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横空出世,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尊与凌云山等高的雕塑艺术品,到底凿了多少年,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乐山大佛     
正"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坐落于凌云山的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畔,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核心区2.81平方公里;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凿子唐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相似文献   

3.
“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州之胜日凌云”。坐落于凌云山的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畔,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核心区2.81平方公里;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凿于唐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4.
乐山大佛是石窟大佛,住在凌云山栖鸾峰的石窟龛中。这个石窟龛有多大呢?据测量表明:石窟龛高70余米、宽34米、进深49米、总体积约1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修造乐山大佛要开凿掉的10万立方米坚硬岩石。那么,这10万立方米开凿下来的岩石到哪里去了呢?根据工程施工的原则,任何工程都要考虑综合利用、节省费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通常见到的佛像,大都是立姿或结跏趺坐。而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依崖而凿,露顶开龛,垂足倚坐,不但高大雄伟,而且庄重沉稳。当初海通禅师为何没有采用佛像中常见的立姿或结跏趺坐姿势,却要设计成这样的垂足倚坐姿势呢?首先,是地理位置因素。青衣江、大渡河、岷江相汇于乐山城郊凌云山前,每当夏季洪水泛滥,舟毁人亡。据传海通凿佛的目的,就是为了镇住"水妖",所以把凿佛地点选在三江汇合的凌云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毁后,人们更关心世界第一石刻大佛乐山大佛的身体健康。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头胸部“洗脸换肤”的维修后,乐山大佛从本月起,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恢复莲台、加固台基、开凿栈道、全身防风化维修工程。其中,恢复大佛脚下的蓬台是第二阶段维修的重头戏,大佛脚下为什么有蓬台?唐时开凿的莲台是啥样?恢复莲台的工程昨搞?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传播大佛文化 进几年来,乐山当地党政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对乐山大佛做了积极努力的宣传。甚至从 省到中央都高度重视对乐山大佛的宣传工作。如何传播大佛文化?这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并下大力气做好。  相似文献   

8.
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自唐代修成以来,曾经多次维修。2001年春,乐山市对大佛进行全面维修,对头肩胸腹手等部位剔除杂草,剥去已残破的水泥抹层,采用传统的锤灰修补裂缝与破损处,使之丰采更靓。当时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大佛重新焕发了盛唐风韵"。这一说法有依据吗?唐代刚完工的大佛是现今的样子吗?乐山大佛背靠凌云山栖鸾峰,面对三江碧波,两手抚膝,二目远望,身躯粗壮雄浑,神态端庄肃  相似文献   

9.
乐山大佛建成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其中建成后至南宁末年约400年的历史,大佛是住在大佛阁中的,享受着像设齐备、金粉贴面、舟彩塑身的待遇,有着“百丈金身开翠壁”的荣耀和辉煌。然而,自宋末元初古嘉州大规模的兵火战乱以后,庇护大佛的  相似文献   

10.
到四川乐山大佛景区旅游,你会看到耸立在凌云后山峭 壁上的一座古炮台,古炮台10米见方,用红砂条石砌 就,炮台跺口上斜放着一门巨大的拉绳式火药炮,乌黑的炮口直指对面的乌尤山及山下宽阔的三江水面。此炮台是为纪念宋代嘉定(乐山)守军抗击元兵入侵,而在原宋兵城遗址--"三龟、九项城遗址"上恢复修建的,是近年来大佛景区开辟的一处新景点。 自古以来,川西南重镇嘉定府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政权为抵御强大元兵入侵,曾在四川建有大规模兵城十余座,著名的嘉定兵城"三龟、九顶城"就是其中的一座。  相似文献   

11.
到乐山大佛景区旅游,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在景区北山门临江的崖壁上,从左至右用繁体镌刻着"凌云义渡"四个大字."凌云"二字稍小,"义渡"二字一米见方,采用凹槽阴刻,柳体行书,字迹苍劲有力,左旁款竖书一行小字"永不取钱",右上角落款为"民国十三年□□"等,其余字迹已风化模糊.不知是何人为何所题?"义渡"是什么?为何在此设"义渡"?为何"永不取钱"?这些问题都是好奇的游客想要得知的,也是乐山大佛景区导游须了解和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网络搜索已经成为游客了解旅游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百度对"乐山大佛""峨眉山"的搜索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峨眉山景区的网络关注度要显著高于乐山大佛景区,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具有明显的时间波动性;夏季是两个景区的旅游旺季,在以周为时间段的统计分布上,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与人体精力曲线呈反比例。  相似文献   

