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二审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对危险驾驶犯罪条款进行了再次修改,进一步加大了对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的惩罚力度。根据最新的修改,醉酒驾驶机动车,不管情节是否恶劣、是否造成后果,都将按照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在审议中,委员对此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醉驾即入罪,而国家公职人员由于公务员队伍内部的管理规定,在犯罪后一般都会面临开除公  相似文献   

2.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以来,醉酒驾驶行为由原来的违法行为变成了犯罪行为,整个性质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大了醉酒驾驶的惩罚力度。本文从醉驾入刑的前提、醉驾入刑的处罚方式、醉驾入刑的影响及醉驾入刑的发展完善四方面对这一新罪名作以解读。希望能对广大读者起到警示作用,禁止酒后驾车,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和谐与安定。  相似文献   

3.
雷娜 《法制博览》2013,(11):5-6,4
作为对民生诉求的积极回应,立法者借由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之际将醉驾行为入罪。在关注醉驾入罪带给社会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所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解决醉驾问题,单靠一纸简单的条款远远不够,可以利用公众传播媒介加强宣传教育,从立法上予以细节化、执法上予以规范化、司法上予以灵活化,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醉驾入罪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1日,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的犯罪行为方式之一追究驾驶人的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醉酒驾驶被正式纳入刑法的管控范围内。对此立法,不少专家学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理性地看待醉驾入刑。本文将从醉驾入刑立法的背景与现状着手,以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为落脚点,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敬 《法制博览》2022,(21):159-161
自危险驾驶罪跃居我国刑事案件的榜首以来,很多学者对本罪的入罪规格、司法适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从犯罪人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醉驾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并对醉酒驾驶这种具有潜在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提出防控对策,以此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醉酒驾驶行为被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且取得了实际积极效果,但其司法认定和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醉酒驾驶行为的定罪量刑入手完善我国醉驾行为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7.
何屹  梅达成 《法制博览》2023,(25):133-135
盗窃,在从古至今的法治活动中,一直被视为治理的重点,因为其犯罪成本低,所以导致犯罪数量大。在社会生活相对简单的时代,盗窃行为的认定并不复杂,只要是秘密地窃取他人财物,即构成盗窃。但社会发展至今,现在对盗窃行为的认定并不能仅仅局限于“偷”,我们不能仅以是否秘密窃取,作为判断的唯一标准,现代社会的盗窃行为很多时候还会和抢劫、抢夺、侵占、诈骗等犯罪行为相交融。基于刑法保障人权、惩戒犯罪的属性,准确认定是否构成盗窃,是对广大法律职业工作者的一大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结合具体案情探讨了诈骗罪犯罪预备和传授犯罪方法罪。  相似文献   

9.
包杰  张静  陈丹 《法制博览》2022,(21):135-137
醉驾案件原则上是不允许进行血液酒精含量的重新鉴定的,即便是特殊情况也同样要求进行现场鉴定。对于需要重新鉴定的,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提出申请,然后对用于证据的鉴定意见书做补充鉴定甚至是重新鉴定。醉驾案件血液酒精含量重新鉴定的条件更为严格,因为间隔周期比较久,以及还存在着侦查、审查起诉拖延等问题,实践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确保重新鉴定启动条件达标以及操作统一规范,排除各类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重新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酒驾行为及因酒驾发生的交通事故,在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呈大幅下降,可见,醉驾入刑后,其规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随着醉驾入刑在各地的执行,许多问题如醉驾案起诉率高、挤占大量司法资源,刑罚适用有失均衡、影响司法公信力,规制效果的群体性差异、直接推动社会治理成本增加等亦慢慢凸显,改进对醉驾行为的治理机制,将整治方式由重打击向重治理转变成为必要,探索建立醉驾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失为治理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