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宪法解释     
什么是宪法解释?各国学者看法不一。西方学者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违宪审查和阐明宪法的含义两者的统一作为宪法解释的内容。我们认为,宪法解释就是宪法解释机关依据统治阶级的意志对宪法条文的含义作出的有拘束力的说明。宪法解释和违宪审查是两种不同的权限,应该加以区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的目的不同。宪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法官每日在做什么?“判决案件”,所有的法官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法官如何判决案件?“依法判决”,有的法官会若有所思地回答。抽象的法律何以能适用于具体的案件?“法律解释”,学者型的法官会迟疑之后再回答。什么是法律解释?“探寻立法者的原意”,专家型的法官会很诚恳地告诉我们。探寻立法者的原意是可能的吗?“当然”,所有的法官会再次毫  相似文献   

3.
吕芳 《法学杂志》2006,27(4):104-106
法院所拥有的司法权中最重要的权限或职责是说明或者解释法律是什么,这个过程就是法律发现的过程。在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律发现进行溯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西方传统中,对于法律的公正性、正义性的一贯追求,使得运用法律的裁判过程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和细化。但在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全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辩护士”和“讼师”本质上到底是什么 ?他们与现代国家中的律师究竟有何差别 ?中国历史上未能产生律师的原因是什么 ?谢佑平教授此文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阐释。或许 ,该文能对我们理解中国过去没有律师职业阶层和现在产生形成律师职业阶层的必然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 ;特别是其历史、社会、文化及制度几个不同层面的分析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公正、效率和效益实际上是现代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刑事诉讼当然也不例外。那么,三个目标在刑事诉讼中各自是如何体现的?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我国刑事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向又是什么?对此,我们必须作出科学解释。一、刑事诉讼与公正  相似文献   

6.
浅谈卫生行政取缔的属性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缔,作为一种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在行政法律法规中常有设定。但是,取缔的属性是什么?由于无统一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又不一致,致使目前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属于行政处罚,有的认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有的认为是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集合”行政行为。对属性理解不同,是导致  相似文献   

7.
刑诉法第58条对侦查含义的解释,是不是就是科学的侦查的概念?法学界是有争议的.有一种观点,就是把刑诉法第58条对侦查含义的解释理解为侦查的概念.什么是概念?简单地说,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于事物本质属性的错综复杂与千差万别,作为人们思维形式的概念也就五色缤纷.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不同事物的本质属性.然而,有的不同的概念,既反映各个事物的个性,又反映某些事物的共性,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就是异中有同.还有,把那些“异中有同”的同类本质属性加以概括,即可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的很多同行都在探究一个问题,我们这群人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国的律师制度恢复已经28年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是越来越清晰了,还是越来越模糊了?没人给出明确的答案。同样,28年的行业历程,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她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痕迹促使我们形成了怎样的文化。我们究竟该有一个怎样的文化?我作为这群探究人中的一分子,同样迄今在孜孜寻求着答案。坦诚地讲,有些同行对律师的理想是什么尚未清晰;对我们的行业该有、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也不明确。可我记得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律师,我们清醒。我们替我们的客户答疑解惑,我们为我们的当事人维护其合法的权益;但我们又有一些人,不希望仅仅把律师作为一个职业或谋生的手段来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在经济类党纪政纪案件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被调查对象涉及短款、借用公款、挪用资金、挪用公款、挪用救灾救济款物和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我所提的问题是:1.短款与挪用公款的区别何在?2.挪用公款与借用公款有什么不同?3.挪用公款与挪用资金有什么区别?4.挪用救灾救济款物与挪用专项资金又有什么区别?读者:张波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我们身处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什么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信条?当我们面临各种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信念与精神支撑着我们?无论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我们是不是能够清醒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当弘扬什么、抑制什么?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经济法?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怎样学习经济法?这是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时要了解的。下面就谈谈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什么是经济法?经济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是依据宪法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法律部门;同时,经济法又有它独到之处,是其他法律所不能代替的。它与其他法的部门相比,调整的关系不同,体现的具体原则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因而其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法官素质是指法官所具有的,与其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形象相符合的素养和品质。通过法律教育和法官职业实践,这种素质可以内化为法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责任意识,同时也可以外化为法官应有的精神气质和言谈举止。那么在接受法律教育和从事法官职业实践的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在主导和促成一个普通人向法官职业人的转化呢?是什么对法官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呢?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具有上述能量并起着决定作用的这根“魔棒”,其实就是文化,这里主要指与法律和法官职业有关的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法官素质其实就是一种文…  相似文献   

