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南海与“希望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勤 《瞭望》1993,(25)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这是一串令人忧虑的数字: 全世界约有8亿文盲,中国有近2亿。每4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中国有2.2亿在校生。近年来,平均每年有400多万小学生失学。其中,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小学生,平均每年有100多万! 中国尚有500多个由国家和省区重点扶持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3.
被称为“中国脑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中南海并不遥远。实际上,中国党政高层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形成,都有它深刻的理论探索的背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到国有企业“抓大放小”,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社会主义的人权理论等,许多理论观点都是在还存在“禁区”的时候,便是由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经过艰辛的探索后率先提出的。而中南海则几次动用总理基金支持“中国脑库”预测中国经济形势。一年四季,十之有七的日子里,学者们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38)
<正> "一个种地的能有什么贡献?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 十年前的一天,徐继波走下船来,踏上崇明的土地。这位重庆山区普通农民的一小步,迈出了三峡移民工程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母弟妹 我叫周群,今年79岁.祖父是道县兴桥人,是普通农民,有十几亩田,省吃俭用送我父亲上学.父亲周谟,抗日时期报名参加国民党青年军,上前线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宪兵科当科长. 我193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1949年,我已经13岁,这时,到处传说解放军要打过江来了,远方“隆隆”的炮声都听得见了.有一天,父亲突然神色慌张地从南京赶了回来,对我和母亲说:“共产党的军队要渡江了,政府乱作一团,我们得赶快跑.”  相似文献   

6.
王凡 《各界》2011,(8):80-83
提起所谓荒唐的事,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大跃进”时期涌现的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一个又一个凉人的“奇迹”。这些事物不仅遍布中国的城市乡村,也曾出现在中南海里,只是中南海里的人虽然积极地投入这些新奇的事物,却最终没能创出惊人的“奇迹”来。在中南海里,孩子们对大跃进最直观的认知,就是“除四害”和大炼钢铁。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在内容上具有非正义性,在程序上具有非正当性,且易造成对公民人身自由权、劳动权和程序请求权等权利的侵害,实为法治文明的"绊脚石"。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今天,应予取消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法制”与“法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不加区别地混用。为纠正这一偏颇,仔细辨析这两个概念实有必要。“法制”(Legal sestem)指一国或一地区整个的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礼记·月令篇》曾有“命有司,修法制”的说法,法家的著作中也提到“法制”一词。但是,中国古代的“法制”不过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一种工具,说到底仅是“王制”而已。“法治”(Rule of law)则指依照法律治  相似文献   

9.
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共融法 治国家的建设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 ,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正义弘扬的法制基础、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共同的基底塑造来实现。而在诸多要素中 ,文化要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法治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 ,法治从来就是和民主相联系的。法治的根本精神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的根本力量 ,在于人民的 拥护与支持 ;法治的核心价…  相似文献   

10.
11.
滁州的农业“大包干”在经济改革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1978年以来的18年中,滁州农业除个别重灾年份基本年年丰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建构首先要立足本土性,需对主流社会群体做出回应和关切。群众路线内在地蕴含了现代法治理念,并高度契合了我国本土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它对法治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对接,保障法治常态化运行,及时纠偏法治异象具有现实依托性。在当下的法治进程中务必正视并着力解决法的认知偏差及法律适用的偏离问题,为法治中国的顺畅推进提供基础性保证。  相似文献   

13.
社会法治是当前深圳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社会法治建设是深圳全面深化法治、推进一流法治城市建设的固本之举和必然要求。要摒弃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方面;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平衡社会利益,有效保护公民各项权益;着力构建多元共治的法律框架,依法协调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夯实社会法治基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和依法监管社会组织,促进社会依法自治;加强网络治理,依法管理虚拟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廉政文化研究》2014,(4):91-92
<正>中国近年来频发的"情妇反腐"现象引起了广泛热议,这些偶发的反腐形式在增进反腐效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国政治反腐生态的失衡和路径的不畅。在倡导和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当下中国,需要对反腐领域的这些热现象进行法治视角下的冷思考,通过商谈和回应等法治方式的疏通达成反腐路径共识,通过坚守和依据法治反腐之道最终使"情妇反腐"等偶然现象消融于法治治理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农业上有所作为,进而找到一条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是中央及地方实际赋予县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90年代以来,依山傍海的广东省电白县山区种水果、沿海搞水产,以“两翼”开发为突破口,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高质、高产、高效的“三高”农业,实现农业的企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和农工技贸一体化,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稳定、发展、提高的新景象。1993年进入全国农村经济实力百强县,1996年社会总产值超130亿。  相似文献   

16.
吴晋 《瞭望》1984,(26)
“美国的法律制度是世界上最费钱的,然而却不能保障它的大多数公民的权益。”——美国哈弗大学校长、前哈弗法学院院长德里克·博克诉讼成风喜欢打官司,这也许是号称“法治社会”的美国的一个特色。在美国,人们事无大小,动辄诉诸公堂。据统计,美国每年仅民事诉讼案件就达一千二百万件以上,其中不乏妻子控告丈夫睡觉打鼾影响睡眠之类的琐事。连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伯格都曾感叹:美国法律太多,法律纠纷也太多,打官司已经成了美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因此,美国  相似文献   

17.
"法治"进入中国,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其背后,有许多值得人们反思的故事:"刀把子"法制观的反弹,"刀制"与"水治"之争,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辩,法治与"群治"和"党治"的关系,社会权力与国家的权力的平衡等。从对这些故事的叙述中,看到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存有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叶雷 《求知》2014,(6):16-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就法治问题高密度发表重要讲话、出台举措,以新的法治思维、理念和方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呈现新局面,标志着我国正全面从"中国法治"向"法治中国"迈进。理念之变,首先体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法治"一词共出现了18次,"依法"一词出现了21次,位居历次党代理念之变:从"中国法治"迈向"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9.
有些情节大体一致的故事,读起来觉得形式和内容都有差别。 一、《三国志》的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指曹操)……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法治兴起的历史考察,试图在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建国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群众政治运动会取代法制建设成为中国政治运行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就未来中国法治做一个转型法理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