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科学价值思想。按历史时期来划分,可以从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和维新运动时期三个阶段,来考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科学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2.
杜君 《理论学刊》2002,(5):11-13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主要来源于新式学堂、教会学校和国外留学。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帝国主义国家知识分子及工农劳动阶级相比较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其自己的特点。五四以后 30年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中国现代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近代化的过程中,为防止文化失落而求助于传统,为近代化的政治新生又须抛弃传统,形成了特有的二律背反现象.由之形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特有的现象.上海学者许纪霖著,学林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的《智者的尊严——知识分子与近代文化》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了新颖的考察.全书分三编:从统传走向现代的蹒跚步伐、未及整合的灵魂撕裂、在百年震荡的文化断谷.此书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命运,分析了知识分子与近代文化的关系,可谓近年来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年,新中国从旧社会接收了大约500万左右知识分子,他们构成新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要成份。如何看待这些跨时代的知识分子,建国初年党和国家已有认定,本文借助这种认定,探讨有关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社会归属的若干问题。 一 在回顾建国初年新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属性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中国知识分子归入“劳动群众”的范畴,归属于工人阶级队伍。我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推敲。  相似文献   

5.
在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型期,近代知识分子以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表达了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必然性,展示了民初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发展进程的变革主流.激进民主主义者主张用西方法律文化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法律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敏锐的目光洞察近代中国法制变革的病灶,进一步推进了政治法律思想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李聪 《求实》2001,(Z1)
知识分子与国家关系密切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在古代 ,大批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阶层 ,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 ;在近代 ,面对列强的侵辱 ,中国知识分子更是为强国富民 ,苦苦探索救国之路 ,由改良而改革 ,直至拿起革命的武器 ;在当代 ,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为了解放中国、建设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知识分子不管在中国历史 ,还是在新中国建设上 ,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中最活跃的生力军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一、知识分子在祖国建设中的重…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种重要政治思潮,对后世的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探寻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遭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以胡适的"观念的自由主义"和张君劢"行动的自由主义"为切入点,证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由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性和近代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共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性事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经验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杨毓团 《理论学刊》2004,1(8):114-116
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激烈冲击 ,在荡涤神州的现代化大潮中 ,逐步地从器物、制度和精神观念三个层面上对己方文化加以反思和更革。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 ,知识分子们经历了由外向内不断深入的文化解剖与抉择的过程 ,同时也体验到了痛楚日深的意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西方文化一步步进逼与解构中国文化的过程中 ,中国文化传统基于其与生俱来的保守性而表现出极强的反弹力。故此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无奈于中西文化博弈过程中的两难境地 ,他们只得在文化的宿命中艰难跋涉 ,其…  相似文献   

11.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使近代中国的政治发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找到了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2.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1):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3.
赵巍巍  乔瑞 《世纪桥》2009,(23):33-34
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两起重要的海战,很多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而英勇献身。这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我国早期由清政府派遣留学美国、欧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是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而产生的新式知识分子,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他们的参战大大地增加了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在海战中,留学生们英勇战斗,不畏牺牲,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作为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海战中表现出的战斗风貌、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世炎黄子孙永远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他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尽苦难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为寻求中国的出路而进行艰难的探索,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蔡元培先生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既是一位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其爱国思想及其实践经由了教育救国,走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历程,到教育与政治并重,实现爱国思想的重要进步,再到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爱国实践过程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他们的反应是敏感的社会指示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巨变,西方列强频频入侵,外患日甚一日。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激起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热忱,他们探求民族的独立,致力于民生富强的努力,从来不曾停歇过,  相似文献   

17.
刘荣 《世纪桥》2024,(4):109-111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促使当代知识分子坚定公共良知、增强家国情怀;践行批判价值、重塑独立人格;弘扬道德价值、引领社会风貌;秉持人民中心、赓续创新文脉,主动扛起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大旗,书写新时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易学思维及其在近代中国之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无论内容是还是形式上都有其鲜明特点。易学思维最突出的特点 ,在于变、变易、生生不息 ,此乃“大道之源”。以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易学“变易”思维传统与西方近代进化论结合起来 ,论证中国现实社会变革 ,使进化论在中国得以生根 ,易学思维通过知识分子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屡遭失败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下,国人不断消除封建礼教的影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在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辉煌成就的背景下,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当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俞丽君 《学习月刊》2011,(20):29-30
封建时代创造辉煌科技成就的中国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发端。自此,以"科学救国"为指导,实现民族复兴的尝试从未停止。至新文化运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明确把"科学"和"民主"看做救治中国一切问题的有力武器,尝试以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来推动社会变革。"五四"之后,中国社会掀起了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技教育、培养科学人才、建立科研机构的科技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