13.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虽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相关法律也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幼儿园也不例外。但是,本文发现宗教正以另一种潜在的表达方式影响着儿童,即隐含在经常被用作儿童教育资料的民间故事、歌谣中,这些故事源远流长,并广受儿童喜爱。但是,这些宗教思想是为何隐藏在这些故事中?这些思想是否被教师及儿童意识到?他们又对儿童形成了什么影响呢?基于以上思考,本文结合查阅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并为民间故事在幼儿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肖福寿 《河北法学》2000,(2):4-6,15
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本文借助于“符号网”的概念对法律意义的解释作一新的论述。我们认为,法律意义是产生于时间、空间和具体社会组织中的文化产物,以解读者为中心的法律解释的符号网可由四大具有各种不同符号线路的网点所构成,而解读者正是通过其中一些线路的组合或排挤来作出法律解释、形成法律意义的。这一新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那些影响法律解释者作出不同法律意义的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 法理学是一盘大杂烩,在它里面分类归纳着关于法律的种种普逼思考。法所代表的是什么?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对法作何种评价?法是如何得以进一步完善的?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谁创立了法?我们应该到何处去寻找法?法对于道德、正义、政治、社会实践或者无法律保障的约束力而言,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恪守法规?法是为谁服务的等等?这些都是普通法理学所内含的问题。它们可能被忽视,但却不会消失。据说主张法律学者掌握法理学的正当理由是法理学能造就他们成为素质良好的法学家。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至少就普通法理学而论并非如此,人们获得了法理学中法律推理和法律  相似文献   

16.
论感恩文化的破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一种积淀,但是,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时,却蓦然发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恩"意识在许多人心里是那么的淡漠,甚至,很多善举遭遇了令人心寒的误解。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如此冷漠?本期请来的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呼唤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种积淀,但是,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时,却蓦然发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恩"意识在许多人心里是那么的淡漠,甚至,很多善举遭遇了令人心寒的误解。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如此冷漠?本期请来的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呼唤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相似文献   

18.
杨宇立 《检察风云》2006,(13):54-55
文化是一种积淀,但是,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感恩文化时,却蓦然发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感恩”意识在许多人心里是那么的淡漠,甚至,很多善举遭遇了令人心寒的误解。是什么让人们变得如此冷漠?本期请来的三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感恩缺失的社会原因,进而呼唤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相似文献   

19.
法实证主义的方法论特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小亮 《中外法学》2008,(3):373-398
<正>导言在西方法学史上,或许没有哪一个法学流派或日法学思潮会像法实证主义这样,在饱受学界攻击的同时,却又获得如此众多的法学家们的青睐了。然而,当我们将这些时代迥异、背景不一的法学家——边沁、奥斯丁、凯尔森、哈特以及拉兹——归人这一阵营时,我们所持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尤其是,当法实证主义在与自然法学以及现实主义法学的论辩中不断地发展自身,为自身寻求正当性基础的时候,如果我们把一位思想家归入实证主义的阵营,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什么?是他与其他学者共同捍卫的一系列主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通过象征形式表现的意义模式,或把文化视为传达意义的体系。因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解读汾酒文化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阐述汾酒的发展史和功能,而是解释汾酒文化现象和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或意义,研究是什么象征引领汾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经久不衰,探索汾酒文化背后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