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铮 《学理论》2010,(14):173-174
汉语词典编纂法是辞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辞书编纂实践和理论结合的一门科学。词典编纂法就是编纂原则与具体处理的方法,而处理的内容包括选词、注音、释义与编排四方面。本文对词典编纂中的排检法和释义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梳理,指出了每种方法的渊流、发展以及现代通用的辞书所存在的一些不尽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统道藏》的编纂在道教史上和中国文化史上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对保护道教经典和延续道教文化更是意义非凡。明初道教趋于世俗化,影响日益扩大;遵循前代道藏编纂的惯例;皇帝对道教的极度推崇都促进了明代道藏的编纂。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正统道藏》的编纂背景,以期能更好的研究《正统道藏》。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在历史编纂上突出地体现了勇于革新创造和自觉继承中国史学优良传统二者的紧密结合,这正是20世纪初期处于民族危机关头和中西文化交流迅速发展时代的鲜明特色。他在历史编纂中的主要成就表现为:在当代史撰述上将纪事本末体创造性地改造发展,撰成《戊戌政变记》这部影响深远之作;在撰著《中国通史》的实践中,将探索"新综合体"这一宏大工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为当时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纂所设计的方案,既继承了易代修史的传统,又符合近代史著再现历史演进趋势、显示因果关系、总结兴亡教训的时代要求。梁氏在历史编纂学领域所取得的卓越建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思想营养。  相似文献   

4.
罗冠男 《理论探索》2020,(4):111-119
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开始,我国行政法典的编纂经过了片断式立法阶段、程序法先行阶段以及遭遇程序法法典化瓶颈的历程,目前学界对行政法典编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和呼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片断式立法是在尚未搭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时期实用主义的选择;而伴随着新"六法体系"的提出和政治上的推动力,却由于国家的法治实践经验不足,学界的理论准备亦有限,法典化的初次尝试受挫,但是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立法上的智慧,走出了程序法先行的独特路径;行政法法典化的瓶颈则出现在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尚不充分的情境下,即使政治力量也不能强行推进。行政法学界在法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准备和实际推动作用。从我国行政法编纂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行政法的法典化需要政治力量的重视和推动、国家法治实践的需求和经验积累、学界的理论准备,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目前,学界提出了行政法法典编纂的新思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治建设的推进,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行政法典编纂之梦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妙用辞典     
东耳 《瞭望》1993,(38)
有人说,字典、辞典是个案头咨询处,有了认不得的字、解不得的词,翻一翻,大体可以得到解答。此言有理。近年来,有人说,字典、词典是发财捷径。一部《辞海》在手,可以化身千万。市面上这种寻寻觅觅、拼拼凑凑、抄抄剪剪贴贴的各色辞书着实不少,可见所言是实。  相似文献   

6.
呼和 《学理论》2013,(32):235-236
从清代的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过一系列的大型分类词典的编纂活动,在此期间,"清文鉴"系列词典的编纂是清代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工程,其词汇量之多,规模之大,语种之丰,可以说是清代制定的最具特色的一类辞典,这类词典的出现,不仅是清朝统治者文化政策的体现,也是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产物。"清文鉴"系列分类词典的语种和词汇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清朝的民族政策的发展状态的演变过程,而民族政策的演进也影响着"清文鉴"类辞书的编纂工作,而对此进行研究,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够给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以及民族政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词典的微观结构指词典的词条结构。旨在通过对三本英汉双解词典的微观结构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分析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探究国外英语词典编纂的趋势和倾向,以便给国内词典编纂学家提供微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编纂学是正在建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关键所在是不能将之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亟须加强对其哲理层面的思考,深入发掘史学名著的成就,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应深入探索以下四项有效的研究途径:第一,贯彻发展观点,将创始时期的特征与以后的纵向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第二,确立整体观念,深入总结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与高度审美价值;第三,贯彻“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克服偏颇之见;第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阐释传统史学精华在历史变局面前所具有的应变力。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其整个编纂过程,自始至终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的。《四库全书》编纂在搜集整理古籍、书目分类、人才选拔、副本制度、学术评价等步骤,都已经成为整理中国传统文献的标准与圭臬,为中国传统古籍的梳理提供了永久性的范本。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3)
英语学习型词典是指专为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设计,力图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并善于运用英语的工具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语料库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学习型词典的编纂过程中。在对比分析《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新版)与《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英语版)等词典的基础上,揭示出"在读者友好原则的指导下应用语料库技术"乃未来双语词典编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党政论坛》2014,(9):61-61
近日,一位老人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车洪才,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其编纂的《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将要出版。36年的时间,车洪才最终完成了一项国家任务。然而,除了编纂者,已经没有人还记得有这样一项国家任务了。这项国家任务始于1975年的全国辞书会议;1978年,受命的商务印书馆将它委托给了车洪才,  相似文献   

