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山龙神祠     
乐山城区拱宸门附近有一座龙神祠,因为建在九龙山上,也称九龙祠,那是纪念隋代眉山郡(治地在今乐山城)太守赵昱的。赵昱之所以被乐山民众建祠祭祀,是由于他为疏浚岷江、大渡河做出了贡献。据清《嘉定府志》卷32"宦官志":赵昱字仲明,峨眉人,与兄冕俱隐青城山。大业末,炀帝征,不至。督让益州太守强起,縻以上爵,不就,乞为蜀太守。从之,拜眉  相似文献   

2.
在乐山的历代地方长官中,唯一被神化了的是隋代太守赵昱,谓之"斩妖除害"。 赵昱传为峨眉人,一说青城山人,其生平业绩,明万历《嘉定州志》、清康熙《嘉定州志》、清同治《嘉定府志》和清嘉庆《乐山县志》均有记载,各版本的文字略有差异,但大体意思相同。兹录清《嘉定府志》卷32“官宦志”所载: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与文化自信,优秀历史文化代表之一的古诗词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借助嘉州古诗词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和增强文化自信,一是要明确嘉州古诗词中历史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培养目标;二是要筛选嘉州古诗词中历史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的主要内容;三是要探索嘉州古诗词中历史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的主要方式;四是要深化嘉州古诗词中历史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嘉州山水"即乐山名城大风景区,主要由古城五处风景区组成,曾经与"桂林山水"齐名。形成于唐宋时期,明清得到发展,以三江汇流为其命脉,后在民国开始衰退。乐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应利用"嘉州山水"的品牌效应,立足现状,对嘉州山水进行再构。  相似文献   

5.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崛起于嘉州大地的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情系这方水土,深得山水灵气,以水兴电,点亮万家灯火,以水惠民,润泽千家万户,以气相通,温暖嘉州大地,以似海温情接待四海宾朋……股海扬帆,乐山电力不负重托,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发挥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大力开发电源,  相似文献   

6.
古人曰:“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由嘉州美丽的自然山水和世界第一的乐山大佛以及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内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在21世纪到来之际,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生态风景旅游城市——乐山,在本世纪会怎么样呢?我们的回答是永久地更好地留给后人。借此将保护规划构想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幸福美丽乐山是我们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目前,乐山的现实基础是生产大发展,幸福大提升,生态大改观。现实问题主要是共同富裕短板明显,幸福路上不敢松懈,美丽嘉州任重道远。为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文化社会繁荣,建设幸福嘉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嘉州。最终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幸福美丽乐山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江西分宁(今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后世誉为"苏黄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创建人。元符3年(1100)5月,黄庭坚由贬所戎州(今宜宾)溯岷江经嘉州去眉州(今眉山市)青神县探访张氏姑母,逗留于眉州、嘉州之间,游山玩水,参禅访道,题咏酬唱。11月由眉州返戎州再过嘉州,至今城东至乐山(今东岩山,又名挂样山)访清闲居士王朴,对嘉州山川名胜多有题咏。清同治版《嘉定府志》和《乐山历代诗集》录其诗文9篇,其中最为著名的即是《登凌云寺见花》(一作《凌云记游》)二首。其一云:"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一作才)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  相似文献   

9.
四川乐山古称嘉州,这里三江环绕,依山傍水,风光秀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唐代女诗人薛涛年轻时曾寓居嘉州,在遍考嘉州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后写下了《题竹郎庙》、《忆荔枝》、《赋凌云》等赞颂嘉山嘉水的优美诗篇,吸引了当时诸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一大批文人雅士来嘉州旅游唱和。薛涛并以自已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僚(侍酒、校书)的特殊身份参与了当时古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参与了开凿乐山大佛(当时为“凌云弥勒大像”)收尾工程的建设,韦皋主持的凌云大像收尾工程包括:“莲花宝座至膝”、“通体设色”、“佛窟小龛”、“韦驮护法”、“九曲栈道”、“大像阁”等工程,历时十五年。由于有这段经历,薛涛曾自诩嘉州人,把嘉州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通过自己的诗歌,宣传介绍美丽的嘉州。嘉州百姓为此记住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他们将薛涛作为自己城市最早的形象代表,将其嘉州竹公溪寓居地命名为“薛地”, 以便后人永远纪念这位女诗人。  相似文献   

