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民主是人类追求政治文明和现代化进程中最好的制度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根基。网络群体性事件直接显示出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化的发展有其双重作用。网络群体事件频发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民主化内生力量的发展不容忽视,民主本身也是一种自身发展中不断纠正和趋于完善的机制。因此,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坚持有经有权的网络民主发展理念,形成危机常态化的网络民主善治措施,建立长效的政府与网民信任合作对话机制,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发、频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一方面显示出原有的治理方式和结构越来越不相适应,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集中暴露出地方党委政府在网络环境下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类矛盾的能力亟待提升。应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种嬗变,敏锐感知其对社会管理构成的严峻挑战,不断创新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可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聚焦放大作用,已成为当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给政府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聚散效应的表征,研究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从实战角度提出网络情势下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为网络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战部门应急处置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其背景下舆论影响力的不断扩散,群体性事件也具有了新的平台和契机,呈现出了新的状态——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自身时空的虚拟性,迅速的互动性和强大的集群能力,使得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网络舆论的了解和研究,有效而快速地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保证舆论倾向的正确性,以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社会不满情绪与网络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借助网络选择过程,即网络推手通过对特定社会事件的策略性动员和宣传,在网络社区聚集网民共同的不满,确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而对特定事件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多样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开放性、互动性,网民身份的匿名性、虚拟性,网络言论的非理性化、情绪化,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面临许多新挑战。由于网络信息的难于控制,网络有时直接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有时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党政部门在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中,应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有效控制;重视网络信息收集,关注网络舆情动态;积极正面疏导,控制和引导网络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治理确立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这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群体性事件面对的难点问题主要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健全、群众维权意识增强而利益诉求机制不健全等。应加强顶层设计、疏导教育,整合信访资源、完善法律救济,并构建快速高效的现场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革,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突出问题。从法治的视角考察,我国社会还存在着群众法治基础缺失、公民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矛盾化解机制不畅通、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等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因素,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过程中,网民作为传播主体,是信息生产、分配、交换的基础,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策略,必须在结合信息网络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注重对事件主体结构特征的把握,从而在工具性与实体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快捷有效的方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助推器。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群体性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在对公安机关处置网络谣言危机实践的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究网络谣言的管控策略,契合了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管控的现实需要;同时将为科学合理地构建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谣言的管控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首因效应是由最初接受的信息所引起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先入为主性、偏差误导性、影响持久性的特点。首因效应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多方面特征以及形成与发展紧密相关,通过首因效应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聚众行为易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它破坏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影响恶劣。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剖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打击相结合的策略,是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控的根本措施,确保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近年来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新类型,其主要特点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信息交流呈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虚实互动性;参与主体多元化,以青少年为主;法规滞后性等。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协作,加强网络信息收集和情报信息研判,加强公安机关信息作战力量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立法等,可以有效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高位运行。分析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总体概况的基础上,从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两个方面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并从消解群体性事件矛盾根源、优化群体性事件处置过程角度提出了宏观和微观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警务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网络时代,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不断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一个新课题。对此,公安机关应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网络舆论,通过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应坚持"三可三不可"和"三个慎用"两大原则,即"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和慎用强制措施"。要科学合理调用警力,着重现场处置和事后处置,以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尽快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力量结构与编成方式,而《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求的应急队伍建设则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联合行动力量的重构。为增强处置效能,各力量单元应具有小型多能化、多元一体化和模块组合化的特性。实践中,在警队模块编成时要满足规模适度、力量均衡和功能齐全的需求,其编成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暴力群体应以专业防暴警种为主体实施编队;一类是针对一般群体管理应以专项任务为目标实施综合性编队,包括疏导警戒、封锁控制、协助接谈、隐蔽增援或清场等分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舆情带来极大便捷。每个网民的即时发声、自由表达对政治领域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民主监督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然而,互联网也随之带来了诸如网络炒作、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被利用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入手,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挑战,并分析挑战的成因,最后提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也日益增多,发展越来越复杂。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性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运行规律、防范策略等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