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岑 《公民导刊》2016,(10):60-61
正今年,电影《叶问3》发行方涉嫌虚假排片7600场,自购票房5600万元,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责令停业整改。这一事件揭开了国产电影票房造假的一角。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440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其中国产影片贡献份额达6成。然而,不少热卖的国产影片诸如《捉妖记》《港囧》《大圣归来》等都曾传出"票房造假"的消息。北京电影家协会编剧分会副会长陈秋平透露,出于种种利益驱使,票房造假情况相当普遍:"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往往有从  相似文献   

2.
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发行方提高票房分账比例,长期是趋势,短期很艰难,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还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票房分账之争。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全国电影票房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2012年岁末,超过40余部国产影片扎堆抢占贺岁档之际,一场有关电影票房分账的较量暂时告停。发行方提高票房分账比例,长期是趋势,短期很艰难,业界人士认为,未来几年还会出现一波又一波票房分账之争。  相似文献   

3.
伍振 《台声》2013,(2):100-101
一部小成本贺岁影片《泰囧》创下了华语电影突破12亿元票房的新纪录,这不仅让徐铮、王宝强、黄渤火了一把,也让泰国游成为了眼下最热门的出境游线路。其实泰国有意思的地方不仅仅是《泰囧》里的曼谷、大城和清迈,还有被《泰囧》遗忘的泰国西部的桂河。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从最初的展映、到互相开放市场上映影片,再到合作拍片,这些合作让世界电影人和观众在交流中不断受益。在交流中增进了解中国电影"走出去"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他们期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影了解中国。这个梦想从启动至今可以说初战告捷,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强。1982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意大利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集中放映135部中国电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放映活动都在持续增加,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全囡电影票房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70.73亿元,较上年增长30.18%。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后.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  相似文献   

6.
童刚 《今日广西》2010,(2):56-57
2009年,人们逐渐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也许影片口碑聚讼纷纭,但影院观众络绎不绝;也许大片和中小成本电影参差不齐,但观众对国产新片充满期待。在媒体和公众舆论中,电影成为文化热点话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数据表明,2009年国产故事片产量达到456部,较2008年增长50部,全年生产各类影片突破600部,仅从数量考察,我们已经步入电影生产的大国行列。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更加惹人注目,票房成功突破60亿元大关,在2008年票房增幅达到30%的强劲势头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不久前在出席某音乐会时发表演讲,他呼吁: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2004年岁末,上市不到一个月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这部由民营公司操作的影片最后以1.25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亚军。2004年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由民营公司投资生产或者合资生产。眼下,随着中国电影业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中国民营经济正跻身其中,上演了一部又一部精彩壮观的民营投资"大片",有力地  相似文献   

8.
王敏 《今日广西》2007,(12):69-70
观赏国产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正是文化精神的缺失,创造活力的低迷,现实题材的缺位,使我们应该深思如何让延续了500O年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焕发生机,向世界亮出自己的民族旗帜。 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支柱的电影业迅猛发展,收获了诸多的成功和喜悦。就拿去年来说,电影产品尤其是大片的数量之多、收益之好为历年之最,国产电影票房份额继续领先进口电影,内地总票房达到26.2亿元人民币。应当说,国产大片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和未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 然而,尽管如此,人们对大片的议论却从未间断,对大片的思考依然在继续。当下来看,我们的国产大片有着与国际接轨的电影制作和投资意识,有着阵容强大的明星班底,有着毫不逊色的宣传攻势和包装技巧,也更加具备了诸多电影的元素和艺术含量,总之,似乎是别人具有的我们都有了。但是,这些获得了高票房的国产大片真的具有了抵抗好莱坞、与世界电影对话的能力了吗?观赏我们的大片,为何总让人感到某种不快、遗憾、迷惑或是缺失?我们的大片究竟少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部投资千万级的电影,四两拨千斤地创造了10多亿票房奇迹;一部贺岁喜剧,掀起了人们对国产电影的再度审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产业化这个概念开始公然和高频次地被运用到有关中国电影的各种表述当中,中国电影实践的方向也得以确立和明晰。8年来,中国电影乘改革东风,通过对产业规律的认真摸索和有的放矢的行政管理,实现了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为国产电影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升,也包括国产电影票房的大幅度提高,中国电影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上映后引起热烈反响,在票房和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子弹飞》采取了开放式类型创作模式,调动多元素的类型元素为影片主题服务,本文将细致分析《让子弹飞》中类型元素的运用,剖析开放式的类型创作模式。2010年底贺岁档,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一举拿下7亿票房,刷新了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让子弹飞》不但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在观众评价中也取得极好的口碑,这是中国电影一个难得的电影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今年初,贺岁档影片制作与生产,深度挖掘与彰显特色资源,激发了大众观看影片、关注国产电影蓬勃发展的热情,呈现出电影产业的强大优势。中国电影如何进一步寻取和保持生机与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怎样在实施"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14.
在朋友多次的热情推荐下,终于在周末午后的阳光下捧着一杯热茶,好好地欣赏了一下13天就在国内赚了3.5亿元票房的好莱坞影片《地心引力》。要说这部大片,无论是3D特效、飞船探秘、宇宙奇观的镜头语言,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生离死别的美式文化,在中国导演界还真找不出哪个人能拍成这样。对于我们而言《,地心引力》又并非毫不关己,最值得一提的是"天宫一号"的出现,这个来自中国的科技成果最终成为了女主角的救命稻草。不知道曾几何时,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西方电影中,像《阿甘正传》  相似文献   

