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力 《党史纵横》2003,(6):24-24
曾被中外军事学家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以培养军事人才著称于世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正是这所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的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很多将官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中国革命的精英和中坚力量。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成立。在隆重的开学典礼上,因病刚刚康复的孙中山穿着一身白色帆布中山装,气宇轩昂,显得精神饱满。孙夫人宋庆龄穿着素花中式大襟衣配黑色长裙,站在孙中山旁边,亭亭玉立,落落大…  相似文献   

2.
正莫斯科中山大学是1925年由苏联政府出资承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人才的一所特殊大学。虽然其办学时间仅有5年,招收的学员也仅有1000多人,但这里人才辈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之大,是历史上所罕见的。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缘起与筹建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创建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时,正处在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屡战屡挫的困境中的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因此,他十分关注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从此,工农革命运动得到合法而迅速的发展。为培养革命干部以唤起农民投身国民革命,便在同年7月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苦苦探求改造中国社会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希望,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世界潮流的深刻变化,意识到学习俄国革命经验的重要性,"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共识,遂在20世纪20年代初掀起了留学苏联的热潮.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两座对中国现代史影响巨大的"洋学府"...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苏联政府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在中国广州帮助创办了黄埔军校。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黄埔军校和1921年4月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培养的干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苏联政府又决定在莫斯科再办一所专门训练中国革命干部的学校。1925年3月,孙中山不幸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对中国革命和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伟大人  相似文献   

6.
在1924年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办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成为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产物。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以进步的革命精神灌注的军事学校,是超越党派团结合作的典范,孕育了伟大的黄埔精神。正因为有了黄埔精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埔军校“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前,是一所国共合作的革命军校.”①党先后派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同志到军校担任各项负责工作.学校设有国民党特别党部,共产党员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严凤仪、黄锦辉、金佛庄、李之龙、周逸群、蒋先云、熊雄等,还曾先后担任过特别党部的执委;肖楚女、张秋人、孙炳文等担任过特别党部的政治顾问.这对贯彻统一战线、执行三大政策、开展党的政治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黄埔军校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在1924年5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上,要求“要注意军官学校.至少要组织小的C、P组织”.据此,中共广东区委于1924年秋在校内建立了秘密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为了培养立志忠诚于国民革命事业的军事人才,1924年5月,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3月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9.
创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很多政治干部。《国际评论》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内部第一本中文周刊,为中国学生了解当时国际大事以及共产国际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解读这本刊物内众多文章,提炼其中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可管窥1926—1927年期间中国革命形势的走向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从侧面了解共产国际眼中的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0.
如果提起大革命时期的“铁军”,大家都知道这是人们当年对英勇善战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先锋团——叶挺独立团的赞誉和褒称。但是,如果提起“铁甲车队”,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铁甲车队”的全称为“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立于1924年11月,它是“铁军”的前身。 “铁甲车队”的成立经过是这样的:1924年的国共合作迎来了革命形式的高涨,广东成了全国革命的中心,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是年5月,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孙中山先生,在我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开办了黄埔军校。当时,中共两广区委与孙先生商量要建立一支革命武装,孙先生同意了,于是,区委和周恩来同志便着手进行筹备,首先从黄埔军校第一期快毕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根深蒂固,要推翻他们的统治.要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更要发挥革命武装的特殊作用。为此,中国共产党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发动军队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艰苦的努力,并为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武装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参与了黄埔军校创办工作。国共两党合作后,为创建革命武装,准备革命实力之基础,于1924年初,在苏联的帮助下,利用原有的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的校舍,创办了黄埔陆军…  相似文献   

12.
<正>广州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一所革命学校。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先后举办了六届,共培养了近八百名革命干部,其中很多成长为优秀的中共党员干部,在中共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高恬波、毛泽民和王首道。  相似文献   

13.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于广州举行。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这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全力协助孙中山制定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统一广东财政,积极支持工农运动,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为国共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和黄埔军校顺势而建。通过毛泽东、孙镜等国共党员的合作努力,上海执行部顺利完成黄埔军校一期生在沪招考工作,在为军校提供了大量优质生源的同时,也体现出招考工作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5):121-122
遇传奇,亦传奇 聂绀弩,湖北京山人。1924年,聂绀弩回国考上黄埔军校第二期,当了蒋介石与周恩来的学生,结识了彭湃及终身好友钟敬文。不久,他考上莫斯科中山大学,到苏联读书,同学里有蒋经国、谷正纲、郑介民等,包括后来的国民党大特务康泽。1927年聂绀弩回国,  相似文献   

16.
陈毅安,又名陈斌,湖南省湘阴县界头铺人,1905年1月出生。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6月毕业后,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汉阳兵工厂从事工人运动。1925年底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后参加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跟随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7.
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独立的革命武装。从严格意义上说,党建立军队政治工作是从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人民军队而开始的。但在此之前,共产党人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通过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和国民军的实践,已初步摸索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思想和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工作的显著成效和有益尝试,为后来的红军乃至人民解放军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是中国军队中有政治工作和党代表的起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开端。首先,建立起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教…  相似文献   

18.
黄埔“陆军军官学枝”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革命的军政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故通称“黄埔军校”。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 同斗争”1921年又再次向苏联表达了要“以俄为师”的愿望。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帮助下,1921 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秘密会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会谈中,马林不但向孙中山介绍了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且对中国革命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建立军官学校的三点建 议,孙中山欣然接受。 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等4人组成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 务和军事,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0月又委派廖仲恺和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加快了 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的步伐。不久,又在国民党中央通过了组织军官学校的决议。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下令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 为筹委会委员长,同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2月6日,又  相似文献   

19.
正★历史背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后,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农民运动日益兴起,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1924年6月,国民  相似文献   

20.
国共两党于1924年共同筹建的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称.然而,进入黄埔之初、之后,几乎每个教官、学员都伴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