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行政职义”是针对“行政职责”而提出的,行政职责是传统行政法学中的概念,通说是指行政主体及公务员的义务。而按照通常的理解,“职责”含有一定责任的意思,用“职责”来表示义务容易给人一种“责任前置”的假象,毕竟职责不等同于责任,而且在实际适用中也会引起某种混乱,因此,如果用“行政职义”代替“行政职责”,就能很好地厘清行政职权、行政职义、行政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强化行政法的行为规范和义务规范意识,为公民和行政机关及公务员提供双重的行为指引。  相似文献   

2.
新制定和实施的《行政处罚法》,严格遵循了“既要保障国家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又要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侵害”这一基本立法指导思想,一方面要求所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都必须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支持和保障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以严谨、科学和求实的态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确使用行政处罚手段,严格依法办事。《行政处罚法》关于“听证程序”的设定,就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行政主体的法律障碍排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于作出行政行为前负有的先行排除影响职权行使或所作行政行为之最终效力的法律障碍的一种具体义务。该义务源于宪法和行政法两个维度的要求,是在“过程理性”与“法益保护”的双重指向下形成的义务。在构建由“实质性要素”“瑕疵性要素”和“有权性要素”共同组成的“三层次”判断框架的基础上,可对该义务进行纵向解构,信息搜集、障碍判断、理由说明和障碍排除义务分别构成该义务的前提性义务、基础性义务、衍生性义务和本体性义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行政程序法典化的背景下,应考虑在未来的行政程序立法中设置相应的义务性条款,以实现该义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一国家工作人员在刑法适用中几种特殊情况的理解与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贪污、受贿犯罪主体的演变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79年刑法对贪污、受贿罪主体规定,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规定:“本规定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两部法律对贪污、受贿罪主体的规定从内涵到外延都是一致的。(2)以198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  相似文献   

5.
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措施.它对保证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行政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现行法律、法规中规定行政机关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行政相对人必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约占70%。理论界关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归属法院行使,以加强司法对行政的监督;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强制执行权是行政机关应有的职权。笔者认为,基于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权的统一行使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归属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田为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各种公共事务的管理,其管理范围广泛,对社会及公民的日常生活乃至行为取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就行政机关自身而言,他的权力、行政组织机构的数量、人员的数额与国家其他组织机构相比都是最大的,最多的,而且,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百分之八十都须由行政机关执行。只有首先实现行政法制化,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公众参与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众参与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是完善公务员制度、强化公务员对社会公众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一种制度创新 ,具有弥补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封闭性缺陷的重要作用。国家公务员具有行政机关代表的法律身份 ,这使得国家公务员能对社会公众行使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 ,由此行政机关必须加强对公务员的内部管理。但这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着封闭性的缺陷 ,使社会公众难以参与其中。事实上 ,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内部管理法律关系与行政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外部法律关系具有密切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社会公众参与途径主要有 :对公务员的工作进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评判 ;实施职权性检查监督和参与对公务员违法责任的追究  相似文献   

8.
所谓行政责任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任何行政违法或不当均引起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时 ,应遵循过责法定、过罚相当、责任自负、惩教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法治主义发展的产物,在现代行政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在保障行政机关顺利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践中,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结果有时会与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有些人对法律产生怀疑,甚至指责行政机关思想僵化、不灵活。本文从一起交通违法案件所引发的争议谈起,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依法行政中的“法”、法与道德关系、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行政机关的权力与义务。力求从理性的角度认识行政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行政运行程序,即指政府行政为确保自身职责履行而设置的一系列连贯性工作步骤。它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确定性。即它是按照国家行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制订,除特殊事件外,其机构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二是连续性。它由诸多步骤构成一整套连贯性程序,这种程序的每一步骤相互关联着,在行政运转中依次进行,不得混乱。程序是行政管理制度的实体,是政府机关运行方式的体现。行政离不开程序,程序的优劣关系着行政效率高低。科学的行政运行程序,不仅是政府机关工作优化的反映,更是政府机关高效廉洁的动力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注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机构的设计、职能配置等议论较多,而对机构的运行程序规范,因  相似文献   

