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欧洲的经验表明,构建现代国家与民主化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从过程的角度来说,欧洲现代国家构建内在包含着民族一国家构建和民主一国家构建的双重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民族一国家基本制度框架的形成在时间上早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在逻辑上优先于公共权力的民主化。从国家构建动力的角度来看,民主化抗争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民主转型,而且促进了众多的民生制度建设。从国家能力与民主化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强国家能力是公共权力民主化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公共权力民主化是增强国家能力的重要条件。欧洲现代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的启示在于:现代国家构建与公共权力民主化两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能够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利润在国家收入结构中的比例逐步下降,税收性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财政结构逐步由传统"自产国家"转向现代"税收国家"形态。然而,由于对自产国家体制的路径依赖,财政收入对于国有经济过度依赖的状况没有实质改变,税收国家成长呈现出非典型的特征,处于不稳定的变异状态,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产生复杂影响。为克服传统自产国家的历史制约与现代税收国家的现实危机,当代中国的财政国家构建应当确立"预算国家"目标,大力推进财政民主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财政汲取能力"与"预算能力"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缺一不可,而且"预算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强有力的"预算能力"是实现"再分配能力"的制度基础。1978年以来,经济市场化与政治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已经使得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由于作为"政策过程"的公共预算制度的成长比较滞后,使得庞大的财政资源在支撑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知的财政风险和财政无效率现象,巨额的财政收入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再分配能力"。因而,必须向"预算国家"转变,通过公共预算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来提升"预算能力",将国家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当中,实现"财政汲取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现代财税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新时代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勾勒出清晰的顶层设计。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对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具有现实基础性意义,本文主要从完善现代财政和税务体系、深化预算执行与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改革、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与债务管理制度、理顺地方和中央的财政分配关系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对构建现代财税体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实现国家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国家建设是照搬西方国家建设的路径,还是从传统中挖掘可资利用的资源、研究和遵循现代国家内在逻辑的规约,决定中国国家建设能走多远。中国国家建设的现状是由防御走向建设。国家现代化建设,在逻辑上应超越单纯的东西方视角,应基于中国国情,在宪政共识,共享利益框架、民主绩效等各层面建设现代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中央集权制政治制度深刻地形塑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格局。随着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权力过程的转型,基于纵向府际关系视域下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假说,主要有以行政发包制、"中央治官,地方治民"与帝国的治理逻辑为代表的"统治风险与有效治理"视角;以财政联邦主义、地方分权式威权主义与项目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与地方增长"视角;以锦标赛体制、行为联邦制、压力型体制为代表的"纵向博弈与横向竞争"视角。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纵向权力过程进行了解读。在对上述理论假说进行系统性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将"中央-地方"视角与"国家-民众"视角加以系统性整合,可以进一步构建"三元互动结构"的理论模型。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中国国家治理的相关理论建构,有待后续研究加以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为风险社会,公共财政为公共风险的规制提供物质保障,为公共风险的防控提供公共资金,"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形成了"共生"与"继生"的复杂关系.因应公共风险防控需要而产生的税收优惠措施和紧急税制等税法制度,预备费和预算调整制度等财政法制度,以及财政管制和经济统制等相关措施,均需受到宪法控制.将公共风险的防范机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尤其是将公共风险的财税法规制措施纳入"合宪性控制"之下,此为新时代财税法领域的重要宪法课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治理框架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动公共危机治理框架的现代性转化,需要重新定位价值、制度和技术三者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克服转型时期的"中层塌陷"困境。本文梳理了公共危机的认知路径与传统,并从这三个视角检视了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历程与特点,提出了转型时期危机频发的"中国问题",剖析"传统应急管理"与"公共危机治理"之间的差异,最后就构建本土化的公共危机治理框架、实现应急管理转型提出具体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着力研究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是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应有之义;这一研究不仅接地气,重实际,而且有利于寻求化解现实社会诸多矛盾的方略,向党政部门提供若干决策的理论依据。因此,无论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视角还是从提升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视角、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国家凝聚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公私协力的兴起,对我国法律制度构成巨大挑战。国家担保责任理论为人们分析公私协力法律问题提供了理论资源,同时也为设计公私协力国家赔偿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构建相关制度进程中,应将国家担保责任理念落实到公私协力国家赔偿的全过程,实行公私协力的公共权力归责原则,同时在国家赔偿责任方式上应由公私部门进行责任分配,并从国家赔偿权行使程序上,着力把握好公私协力三面关系的法治要求。在国家担保责任视角下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有利于规范公私协力中的特殊权力与赔偿责任,促进公私协力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历程进行回顾,提出建设与推进现代化的公共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其中,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中心任务。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借鉴欧美绩效预算模式的新的制度、方式与理念,分别从治理主体、治理工具和治理价值三个维度体现绩效思维,支撑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共治、法治和善治的价值诉求。未来我国应从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体系、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强化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和落实预算管理中的审计监督等途径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实施效果,在加强预算管理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此形成以预算管理能力创新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预算是典型的边缘性范畴。从经济体制看 ,预算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机制 ;从政治体制看 ,预算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政府财政活动的机制 ;从法律体制看 ,预算不仅仅是计划 ,预算的本质是法律 ;从与财政的关系看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本制度框架 ;从决策体制看 ,预算是公共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宪政不单纯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一套制度体系,同时也是已有制度的实践运行,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宪政文化.当代俄罗斯宪政从制度到精神实质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这与现代法治以个体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对转型期的俄罗斯而言,宪法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前提基础,宪法司法制度的确立对法治国家的生成提供保障,扬弃民族传统的宪政文化的培育是法治国家确立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4.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国家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选择,它在真正意义上显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方向的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转折.本文从现代政府基本职能的视角出发,在分析国家干预环境问题的现实根源和相关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进环境效益的实现路径,进而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家的预算制度不仅是财政民主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基于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促进公民参与预算,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公民参与预算尚存在从规范到制度的缺位,要构建公民参与预算的法治体系,应完善以宪法为中心的预算法制,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程序机制,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健全违宪审查制度以保障公民参与权。  相似文献   

16.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构建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和特点,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的经验,构建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立以税收收入为主、以规范化的收费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建立为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经费,提供市场资源配置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业经费与公益工程,以及公共工程投资以公共支出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建立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预算、税收、投资、贴息、补贴等财政政策和杠杆的公共财政调控体制;建立以实现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以财政收支为中心,以财政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化的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7.
预算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需求和预算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促使预算管理向预算治理加速转型。本文从治理目标和治理工具两个层面分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预算治理的现实意涵与基本特征,提出应把现代预算的法治化和民主化作为超越传统预算管理模式,推进预算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消解传统预算模式下产生的种种弊端与问题,促使预算治理理念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下成为财政治理改革中的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如何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是党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包含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想。人大制度是在近代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吸纳西方代议制度的某些要素,又经中国共产党人的积极探索最终得以确立的。人大制度是区别于西方代议制度和古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新制度。这一新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提供了现代框架和实现通道。可以预见,人大制度的有效运转和准确的功能定位是决定中国国家建设的基础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结合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发展,从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