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中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极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平衡发展既是发展中大国的客观必然,又是其应该采取的最优战略。中国采取这种战略,已经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大转变中,中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中、西部具有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中部地区的发展,关键在选择好发展极体系,并通过市场与政府的互动进行有效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周越  于洁 《长白学刊》2010,(6):48-5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根本要求。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主要成就看,有关发展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从追求政权建设,到追求经济建设,再到追求全面的社会建设的不断更新;有关发展标准的认识,走过了从单纯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到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到以“可持续发展”为判断标准,再到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判断标准的道路;有关发展动力的认识,经历了以直接推动生产力促进发展,到以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到以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促进发展,再到以“统筹兼顾”的方式和方法推动科学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强以华  周涛 《湖湘论坛》2011,(5):108-113
发展伦理学作为发展哲学的一个子系统,同时也是一门规范性的应用伦理学学科,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研究发现,尽管对发展伦理学的阂值问题有了一定的共识,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理论盲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发展伦理学的学科建构和完善。因此,对发展伦理学内涵、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学科性质和使命,以及研究模式、方法、原则、战略和评估标准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国莲 《前沿》2011,(15):115-118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因气候变化而勃兴的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转型与发展范式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低代价发展向度、普世的公正发展向度和强烈的创新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5.
余日昌 《群众》2013,(10):79-80
刚完成县改区的“农业大区”——南京高淳区,因长期致力于“绿色发展”,呈现出“集聚后发优势、力争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通过三个月的实地走访调查,笔者注意到:高淳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其特色发展路径,取决于其正确处理好“快与慢、富与强、得与舍、美与善”这四对关系。高淳在如何把握这“四对关系”方面的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08,(6):11-22
改革开放30年,是民政创新发展理念,加速发展步伐,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的30年。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政工作的发展历程,会深切地感受到:新时期民政工作的鲜明特征,就是从封闭走向开放!而民政工作的开放,与民政人视野的开发相伴相随。可以说,正是由于民政人视野的开放,才造就了开放的中国民政事业。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抓住了影响和制约我省科学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我省长远发展的大思路。我省是资源型地区,推进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我们必须把转型发展作为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来抓,从各个方面作出长期而有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马以 《今日浙江》2009,(11):22-23
当前,湖州正处在发展的拐点上,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把握得好,化危为机,就能加速发展;把握得不好,坐失时机,就会掉队落伍。无锡、常州以及江阴快速发展态势,逼人奋进。对照比较,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找准着力点、找到突破口,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举措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而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发展要求,创造性地提出共享发展的思想,彰显了百年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透过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从时代出场、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三重维度审视,共享发展无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正义、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传承和阶段性发展。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对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月的南宁,阵阵寒流抵挡不住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激情。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精诚之力,谋民生之利,代表们谈问题、提建议、话发展,为加快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出谋献策。代表们就加快产业发展、交通优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三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等展开热烈讨论。思想在碰撞,智慧在凝聚,他们的话语,汇聚了我区科学发展的思想精髓,让我们看到了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1.
高建生  崔建周 《前进》2008,(6):8-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科学阐释。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发展不足、发展不够,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是山西省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会形态,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合成的社会结构类型;而发展模式,是发展理念、发展手段、发展路径、发展目的的集成。和谐发展理论视野下的和谐度,是用来量度评价对象和谐与否及和谐指数的数量界限。依据和谐度标准,可以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和谐社会、失衡社会和不确定社会;将发展模式划分为和谐发展、畸形发展和模糊发展。以和谐度划分的社会形态和发展模式具有某种程度的耦合: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做支持系统;而特定的发展模式,则又会催生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形态。只有大力提升和谐度,才能使畸形发展和模糊发展梯级升华到和谐发展,从而为社会形态由失衡社会和不确定社会过渡到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模式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报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报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增强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围绕创新的主题,联系报业实际,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杰  肖卫 《中国发展》2011,14(4):60-65
该文分析了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城乡二元体制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公共投人等方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了深层次的约束。该文建议,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破除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创新农村各项经济制度,释放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力量;统筹城乡公共投入和服务,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卫东 《群众》2011,(2):15-17
根据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我省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由“共同”到“协调”,虽然仅变换了一个词语,但却进一步丰富升华了区域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16.
胡苏平 《前进》2009,(8):4-7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省委在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思路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把它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其中转型发展在“三个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基础性、根本性作用。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关系着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顺利推进,关系着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战略思路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曹红 《人大论坛》2006,(12):34-35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的一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社会是由人组成,其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发展上,而人的发展总和则表现为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和源泉,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突出力量,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功能。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的战略主张应当通过科学的低代价发展之路来实现。由于低代价发展将追求发展和调控代价有机结合的独特品质以及通过抑制代价来实现发展的科学做法,使其成为了对内实现和谐发展、对外实现和平发展的最佳实践模式。和平要在发展中实现,更要在斗争中维护,因而和平发展还必须坚持斗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姜秀花 《中国妇运》2013,(10):15-18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妇女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的人类发展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公共卫生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妇女健康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它不仅涉及到妇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子孙后代以及整个家庭和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充分体现中国政府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全面发展理念,将妇女与健康领域由上一个纲要的第四领域调整为第一领域,确立了妇女健康事业的重要地位。纲要提出“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妇女健康发展总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基础上,从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局出发,用全新的视角,分析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近年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指出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