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差距日渐扩大。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解决这两类利益非均衡的问题已经成了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完全市场化或完全政府干预式的解决办法都不具有现实性。一个较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是建立二者结合的利益均衡机制。这里主要涉及对公平和效率、政府和市场这类“两难”问题的选择。因此,研究我国目前两类利益非均衡的结构及特点,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均衡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对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 序,是保证我国经济 正常运行的迫切需要,也是“十五”期间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治”和“德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统一性。本文就道德调节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与途径作一些探讨。 一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市场的效率来源于竞争。但竞争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带来效率。维护竞争秩序是政府的主要任务,而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加以调控,以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这些手段一般以外在的力量对参与市场竞…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整个市场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发展进而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是直接促进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央对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尽快地实现向劳动力市场体制过渡,促进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合理有效结合,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的根本性转变和全社会最佳经济、社会效益的实现,是落实党的十五大关于…  相似文献   

11.
“纳什均衡”理论在我国经济界、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以博弈的道理阐释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关系,证明了非合作博弈的均衡性,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纳什均衡”也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其核心是讲,在非合作状态下,通过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从而达到竞争各方利益的均衡。然而,对于“非合作博弈均衡”,许多人理解为:竞争的各方在选择策略时,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各方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的商品性与按劳分配的统一张聚昌,姜振宝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必须“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建立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是否存...  相似文献   

13.
借鉴西方"利润分享制"完善中国的分配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润分享制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为应对经济"滞胀"而提出的一种薪酬制度,二战以来,利润分享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对完善中国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推行利润分享需要做好确立劳动力的产权、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劳动力供求均衡等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滞胀"风险。"滞胀"的成因包括国际商品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结构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在我国传统的调控体系中,由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引起的"滞胀"可以通过降低工资来应对,但工资上涨恰恰又是诱发我国"滞胀"的原因之一,而且工资上涨将是中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常态。因此,如何从供给出发,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以消除企业成本上升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就成为今后我国设计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是在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象.是长期实行产品经济和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人民群众要求结束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那种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的迫切愿望.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实行了统包统配;从稳定社会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出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遗留下来的城镇失业人员也包了下来.1952年8月颁布的《政务院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规定:“一切公私企业.对于因实行生产改革、合理地提高了劳动效率而多余出来的职工,均应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仍由原企业单位发给原工资计入企业成本之内.不得解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市场公济体制下,劳动力是商品,属个人所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劳动力归谁所有?能否成为商品?此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急待解决的一大理论难题.一、问题的产生按我国传统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力不是商品,也就没有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简明社会科学辞典》457页)这一理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但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此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比如:在已经启动的市场机制下,要求打破人力资源统包统配的传统做法,按劳动力阶值规律由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而我们却不承认劳动力价值范畴,讳言劳  相似文献   

17.
一、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优势 行业工资集体协商除了可以克服一些中小企业工会“不敢谈”、“不会谈”、企业方“不愿谈”等突出问题,在行业内彻底打破以往由企业单方决定劳动报酬的机制,建立起适应市场的、由劳动关系双方通过集体协商共同决定劳动报酬的机制,维护职工权益外,还具有以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不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均衡的利益秩序是社会稳定之母,不均衡的利益秩序是社会动荡之源。当前,为了使我国的改革事业在更加稳定的环境下进行,政府必须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利益秩序均衡:一要对利益秩序进行科学统筹,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根本指针;二要合理定位利益秩序形成机制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现实途径;三要坚守与提升政府的自主性,这是实现利益秩序均衡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是一场新的农业革命,是对农业生产力的再次解放。根据我国农业现实情况,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有五条思路:1.加快农业经营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农业经营的市场化进程,就是要通过市场利益机制、竞争机制来导向农民生产,以市场需求导向生产需求,以市场竞争导向技术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因此,建立健全和扩大农村市场,使各种产品、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在市场上得以充分交换,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首要条件。2…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手段保护农民的利益,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社会转型期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超强度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在很大程度下是国家强力推进工业化的结果。因此,必须以国家手段推动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的城乡互动机制,从而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