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非法支付结算产业不断迭代,逐渐形成互联网洗钱生态链,呈现出组织模块化、分工精细化、人员涉众化趋势。刑法相关罪名可以区分为共同犯罪型、事后协助型、相对独立型三种类型,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相较而言,共同犯罪型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有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的可能性。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之下,要合理运用刑法解释方法做出妥当解释,以应对网络洗钱犯罪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公民权利造成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设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在刑法学领域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作了从宽处理和不适用死刑的规定。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采用两分法不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设置没有按照两分法给予区别对待。建议以两分法为基础,对未成年人适用无期徒刑、附加刑的范围和不适用的刑种逐项在总则予以明确,并完善分则规定。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刑法中教唆犯理论之比较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峡两岸刑法中教唆犯理论之比较研讨刘佳雁共同犯罪之立法是刑法中最复杂的制度之一,教唆犯问题则是共同犯罪制度中最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教唆犯是以犯罪人在犯罪中的分工为标准划分出的一个独立共犯种类,在刑事立法中与共同实行犯(即共同正犯)和从犯相并列。台湾...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处罚措施处处体现了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这符合我国所签订的一系列国际公约或法律文件的基本要求。然而,根据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我国刑事法应当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考察,并关注“行刑重其轻”刑法思想的运用。为此,有必要在刑事立法、司法两方面分别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宽”和“严”进行具体修正,例如,“宽”的方面包括刑法应当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消灭制度,“严”的方面包括刑法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  相似文献   

5.
王纪锋 《法制博览》2013,(10):65-66
社会上各种犯罪人群都有,而共同犯罪的人群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共同犯罪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现象,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共同犯罪的犯罪情况更为严重,犯罪率更高。多数人一起参与的行为相对于单独的个人来说更加的胆大妄为,因此,共同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力。不同的国家针对该国犯罪事件有独立于其他国家的一套刑法,因此,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在刑法上对共同犯罪有不一样的规定,现代刑法理论不能达成一致共识,导致共同犯罪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危险现象,成为了一个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6.
张春雷 《法制博览》2015,(5):103-104
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是刑法理论中重要的内容,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理论规定,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属于刑事责任能力的重要因素,并判断包括故意犯罪行为在内的犯罪形态。我国刑法应该借鉴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不断完善刑法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关于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若干基本问题,分别讲述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简介、期待可能性相关理论在刑法学中具有的借鉴意义以及将期待可能性的相关理论引入到我国刑法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哪种危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既不能定罪,也不能处以刑罚。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限制刑罚适用范围,保护未成年人。随着犯罪的低龄化,审判实务中对未成年人年龄确认意义重大。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起点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建军 《法制博览》2022,(14):27-29
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能够给予犯罪人员严厉的刑事处罚,使犯罪人员能够为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刑事责任,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保障,还能够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刑法理论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为公民人身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刑法理论还存...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是要确定"刑法中的未成年人",虽然刑法领域的"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刑法的规定中不同,但均依赖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得以确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基本上确定了什么范围的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什么范围的人适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特殊制度。从宽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担当的全部领域,该原则既是未成年人特殊性在刑事法领域确认的基本标志,也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区别于普通司法制度的基本前提。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本立场是侧重于保护还是侧重于惩罚,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累犯制度、刑罚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建构。在有所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潮流中,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与提高未成年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上限并存,预示着惩罚和保护双向强化的趋势。单向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立场并不彻底的基本态势,为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制改革直接与世界潮流对接提供空间和机会。应当立足于我国在刑事领域全面推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大背景,再审视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直接构建我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彭晓媛 《法制博览》2023,(12):66-68
《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了刑事责任年龄,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可以看到,立法机关之所以要修正这条法律,是为了让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再是刑法中的免责群体,让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以前受到法律的震慑,从而减少这类群体的犯罪行为。关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现从下调的现状、国内外的案例,来探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带来的正面影响及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陆霄雁  张德元 《法制博览》2013,(1):179-180,178
关于犯罪未遂、共同犯罪问题在法学界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列举王某与周某预谋盗窃本单位钱款,周某放弃实施犯罪行为,王某盗得单位保险柜后将其藏匿于单位储藏室的盗窃案件,提出王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未遂以及王某与周某的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对犯罪未得逞的立法规定及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对犯罪未得逞的"犯罪目的说"、"犯罪结果说"、"犯罪构成要件说"三种不同观点进行论述,论证犯罪构成要件说的科学性。列举"否定说"、"否定说"观点,论证共同犯罪行为参与共谋即使未实行也构成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12.
杨立英  杨韬 《法制博览》2014,(2):190-192
2011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规定老年人犯罪的宽容制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本文从刑事责任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违法性认识、老年人诉讼权利保障等各方面阐述了我国老年人刑事宽容制度在实体和程序上存在的缺陷,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及犯罪特征,对比研究国内外文献,对我国老年人刑事宽容制度在刑事宽容年龄起点、死刑免除及程序完善方面提出了些许看法。  相似文献   

