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精髓和本真内涵,也是马克思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关于人的解放学说,就在于它以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彻底地颠覆了旧哲学先验理性主义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从现实的人和历史发展出发,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把劳动理解为人的本质和解放的根据,揭示了“劳动解放”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根基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兹认为蕴含在“消费得好些”、“生产得少些”之中的是走出异化劳动、劳动自主、实现劳动解放;工人在劳动场所通过权力分散和自主决定实现劳动闲暇一体化,在劳动中实现对劳动时间的自主掌握,用“足够”规范生产和消费,通过劳动解放达到生态问题的解决。高兹的劳动解放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把生态问题融入劳动解放丰富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对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美好生活论"是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语境的表达和发展。"美好生活论"不仅遵循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的科学论断,而且结合中国实践经验和世界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认识,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社会主义生产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解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并在应对全球劳动问题方面展现出世界意义。"美好生活论"系统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如何科学推进劳动解放的问题,完善和充实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劳动解放的理论预判,使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具有了充满实践活力的中国样态。  相似文献   

6.
劳动解放何以可能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对劳动解放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必须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起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动,把人的自由本性内在地植入劳动之中,这是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从劳动的社会本性出发,把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与劳动异化的积极扬弃内在统一起来,理解为一个社会运动或社会生成过程,从而指明了劳动解放的现实路径。自由劳动作为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劳动的自由本性的真正实现;作为积极扬弃异化劳动或者私有财产的社会运动过程的结果,则是劳动的社会本性的真正实现。劳动解放或自由劳动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妇女解放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作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它同全人类的解放相统一,这一解放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次是作为妻子的解放,这一解放要求打破家务劳动与公共劳动的二元对立,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西方女性主义进行了有益的批判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具有双重逻辑,分别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逻辑和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逻辑。生产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并最终导向人的解放。劳动力作为商品表明劳动力逻辑在资本主义社会异质于并超越于生产劳动逻辑,劳动力作为阶级表明劳动力逻辑在历史的更高层次上与生产劳动逻辑根本一致。马克思借此双重逻辑,建构了不同并超越于西方实践哲学主流谱系的总体实践观,其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大发现”源于对现实社会生产发展状况的考察,他以“劳动”为切入点,找到了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以“人的逻辑”批判和超越“资本逻辑”,以劳动正义对抗资本主义法权正义,并探究实现劳动正义、劳动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和意义。劳动正义既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核心,又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劳动正义思想对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厘清马克思思想的本真内涵与价值旨趣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一生"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任务,决定了马克思主要是从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制度入手,探索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劳动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两个基点,一是劳动,一是休闲,真正实现自身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够同时主宰自己劳动和休闲的人.后一个基点正是马克思思想的潜在内在逻辑,只是长期被人们忽视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批判,揭示了劳动者异化的真相。经过宗教批判的过渡和推动,在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后,马克思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基础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发生了极大的异化。人只有摆脱了一切阶级关系和阶级差别,在普遍的世界历史中彻底实现自身,才能进入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人将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伦理思想蕴含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伟大构思之中。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视角,以资本为出发点,实现了从劳动正义到劳动自由自觉、从劳动主体伦理关怀到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转化,架构了基于劳动反伦理批判的未来理想社会图景。沿着《资本论》劳动伦理思想的建构逻辑与价值遵循,结合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实践,可从市场经济下劳动与资本辩证统一的生产调节机制入手,推动以重建个人所有制为目的的伦理社会的构建,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中存在着精神解放维度,精神解放作为人的解放的深层次内容,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深入解剖,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人的异化和物化,并洞察到资本逻辑自身的内在悖论,强调在精神层面上要恢复完整的人性,使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得到充分解放。  相似文献   

14.
黄帝荣 《求索》2010,(8):104-106
人的解放理论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马克思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分析和批判基础上,为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指明了一条现实道路和光明前景。即人的解放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所必备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的大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的现实性和科学性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和实践了马克思人类多维解放思想。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是对其哲学人类学视角的运用,该视角从总体上关注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揭露出资本统摄下的资本主义文明仍属于异化的文明样态,只能完成政治解放;中国式现代化在扬弃资本的基础上,贯穿人类逻辑,将人类整体及其发展作为主体、本位和旨归,切实推进人类自由解放,是对启蒙时代的解放概念的重构。中国式现代化内蕴了五大文明,分别对应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的五维解放,以实现人的多重自由。五大文明和五维解放之间互动共生并和谐发展,合构为社会文明系统和人类解放体系,最终历史性完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自由王国中实现人类幸福。  相似文献   

16.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创立的三个理论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咸瑜 《理论月刊》2006,1(10):49-51
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历史思维的最伟大成果。从思想进路来看,人与市民社会、人与异化劳动、人与社会实践三对关系范畴循序递进,构成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三个理论环节。其中,在对人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思考中,马克思洞察了政治解放的历史限度,确立了人类解放的至高理想;在对人与异化劳动关系的思辨中,马克思以生产劳动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在对人与社会实践辩证关系的追寻中,马克思最终确立了求解人的问题的真谛,实现了历史观上“壮丽的日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资本剥削无酬劳动的基础上,从而驳斥了资本正义、公道的虚伪性.如果说资本正义是将资本与异化劳动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么马克思则论证了无论是从时间、逻辑还是价值的意义上,劳动相对于资本都具有优先地位,因而将"劳动解放"作为自己劳动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劳...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念,即"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功能,"彻底击中""人民园地"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使命,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愿景,以及"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0.
沙光学 《传承》2009,(6):40-41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