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德育实效不高,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主要原因.关注学生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要把激发学生道德需要作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提升道德需要层次作为教育的主线,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作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军干部道德建设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队干部道德建设必须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积极探索主体道德教育模式,努力拓展道德教育渠道和空间,完善干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发挥领导干部道德实践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明伟 《传承》2009,(8):72-73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军干部道德建设的一大难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军队干部道德建设必须在道德教育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积极探索主体道德教育模式,努力拓展道德教育渠道和空间,完善干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机制,发挥领导干部道德实践的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道德需要是德育的一种前提性承诺,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基础。大学德育的切入点或者突破口,就是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激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广泛的切实可行的心理动员。  相似文献   

5.
道德需要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精神需要 ,具有主体性、价值性、自律性和超功利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东南  贺志明 《传承》2008,(14):58-59
本文从高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发,提出了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找到了进行高职德育创新的途径有两条:激发高职生的道德需要和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达到高职德育创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高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出发,提出了高职德育创新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存在的现状,找到了进行高职德育创新的途径有两条:激发高职生的道德需要和开发、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达到高职德育创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道德需要培养的必要性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道德需要的培养 ,是保证网络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发挥网络道德作用的关键。要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需要 ,必须构筑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开展对网络主体的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赏罚以及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通过"何以可为、何以勿行"的教化发挥着规约"心灵秩序"和"构筑精神寓所"的功能.现实社会中,道德链条中以道德需要为首因的德育环节本真的遮蔽,直接导致教育人文意义的失落,也成为制约社会层面公共道德水准的重要成因.本文立足当代德育"吊诡"困局,在重梳道德需要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究了开掘道德需要介入道德准备律、凸出情感常数及融浸"注错习俗"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0.
白俊 《传承》2010,(27):54-55
自十六大以来,我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日本二战以来在道德教育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日本与我国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通过对日本道德教育特点予以分析,并在对我国德育工作进行探索时进行借鉴,是符合我国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十分丰富。道德教育目标指向"五道念"的形成,综合运用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以交织的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网络为道德教育途径,道德性格培养需要知识、能力、品格集于一身的教育者等是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的精要。注重心灵陶冶、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与培养多方面兴趣相融合、显性道德教育与隐性道德教育相结合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赫尔巴特道德教育思想精要对于当代道德教育仍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且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孩子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塑造,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目标的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一门科学,是每个家长必学的科学。目前,家庭道德教育仍处于尴尬境地,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家长重智轻德,孩子问题多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一些大书店、购书网站畅销书排行榜上,教育类书排在榜首,其中,以帮助年轻的富爸爸、忙妈妈们迅速高效地培养“成功孩子”的书最为好销。许多家长操之过急,为孩子较早地接受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3.
姜岩 《青年论坛》2010,(5):81-82
传统道德教育实践过于简单机械,道德教育研究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运用整体性原则,既考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顾及道德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加强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已成为学界乃至全社会深切关注的重要课题。青少年生命道德教育要坚持"三性"(注重主体性,立足实践性,坚持实效性)要求,搞好"三重("重视理论指引,重视实践体验,重视环境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容 《传承》2013,(8):72-73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为此,要把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让大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断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6.
伍治平 《传承》2013,(6):72-73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为此,要把大学生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让大学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不断健全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7.
王贺  李忠红 《求索》2012,(6):214-215,93
东方儒学教育与西方博雅(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致力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培养的通识教育。通过道德品格上培养修己以敬的人生态度,学识修养上倡导循道不贰的自然精神,群己观念(国家意识)上培养家国一体的政治信仰,儒学最终形成了对士人(教育对象)的通识教育,这些教育思想与手段对现代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探索一条可能的学理进路与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8.
日本青年道德教育吸收本土(神道教、武士道、稻作文化)、中国(儒家)、西方(宗教、契约)精神,由"和""家""耻"文化和忠诚、集团、责任意识等构成核心,内容包括勤奋敬业、城实守信、服务社会、遵纪守法、团结创新意识,具有空间开放性、时间延展性、实践先行性等特点。在实现传统东方与现代西方、经济发展与道德提升、以人为本与集团主义共进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9.
在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中,血缘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血缘家庭在现今社会中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血缘家庭规模的减小和家国同构社会形态的解体。血缘家庭变化使得现今社会的道德教育呈现出一定的缺失状态。面对当前的道德教育难题,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有效的调整,完善各个环节,确保家庭、学校和社区等道德教育的路径畅通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杨卫华 《前沿》2008,(5):68-71
在中国哲学和伦理思想史上,围绕善恶本性形成各种系统的人性学说。传统人性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道德在教,增强道德教育的坚定性;遵照人性,贯彻道德教育的合度性;善在修养,注重道德主体的自为性;以人为本,明确道德教育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