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向中全 《重庆行政》2010,12(1):77-78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奋斗目标以来,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联系的和谐社会构建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历来是执政者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决定》同时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群众》2007,(5):34-3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的战略任务、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梅宁华在近期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治国理政理念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哲学观和执政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料手册》2007,(1):44-4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城乡居民是这次《决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1):18-21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到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再到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党不断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近年来,海南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积极研究和着力解决影响海南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和谐海南的构建。“双大战略”、“文明生态村”、“教育优先”、“扶贫攻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平安海南”……这一串关键词串起来的是一个个和谐发展的海南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原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若干重大社会结构变化与结构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建设概念和目标,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起,成为“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这一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由理论探讨全面地进入操作阶段。选择和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思考》2007,(9):2-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辛永周 《天津人大》2006,(12):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履行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齐玉生 《前进》2006,(12):19-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面对需要解决的很多民生问题和发展中容易忽视的以人为本的社会问题,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基本问题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执政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