12.
头发蓬松,穿着随便,相貌与花甲之年相当——她就是正在主编那部荟萃中国数千年篆文精华的《中华篆文大字典》的李文放。她桌面上堆放着字典的初稿。目前,这部字典的第一卷已编纂完毕,即将面世。但这还只是这部字典的1/6。全书出齐,估计有900万字,篇幅相当于6部《康熙字典》。 一位非凡的女性 李文放祖籍广东,生长于四川万县,因此有“万州女史”的雅号。1938年,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改革的形势很好。但是,在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和问题。前一段,一些企业干部不在经营管理上下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而是搞假把式,以假谋私。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不正之风。这股歪风,既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企业干部本身的成长,必须坚决纠正。“假把式”这一概念,不见于辞书字典,确切含义无从查考。据说是习武练功的一句  相似文献   

14.
历史观的变革是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必然导致史学的深层次变化。西方进化论的传播,深刻地冲击着传统史书编纂的模式。中国的新史学思潮时期,史家在进化史观的指导下对史书编纂进行了具有成效的改造,出现了具有近代色彩的章节体历史教科书和崭新的通史、学术史、地方志编纂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发展到晚清,新的时代需要推动历史编纂的发展,一批见识卓越的史家均重视对典志体的改造。这一现象实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典志体史书有两大特点:一是内容包涵宏富,适于记载典章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情状;二是篇目设立极具灵活性,可根据需要增减、扩充,储备新知识,发表新见解。晚清民族危机深重,改造了的典志体正能符合呼唤御侮图强和倡导了解外国、学习外国的迫切需要,因而大放异彩。魏源、徐继畲、黄遵宪等爱国史家先后撰成的名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日本国志》,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宝贵的创新价值,并对探求救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观的变革是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必然导致史学的深层次变化.西方进化论的传播,深刻地冲击着传统史书编纂的模式.中国的新史学思潮时期,史家在进化史观的指导下对史书编纂进行了具有成效的改造,出现了具有近代色彩的章节体历史教科书和崭新的通史、学术史、地方志编纂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3)
2011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由柯林斯出版公司编著的《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这部词典一如既往地秉承了该公司相较而言给使用者清晰解释词语使用的传统,不同的是,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色鲜明,独创性对该词典来讲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更像是博采众长的结果。主要从词典编纂的数据基础(语料库使用)、合作机制(中外合作)、文本框架(整体构建,主次分明)和释义处理(整句释义)这四个方面浅析该词典与某些我们熟知的词典的关联和与此关联的自身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无我有的,具有独特性,并且是有价值的新事物或新思维,创新是一种突破、一种质变。年鉴发展固然需要创新,但在年鉴编纂中很多进步或成果都不是创新,而是与时俱进、常编常新。长期以来,年鉴界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主要有五个,亟须正本清源,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年鉴工作才不会走弯路。年鉴规范是基础,人人必须遵守;年鉴创新是提高,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年鉴创新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来自于年鉴理论学习和研究,更来自于年鉴编纂工作实践,没有年鉴编纂工作实践的创新是空洞的、乏力的。  相似文献   

19.
饻字的故事     
李琴 《瞭望》1999,(31)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90年代以来编纂、修订出版的一些词典、字典,根据近年来语言文字研究和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增加了不少新的字。词,以食和衣组成的“铱”字便是其中的一个。关于“铱”字,这里有一个颇具启迪、值得一提的历史故事。“铱”字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1941年3月到1942年秋,日军出动数十架次飞机和近5万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和整个华北地区进行频繁轰炸,残酷“扫荡”。根据地经济遭受极大损失。加上连年大旱和蝗灾,农业欠收,粮价直线上升。1942年1月小米每斤0.58元,12月就涨到2元(冀南币,根据地冀南银行发行的货币)。食…  相似文献   

20.
民法典编纂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于2020年3月全国人大进入最后审议阶段。回顾民法典编纂进程,交锋激烈,有理念冲突,有体系之争,更有制度辩论,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民法的现代性命题。本文从民法典编纂的社会基础、基本原则演化、知识产权入典和惩罚性赔偿制度四个主要维度,对此核心命题进行简要回顾和梳理,重点展示民法典编纂的现代性及其限度,旨在深化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以期对当下及今后的国家法治建设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