13.
唐英 《法制博览》2015,(8):65-67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是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交叉而成的复杂现象。这就使得共同犯罪的中止在认定上难度更大,更具有复杂性。犯罪过程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共同犯罪成立中止的条件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宫钰 《法制博览》2013,(10):145
我国《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共同犯罪的中止没有特别规定,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比个人犯罪的犯罪中止更为复杂和特殊,特别是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中止有效性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议的焦点,本文笔者对此在分析学界几种主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行为刑法是古典学派构建的以“行为”为本位的犯罪论体系,行为人刑法是实证学派构建的以“人身危险性”为中心的犯罪论体系。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两者之间从对立与论争逐渐走向了折衷与调和。我国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在立法上扩大了犯罪圈,实践中的情绪性执法、机械性司法更是加剧了犯罪圈的扩大,使得刑法过度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应在坚持以行为刑法为主轴的基础上,吸收行为人刑法的合理内核,在处理案件时要重视对人格因素的考量,构建“行为—行为人”二元的犯罪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杨国群 《法制博览》2015,(5):108+107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由此可见我国刑法存在共同过失的提法,同样承认共同过失犯罪的,只是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道路交通司法解释中第五条将共同过失犯罪明确,引起学界较多争论。我国共同过失犯罪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也是逐渐的在突破立法。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过失共同犯罪行为的入罪,不能将所有的"共同"过失行为都定为共同犯罪。应该明确共同过失犯罪的类型——共同过失正犯。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相对负刑事责任人排除在转化型抢劫罪主体范围之外,这一规定既不符合刑法理论通说,也与立法解释的精神相违背。基于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区别于其他犯罪人不同的刑罚处遇要求,应当重视未成年人犯罪出罪机制在刑法中的表达。我国刑法出罪机制不在于犯罪构成体系中,而在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中,这也成为未成年人出罪机制在刑法中的规范表达,应当充分重视对“但书”规定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我国刑法客观解释更能适应发展需求,但客观解释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存在解释扩张化的趋势,不断挑战罪刑法定原则。对客观解释的限制应当内外结合,将文义限制和体系限制作为基本前提,注重网络犯罪与传统犯罪的等价性;重申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市场、网络技术规范等因素的规制作用,同时刑法解释应与国家网络治理大环境相契合,针对不同情形采取灵活的解释限度,在有效规制网络犯罪、保持刑法谦抑性和对罪刑法定的坚守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对1 29名团伙犯罪者的构成及SCL-90R的测试结果分析,发现(1)团伙犯罪者的各项精神症状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且,有严重精神症状的人很多;(2)团伙犯罪者中主犯和从犯、初犯和累犯之间在各项精神症状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3)团伙犯罪者中以文化水平比较低、初次犯罪的中年人居多.  相似文献   

20.
共同犯罪不同于个人犯罪,由于共同犯罪停止形态在刑法上缺乏统一的规定,使得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无疑变得复杂化。在认定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把它与认定个人犯罪的停止形态等同起来,只有厘清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和未遂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共同犯罪停止形态问题提出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