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李庆刚 《理论前沿》2009,(11):48-48
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5月8日,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现代史学会、北京市党史学会联合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五四运动研究的现状与前瞻”学术座谈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柳建辉教授,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党史学会会长谢荫明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及邓小平的发展”座谈会述要流芳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党建原理室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室前不久联合召开“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及邓小平的发展“专题座谈会,党建部、马列所、党史部等单位30多位专家教授和其他专业人员参加座谈。现将...  相似文献   

3.
纪念三大起义70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要·李东郎·“八一”前夕,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在中央党校联合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26日,中央党校国际工人运动史教研室举行了“回顾国际共运史学科发展40年”座谈会。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与会同志认为,国际共运史这门课是50年代建立起来的,学科创立初期以“联共(布)党史”为教材,以后以这本书为蓝本移植、模仿苏联其他书籍,逐步扩充内容。虽然照搬照抄的情况多,盲目性较大,但毕竟使此学科从无到有,内容由贫乏到丰富,逐步建立起  相似文献   

5.
中央党校理论部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和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于1988年12月24日联合召开第四次“社会主义理论座谈会”。与会同志以“如何走出改革的低谷——深化改革的理论探讨”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部分教师也参加了座谈,中央党校副校长高狄同志以一名普遍理论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长篇发言。现将座谈会的主要观点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6.
“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座谈会”观点综述□陈阳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与《了望》杂志社联合召开的“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座谈会”,前不久在中央党校召开。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首都部分专家学者及新闻界的同志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家、副校长龚育之、...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88级研究生召开了“加强党的建设,培养一代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讨论会。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部分同志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培养一代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与会同志认为,培养一代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前一时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混乱,反映了思想上的混乱,而思想上的混乱说到底,  相似文献   

8.
匡家在 《理论前沿》2001,(20):32-3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 ,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 ,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和重庆市委党校主办的全国党校系统党史部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暨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学研讨会”前不久在重庆召开。来自党校系统党史及毛泽东思想教研部门的专家学者6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与会同志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党史及毛泽东思想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1 .党对资产阶级的认识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 ,决定了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党史界一般认为 ,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到了1935…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师范大学马列所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的倡导下,全国部分高校党史研究生于10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了小型学术讨论会。会议就党史研究的理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观点综述刘旭增以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全国中共党史、党建、中国革命史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市委党校六院校发起,旨在促进中国革命史和...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