15.
曹禺话剧《原野》中,仇虎说要带金子去一个地方,"远远的远远的就是那黄金铺满的地方。"不过,对于今天的中国电影从业者,那黄金铺满的地方并不遥远,就在脚下。近5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呈30%以上的增长。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到440亿元人  相似文献   

16.
人物     
《小康》2018,(21)
正爆红者徐峥7月5日,《我不是药神》提档上映,上映后该片立即引起巨大关注,微博电影热映榜持续保持第一。据悉,该片不仅引起全民讨论,而且好评如潮,豆瓣9分,上映两天票房突破5亿,徐峥也是再次刷新了国产电影上映两天的票房纪录。徐峥作为该片的联合监制和导演,继《泰囧》后又一次爆红,被年轻人亲切地称为"叔圈101中C位出道的山争哥哥"。近日,徐峥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我有机会、荣幸能  相似文献   

17.
正电影《长津湖》自9月30日公映以来一直火爆,票房不断飙升,截至10月14日已达到44亿元,有望突破50亿元。人们对影片强烈关注,赞赏不已,纷纷推荐。我认为影片大受欢迎的原因有三:好看。从艺术上说,好看是电影优秀的前提。《长津湖》篇幅虽然近3个小时,但并不让人觉得长和累。它有3个亮点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一是情节精彩。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片,塑造了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连队的战斗故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部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电影而言,《美人鱼》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在仅仅上映了29天之后就突破了33亿的票房大关,刷新了大陆电影票房的新纪录。电影《美人鱼》的票房成功之道,可以归纳为"明星阵容提升关注度"、"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周氏"无厘头"风格的喜剧效果这三个方面。《美人鱼》在创造内地票房新纪录的同时还顺便建构了一套成功的商业电影生产模式,这套模式可以同时满足"叫好"与"叫座"的双向市场需求,因而对今后的商业电影生产活动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健民 《台声》2014,(5):41-41
<正>台湾历史课纲"微调"的纷扰还未平息,一部名为《KANO》(嘉农)的电影,挟着导演魏德圣监制的盛名在岛内掀起票房热潮,同时也搅动了赞否两方的批评浪潮。《KANO》与历史课纲"微调"一样都和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认识有关,即以怎样的眼光去诠释历史的问题。影片上映之初,有人质疑为何影片对白高达90%皆为日语。担任监制的魏德圣回答:"1930年日本国势调查资料显示,台南州(辖区为今台南市、嘉义市、嘉义县、云林县)10岁至19岁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大片:典范还是梦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该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最佳艺术指导4项大奖,票房和评论双丰收,中国的大制作影片开始被世界关注。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2.6亿元投资,14亿元全球收入,正式揭开了“中国式大片”的序幕;此后4年——《十面埋伏》,耗资2.4亿;《无极》,耗资3亿;《夜宴》,耗资1.2亿;《满城尽带黄金甲》,耗资3.6亿这些影片都有这样的共同点:投资的数目都超过亿元,在中国电影历史上史无前例;国内票房都不错,但是口水也很多,往往骂声一片,网络上更是频频出现“恶搞”之风……有人说,中国式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