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述军人价值概念的文章一般都是沿着“价值——人的价值——军人价值”同一思路展开的,而分析价值问题的逻辑起点,又几乎全是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的一句话,即“‘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的话讲得很明白,价值表示的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其构成包括主  相似文献   

2.
周少岐 《岭南学刊》2006,23(1):60-64
价值的本质上的规定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而非使用价值;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劳动的生产力,但不等于有用的具体的劳动本身就是生产力。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绝不是什么生产力价值论;价值规律与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二者划等号;资本生产力是马克思曾批判过的观点,并非是马克思的命题。  相似文献   

3.
<正> 引言许多研究价值问题的同志,把“‘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个瓦格纳的观点,错当成了马克思的观点。这一失误暴露了这些同志在使用价值概念和价值概念上的混淆,这种混淆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的深刻理解而造成的。把瓦格纳的观点当成马克思的观点的同志,将商品价值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他们认为,商品只具“商品价值”,而没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正> 前些年,国内一些人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近一时期,许多报刊载文,剖析了各种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充分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归纳这些文章的论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以及对它们的评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价值共创理论”来否定劳动价值论“价值共创理论”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基本观点是:劳动并不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多种因素。生产资料创造价值。认为生产资料是“社会人”的体内器官的延伸部分,体内器官创造价值,体外器官自然也创造价值。可是必须注意,生产资料仅仅是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有巨大作用,而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毕竟是根本不同的。生产资料只是在使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一基本的论述:“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实事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的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在这里,劳动生产力不影响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表述得明白无误。问题在于,马克思在谈到超额价值的形成时,却作了与这一原理似乎相矛盾的另一论述:“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一、从军队“生产保卫”看练兵价值 “价值”一词最早用于商品交换之中,它是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之后,又引伸到其它领域。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提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的这段话揭示了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在价值关系中,军队是主客体的统一,既可作为主体,也可作为客体。军队作为主体,任何事物只有与军队的需要相联系,才具有价值;而作为客体,军队又要通过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物的使用价值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注意到了。古希腊的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等,已经知道物、财富有使用价值。在色诺芬的著作中,称财富即“有用的东西”。这是对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功利主义的说明。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在对他的《农业国民经济统治的一般原则》的一个注释中,提出了使用价值概念,并注意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然而,由于阶级的局限性,魁奈以及后来的古典学派的大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价值的特点是怎样的?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了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人的价值的双向性:贡献与满足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第406页)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满足了主体的某种需要,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这是人的价值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由约翰?劳最早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斯密指出:“使用价值最大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在交换中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他举例道:“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前,理论界对价值概念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多的同志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客体的一种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也有同志认为,价值是表示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还有的同志把价值通俗地称为财富,物的使用价值就是人的物质财富,各种文  相似文献   

12.
任海涛 《前沿》2009,(7):111-116
依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观点,无法解释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有必要用新的理论来研究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经过探讨发现自然资源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不同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指的价值,而是一种重新构架的价值构成,它是一个综合体,主要包括:自然力、资源的自然属性和人类需要、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垄断性、人类劳动、自然资源区位价值。新价值理论体系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资源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科书中,一直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这种观点,其实是既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我们认为非直接生产劳动、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从马克思的全部经济学著作来看,马克思不仅讲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讲过:第一、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会创造价值。例如,马克思在(剩余价值论卜书中谈到服务劳动的时候就说过:“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象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有一道“改错”题是这样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会有使用价值。”这道题的错处在前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这一句。应该改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就没有价值;虽是劳动产品,如果不用来交换也没有价值。这道题如改正为“用于交换、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就会有价值。”或“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有的有价值,有的没价值。”也是可以的。我们在判卷中看到不少考生的答案正好弄  相似文献   

15.
在贵刊八三年第二期上,刊载了一篇题为《考察商品因素的不同顺序说明了什么》的文章(以下简称《考察》)。我认为《考察》一文对马克思为什么在研究普通商品的二因素时先讲使用价值后讲价值。而在考察劳动力商品时则顺序恰好相反的问题所进行的分析,有许多值得商确的地方。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仅供讨论。《考察》一文作者做的第一点解释是,由于一般商品“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首先是一个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物品”,所以“只有透  相似文献   

16.
张正翔 《前沿》2010,(7):104-106
在商品价值创造中有两个决定因素——人和物,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主要论述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价值理论要深化其价值本质思想,完善两个因素中的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中的除了劳动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何创造价值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价值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句话,被国内不少研究价值问题的文章和专著当做马克思的观点广泛加以引用。《光明日报》1月5日发表郝晓光《对所谓普遍价值定义的否证》一文,对此提出异议,指出这句话表达的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马克思所反对的瓦格纳的观点。2月2日,《光明日报》又发表李连科、刘奔《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的理解问题》一文,不同意《否证》的意见,认为不能把这句话当成瓦格纳的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这一关于价值概念之争,涉及到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如这句话是不是马克思的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它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商品价值之外,还存在不存在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概念;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等。讨论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价值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都将起到推动作用。本刊在此发表两篇文章:《从价值理论的探讨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角度,论证商品价值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并由此谈到如何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题;《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的扬弃——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从对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具体剖析中,多层次地论述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并且认为;商品价值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欢迎广大理论工作者就此继续发表意见,踊跃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马克思“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思想范正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论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物所有制关系时写道:“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占有,是这种仅仅作为独立的个体劳动的必然结果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由于自然变化的...  相似文献   

19.
“商品”的内在矛盾性理论由来已久,但学界对其内涵及其成型过程的直接阐释较少。梳理相关文本可知,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关于商品的范畴从交换价值单一维度推进到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统一维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最终确立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并以此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好该课程,重点应放在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学习和把握上,为此对有关重点问题作如下解析。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其统一的方面表现在:作为商品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无论花费多大的劳动,也只能是无效劳动,不能形成价值,当然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反过来只有使用价值,但是没有耗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