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州黄埔社区干部用麻袋分赃款,到陆丰村民悬赏百万元征清官来扳倒腐败村官……近年来有关村官腐败的新闻一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村官腐败之所以泛滥,表明村民民主权利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也表明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在扭曲。我们不禁追问,到底是什么在阻碍基层民主的进程?村民自治为何又在实行中偷偷变味了?  相似文献   

2.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3.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悬赏作为一种特殊的悬赏方法,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我国的刑事悬赏还不够成熟,没有真正形成制度。构建刑事悬赏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具体设想:海报的制作;适用范围;赏金来源;赏金数额标准及发放原则;举报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5.
侯文杰  孙晓伟 《公安研究》2007,(7):71-74,81
悬赏通缉在侦破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待进一步理清。对悬赏通缉的法律地位,悬赏行为及赏金的性质认定,可能获得赏金的对象范围,复杂情况下赏金的分配方式,进行悬赏通缉应当把握的标准,悬赏纠纷的解决机制等问题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提出完善悬赏通缉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使一起命案能及时破获,公安机关张贴公告进行悬赏。然而,当案件顺利破获后.悬赏方仅兑现了部分赏金.余下的赏金以抓获的是死人不是活人为由.一直不予兑现。无奈.检举人李书杰老汉在河南通天路律师事务所律师侯金海的帮助下,一纸诉状将悬赏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以下简称金水分局)告到了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人民法院.要求该局兑现余下的悬赏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村官违法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理,不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村官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村官权力膨胀,村民民主监督缺失,农村法治建设滞后。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进程,建立健全村民民主监督制度,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模式,是我国治理村官腐败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马加爵案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刑事悬赏问题的关注,我国尚没有关于刑事悬赏的专门法律规定,理论界的探讨也多限于民事悬赏广告,我国刑事悬赏仍然体现了群众路线,在法律性质上属于单独法律行为,悬赏人只能是司法机关,而赏金的给付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刑事悬赏是一种行政奖励行为。自首的犯罪嫌疑人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构成立功的犯罪嫌疑人、罪犯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的,按立功处理,不能成为刑事悬赏的相对人;协助公安机关查获与自己案件无关的犯罪嫌疑人,构成立功的同时可以成为刑事悬赏赏金给付的相对人。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还略显羞答答的悬赏缉凶举动,今日已广泛应用。无论是警方发布的通缉令、协查通报,还是征寻目击证人和线索.往往都会写明一笔数目不菲的赏金。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可以让悬赏者在短时间内实现愿望,也让立下大功者受之无愧。 高额的赏金的确让人心动,但做任何事情就怕头脑发热一窝风。当“不给钱就不提供线索”渐成风气时.需要我们反思的并不是“该不该给钱”的问题,而是‘.该给多少钱”和“如何给钱”的问题。这就是说:规范化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段小力 《前沿》2009,(1):19-21
村官腐败给农村和谐稳定、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会风气造成了危害,制约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实。本文对村官腐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提高村官待遇,加大其腐败成本;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新生代村官的选拔机制;坚持村务公开,增加村官的腐败风险;坚持司法独立,健全监督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江西临川一名村官,豪赌挥霍入不敷出,包养小三囊中羞涩,为此他挪用村民修路捐资款,诈骗上司、银行、朋友近百万元钱财。东窗事发后,村官与情妇携款私奔潜逃,家乡的妻子则独自养育着儿子,省吃俭用,拼命干活,只为早日替夫还清“风流债”。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20日,对乌鲁木齐市七道湾乡七道湾村的村民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手。自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1999年自治区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村民们开始认真审视自己手中的权利,并付诸实践。然而,当他们行使权利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法律尴尬,使得一场浩大的罢免“村官”行动不得不流产。此事引起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视,并就此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村官”,虽然没有列入正式的职务序列,却是中国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小事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然而,有的“村官”却忘记了为广大村民谋利益的职责,想方设法“勤捞致富”。  相似文献   

15.
"村官腐败"的原因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其胜 《新东方》2006,(6):51-53
本文所叙述的“村官”,泛指“两委班子”的全部人员,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来说,村子人口多的,“两委班子”的成员有10多人,村子人口少的,“两委班子”的成员也有5~6人。我国9亿农民,68万个行政村,约有500万村干部在管理这些村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农村建设也是同样如此。村官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否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村官腐败”的表现近年来,在我国对高官腐败采取高压态势的同时,可能被忽视的最小职务的村官却屡屡制造涉案…  相似文献   

16.
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腐败可以止于公开的阳光,可是读完《民主与法制》2014年第4期刊登的《村民为什么要到镇政府下跪?》,我们又看到了公开的另一面:利用选择性公开掩盖阴私,利用选择性公开,躲避社会监督的利箭。  相似文献   

17.
热词     
村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头应该说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但也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小官巨腐”用来形容一些乡村干部的腐败。没什么“油水”,往往是人们对村官的刻板印象。村官职位层级低,往往被视为“小官”。不过,近期被查处的就有不少以土地“发家致富”的小官,而且贪腐数额巨大,基层贪腐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18.
村官腐败在高官大吏腐朽堕落的阴影下被遮蔽和保护起来,在大词腐败学的研究中受到冷落,但在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其严重性日益凸显。村官腐败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是一种“综合症”,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体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空间转换造成的。当然其治理也应是一种所谓的综合治理,通过权力与权利.制度与人心的多向互动达致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9.
“村官贿选”2003年4月,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老窑头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过程中,私营业主王玉峰与上一届村委会主任史明泽为了争夺村委会主任的职位,从一开始承诺的“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100元”,一路攀升到”发给每个村民1800元”。选举后,当选者向村民兑现选前承诺,共计支出223.62万元。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此次发钱数目之巨,可谓”天价”。  相似文献   

20.
李学斌 《中国民政》2011,(10):21-23
近年来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完善村民自治功能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但也给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个是大学生村官的选举权问题,一个是同一组织中的二元身份问题。如何化解这些矛盾,本刊特约齑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李学斌,撰写《有效衔接大学生村宫制度与村民自治制度》一文,希望能对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村民自治制度,打牢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基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