10.
“嘉州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川省第一个专业画院,其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嘉州地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升了所在地乐山大佛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画院建构做出了贡献,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与历史意义。梳理、还原嘉州画院成立的全过程,对乐山地方文化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画院“嘉州画院”,并成为“嘉州画派”的掌门人。他被列为国家文物局1992年正式公布的中国历朝历代书画家中限制作品出境的385位书画家之一。他精于书法、花鸟、人物、山水、篆刻,每一项艺术成就都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座座高峰。李琼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嘉州画院院长,乐山市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画坛巨匠石鲁称赞其:“惜墨如金,动笔为魂”,还说:“峨眉(指李画的峨眉山)太高我何小也”。一代大师刘海粟评价其画“朝气蓬勃,新得出奇”。国画大师何海霞拜题:“蜀中灵秀,近代画杰”盛赞李琼玖先生。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师,中国画坛公认的“嘉州画派”创始人,源于他的书画不仅是笔墨、线条、色彩、构图的简单组合,而是蕴涵着更深层次、更内涵、更丰富的大开合、大智慧、大哲理的生命、人格、情感的有机组合和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2.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三江归依的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杰出人士。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灵,则人杰。古往今来,嘉州儿女人才辈出,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询、苏辙三父子,书坛怪杰石鲁、当代文化巨人郭沫若……等等,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嘉州的荣耀。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是嘉州人民的骄傲,在大佛寺内有多处与东坡有关的古迹,无一不显现后人对这一代文宗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一 到年底了,大家都在考虑今年的形势.今年国际形势最大的特点是美国陷在伊拉克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美国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实施的最重要的行动是打伊拉克.打的结果怎么样?陷进去了.为什么要打伊拉克?美国在"9·11"之后,全球战略做了调整,要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的目标没有变,做法有变化."9·11"之前,敌人是谁,美国一度在犹豫.俄罗斯是不是?布什2001年上台,上台不久就赶俄罗斯外交官,俄也采取了反措施,双方关系一度很紧张.中国是不是?美对中国的提法"战略合作伙伴"变成"战略竞争对手"."9·11"之后,美国人明确认识到,对美国的现实威胁是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5.
由东北地区部分党校、高等学校参加的“哲学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研讨会,于8月5日至8日在吉林省敦化市委党校召开。与会同志对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讨论,现简述如下: 1.科学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一些同志主张,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关于科学是  相似文献   

16.
彝族习惯法作为我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至今在彝区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什么是彝族习惯法?它是不是法?与国家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它有何意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正确处理好它与国家法的关系,从而促进彝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乌尤寺座落在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修建于唐代,北宋时改名为乌尤寺。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寺院之一,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在国内外皆有较高的知名度。 乌尤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禅师结茅山中,十年不下山。现后山顶建有结茅亭,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八字,遍能和尚撰联:"竹杖绳床开胜境,莲花贝叶悟禅机。"唐代诗人岑参任嘉州刺史时,曾上山参拜惠净大和尚,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有"诸岭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依靠群众路线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对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要思考: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政党"发明"了群众路线这一重要的政治概念和实践创举?这其中有没有必然性?群众路线在当前现实中是不是面临一些实施中的阻碍?进一步提高和优化的路径何在?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有利于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的威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一、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9.
“嘉阳驿路俯江流,寒雨潇潇送暮秋,谁识蛮中风景别,洋州风竹戴嵩牛。”这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王世祯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经过夹江到嘉州(乐山)时在漹南嘉阳驿路上所吟写的诗句。 从夹江县城北五里古泾口,至九盘山南麓半边山崖处的青衣江,约三十五里小道,古代别称为“漹江”。县城因水而名,呼之“漹城”。嘉阳驿路,东起嘉州,西到雅州(雅安),沿青衣江北岸延伸。嘉州在宋代,有嘉阳的别称。阳即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嘉阳驿路曾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夹江古代尚属蛮荒之野,“封域狭隘”,古代先民为开发青衣江流域,沿江最先踩出路的痕迹;秦并蜀后,秦惠王为开拓疆地,迁移秦民万家安置于南安郡一带,迅速地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央政府派遣监察官对地方行政与人事进行定期巡回监察的制度,在我国古代两千余年的专制主义政治中发挥过极大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制度规范来看,中国古代巡回监察制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分离.我国古代巡回监察制度可以溯源到周代的天子巡狩,战国秦时国君、丞相、郡守的巡县之制.汉朝建立后仍沿袭了这一制度,即太守要定期巡行各县,同时又设置督邮一职,作为太守的下属,代表太守对属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