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保守僵化和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丧失,是苏共败亡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改革过程中必然发生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现象,既要警惕"左"的思潮,更要防止右的思潮.应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同时科学对待其他社会思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的关系.在体制改革的同时注重意识形态的创新,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机和活力,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掌控意识形态的做法,逐步确立柔性方式掌控意识形态.要破除教条主义、空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科学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苏联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资产阶级的思想进攻,促进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培养人才的做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但苏联在意识形态教育上出现的"人道主义"泛滥,丧失经济斗争意识和形式化的做法,又留下了沉痛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如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必须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理论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意识形态认同的视角来看,苏联解体是意识形态内部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包括:物质利益供给不足与社会公正缺失,苏共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执政队伍理想信念的丧失,苏共对新闻媒体引导松弛化趋向导致的思想战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导致对意识形态认同的分化。从意识形态认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很大程度上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较量中败下阵来的结果。具体来说,也就是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失败。这对我国这个具有67年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国家来说,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其原因,有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  相似文献   

6.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需要党内民主带动,只有实行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才有旺盛的生命。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归根到底是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破坏党内民主,实行个人专制的恶果。当今中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根本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马凤强 《实事求是》2007,198(5):8-11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统化."意识形态终结论"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实与趋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理 《党的建设》2007,(8):32-33
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政治思想。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理论观点,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清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