13.
正1984年,乐山文史工作者在乐山大佛右侧发现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摩崖碑刻,碑中清晰显现"剑南西川节度……韦皋记"。韦皋(745——805年),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曾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唐德宗贞元年间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曾遣使与南诏(今云南)通好,并多次击败吐蕃。治蜀凡21年,功高绩显,封南康郡王。他是修凿乐山大佛的功臣之一。此碑是他叙写世界第一大石佛建造始末的记事碑。嘉州是乐山的古称,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始设嘉州。作为这项宏伟工程最后阶段的主持人,韦皋在竖刻碑文中有"贞元初天子命我守兹坤隅"  相似文献   

14.
乐山大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符合国家宏观政策,顺应乐山城市及旅游业发展需要,也是满足景区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结合规划区旅游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实际,为发挥度假区优势,实现文旅项目配套、功能相互承接,度假区的功能分区为"一心三大片区",形成以乐山大佛景区这一旅游资源为核心,建成融合各类文旅项目的接待服务复合体,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市的旅游综合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据《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发起修建大佛的是海通禅师,但"全身未毕,禅师去世",其后继修的组织者是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海通修了弥勒坐像的头部至肩部,章仇兼琼刻上身至膝部,韦皋凿膝至底部莲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乐山大佛的雕刻小样之谜,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笔者不揣简陋,据手中资料,就有关乐山大佛的小样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乐山大佛,世界第一。《佛祖统纪》载:“唐开元十八年,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为弥勒石像。”高三百六十尺,覆以九层之阁。工程浩大,费时约九十年,时“工惟子来,财则檀施。江湖淮海,珍货毕至,倩师命工,亦罔不臻。”可以想见彼时盛况。远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那时并没有勘探方面的科学仪器,倘若古人雕造大佛时,仅仅依靠一锤一凿地雕造一点算一点,就能造出今天所见之大佛貌像,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按照建筑学的一般常识“依样放大”,或曰“依样画葫芦”,可以断定乐山大佛正式雕造前一定有一尊(乃至数等)试雕的“小样”。不论怎样,这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那么,这尊小样究竟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7.
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走过10年的历程,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文管局)严格执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使以乐山大佛为主体的世界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年代久远的最大石刻弥勒佛坐像,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位于乐山市中区东南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梅里达举行的第20届全委会上,全票通过蛾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后,1996年——2006年的10年,是乐山大佛景区保护与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也是成绩最辉煌的10年。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0年来,景区保护与建设共投入资金7亿元。在加强对文物遗产保护的同时,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加强宣传营销,使景区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取得了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丰收。景区旅游接待人数从1997年的4573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31.5万人次,相应的旅游收入也从1392万元增长到9685万元。截至2006年11月底,今年景区已接待中外游客271.7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063亿元.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项目的逐步实施,景区环境及景区形象不断提升,景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也带动了乐山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成为乐山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获得以下殊荣“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40佳”、“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先进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四川省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先进单位”,2001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努力把景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把乐山大佛这一人类瑰宝、艺术珍品传之万世。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市在建设"中国第一山"工作中,以乐山大佛带动其它景区的理念已形成,但以乐山大佛为首的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应有超前意识,放开、放快,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并设计CV调查表对乐山大佛的国内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得出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支付意愿(WTP)和WTP值。计算得出游客的人均WTP值为21.76元/年,把2004年到乐山大佛的旅游总人次作为总体人群,可推导出乐山大佛旅游资源2004年的非使用价值为4.60×107元,其中存在价值为1.79×107元,遗产价值为2.47×107元,选择价值为3.4×106元,即游客每年愿意出资4.60×107元保护乐山大佛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和永续存在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