11.
行政赔偿中的追偿权对被追偿者来说是一种重大过错行政责任,与民法中的追偿制度有本质的不同。追偿权的行使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从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角度看,必须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而行政侵权的实际主体是行政公务人员;行政公务人员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已代表国家向受害人支付了赔偿费用或履行了赔偿义务;行政公务人员主观上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此外,赔偿义务机关在行使追偿权时应符合正当法律程序,并应将追偿争议纳入司法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一行政机构的有效设置是行政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行政机构的设置归根到底是行政权力的划分问题。从一个国家机构的设置布局可以窥视其权力分配情况,反映其管理的层次和幅度。首先,从横向分布看,一方面行政机构设置的状况直接反映出某一国家的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行政机关在该国的作用;另一方面,行政机关系统内部各级  相似文献   

13.
<正> 《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后,代表国家管理社会,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也可能会走上法庭的被告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也不例外。面对“民”告“官”制度的实施,工商行政机关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下面提出两点个人浅见,以便抛砖引玉。一、争取不当被告行政机关当被告不一定会败诉,但是,如果某行政机关经常当被告的话,至少对该机关有两点不利,一是有损于该机关行政执法的威信;二是分散了行政机关的管理力量,增加了工作负荷。所以,作为行政机关要争取不当被告。工商行政管理机  相似文献   

14.
具体行政行为又称采取行政措施的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据权力机关立法赋予的职权,在法律、法规确定的原则和范围内,对相对人采取的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行为。正确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对于识别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措施的行为是否合法、适当,有着重要意义。 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统一的社会属性 行政行为是国家意志在行政领域的指向和体现。具体行政行为则是行政机关依据宪法运用公共权力,通过采取行政措施,对社会生活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基础活动,必然地表现为全社会自上面下地从政府到公民、社团的行政管理走向。而行政管理的权威,取决于行政机关必备的法权要素的总体合成。其一,政  相似文献   

15.
于晓娜 《工会论坛》2009,15(2):142-143
行政诉讼又称司法审查,对于行政主体而言,是一种法律监督制度,对于相对人而言,行政诉讼则是一种行政法律救济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的功能,是指行政诉讼制度对社会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行政诉讼功能的认识应当放在公民与国家、行政与司法、国家进步与法治协调发展的大框架下来考察。因为一个国家有无行政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该国行政管理和行政法治的水准。社会生活的复杂化趋势,导致公民与国家管理活动之间的冲突增多,使得政府有义务对许多社会和经济弊端提供补救。行政诉讼制度旨在使作为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与作为被管理者的个人、组织之间的关系达到法律所期望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基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交通肇事罪是行政犯罪,必须以行为违反行政法律、承担行政责任为前提。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除了承担行政责任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条件。执法部门在适用刑法第133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选”规定时,必须注意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逃逸”与刑法意义的“逃逸”是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同时不能违反“同一行为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在党的领导下,权力机关在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中,处于“工作母机”的地位。权力机关通过立法,作出重大问题决定,授权“一府两院”,并予以制约;通过选举、任命,组织“一府两院”的领导班子,并予以监督;通过视察、巡视、考察和调查、检查、督查、评议、听取报告等活动,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和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法律的实施。人大机关工作母机的作用,是我国的政体决定的,是宪法授权的,是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取代的。有人把权力机关视为“橡皮公章”,这是对我国政体不了解和对宪法的无知。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9.
一、政府信用的内在涵义政府信用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服务等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行政机关以平等主体的身份与个人、企业  相似文献   

20.
行政行为的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将行政行为通过法定程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展示,以使行政相对人知悉行政机关作出该行政行为的理由、依据、内容和救济的一种程序性法律行为,行政告知制度是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行政处罚过程中不执行告知制度的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活动的正确实施,同时也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为了保证行政行为的告知程序的准确、及时、便捷、有效地行使,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行为的告知义务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内容完整告知;第二,依法定程序告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