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9,(11):179-180
近年来,冤假错案接二连三被曝光,不断刷新社会大众的认知。冤假错案无疑是社会的毒瘤,不仅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不可挽回,而且也时时刻刻危害着社会稳定,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如何防范冤假错案,也成为了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春 《法制博览》2015,(8):128-129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发展,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很多冤假错案渐渐浮出水面,频频被媒体曝光,令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先是一惊,后是一疑。惊的是这些案件竟然办的如此草率荒唐,伤害无辜生命;疑的是这些冤狱是如何炼成的?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巨大、影响恶劣,从证据运用角度出发来探究防范冤假错案的有效机制乃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3.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冤假错案难免发生。我国现处于社会快速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地追求社会和谐发展,深入探究错案的成因,并思考相应的预防及救济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便是发现证据、追诉犯罪、证实、惩罚犯罪事实,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追诉以及定罪量刑必须建立在确实、充分的证据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审查判断证据,收集证据,就成为刑事诉讼中关键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赵耀彤 《南风窗》2014,(24):40-42
<正>我们想减少错案的产生,只能深入到具体案件中具体分析,从中找到具体的、技术性的教训,而不是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笼统地把原因归结到某个口号。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刑事方面的冤假错案由于它天然的新闻性也日益为人们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引发出对冤案产生原因的各种探究和分析。在这些舆论中,有人把公安机关的一句常见口号命案必破拿出来说事,认为正是这样超过刑事侦查现实能力的必破要求才导致公安干警在办案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孤注一掷、刑讯逼供甚至罗织构陷。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18,(8):12-14
近年来,随着传媒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群体的广泛存在,越来越多的冤假错案被揭露出来展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也因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就冤假错案而言,其成因及解决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历来也是司法机关所关注的重点问题。2017年7月10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强调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全社会要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响应时代号召。因此在大数据强势崛起的时代,如何利用好这把利剑有效的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亦是这个时代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再次曝光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从河南死刑保证书案到浙江张氏叔侄涉嫌强奸案,再到河北省赵艳锦涉嫌故意杀人案等案件又再次强烈刺激着公众对法律公信力的内心评判。回顾这些案件,特点之一即部分公安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因此,如何强化政法机关执法行为规范化并有效提升其执法公信力,如何充分保障无辜的人免受错误的囹圄之苦,即成为摆在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绿色司法理念以遵循司法规律为导向,以规范、理性、文明司法为核心,以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为本质要求,为侦查监督部门审查逮捕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践行绿色司法,不仅严防冤假错案,而且提高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是诉讼的核心,诉讼活动的进行以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为中心。刑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一直都处于关键性地位,对于刑事案件的诉讼和审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决定了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证据的合法性应该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此规范取证程序,保证证据的合法性,使案件得到公正地审判。要实现司法公正,首先就要做到程序公正,而合法取证规则的全面适用是实现程序公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法制博览》2013,(11):198-199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对如何采信行政机关获取的言词证据这一问题的规定,与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是发生了冲突,笔者根据自己的一点认识,结合这种立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