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书记与中南海的法制课刊记者黄海庄会宁在江泽民总书记的倡导下,从1994年12月9日到1998年5月12日,中共中央连续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全民普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对于全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2.
小小餐券反映朴素品质 1949年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入住中南海时,在丰泽园内中心偏西处选中了一座院子,名为“含和堂”,后又住进永福堂。彭德怀迁进中南海后,朱德把院子让给了自己的这位老副手,搬到了乙楼。  相似文献   

3.
196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并请末代皇帝溥仪吃晚饭,此次历时5个多小时的接见,其谈话内容和细节至今鲜为人知。而当时负责中南海总特灶膳食管理工作的张宝昌,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4.
王凡 《各界》2011,(8):80-83
提起所谓荒唐的事,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大跃进”时期涌现的一件又一件新奇的事物,和一个又一个凉人的“奇迹”。这些事物不仅遍布中国的城市乡村,也曾出现在中南海里,只是中南海里的人虽然积极地投入这些新奇的事物,却最终没能创出惊人的“奇迹”来。在中南海里,孩子们对大跃进最直观的认知,就是“除四害”和大炼钢铁。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4):56-56
群众来信是怎么送到国家领导人手里的?中南海里的信,又是怎么寄出来的呢? 与中国政治最核心地带中南海仅一墙之隔,一个灰白色调装饰的邮局安静地伫立在府右街乙27号。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1,(42)
中南海,作为建国后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已为人们熟知。中南海内毛泽东的故居,近年来也已有众多人士前往瞻仰。但是,中南海收藏的书画珍品,过去仍鲜为人知。 由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编辑、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使读者得以一饱眼福。这部画册,从中南海所藏书画中精选了256幅作品,大体上包容了近百年来中国画坛各路名家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赵鹏 《瞭望》1990,(29)
5月11日下午,中南海,国务院第三会议室。这里正举行一个汇报会。 这是一个特别的汇报会,汇报人是自己“闯”到中南海来的。他们是来自东北黑土地上的两位农业科技人员,一对志同道合的笃情夫妻。丈夫迟仁立,是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妻子左淑珍,是这个所的助理研究员。黝黑的脸膛,是他们长年在田野中栉风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制建设步入辉煌●李忠杰1994年12月9日上午,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场所——中南海怀仁堂里,这天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级别的课堂。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听取年轻的法学教授曹建明讲授“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这是一个新闻,...  相似文献   

9.
柳伦 《党政论坛》2011,(20):10-11
1953年9月,我被调至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文化学校任教。能到全国的政治中心工作,能到中南海直接为党中央、毛主席服务,更增强了我做好教学工作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相似文献   

10.
一本崭新的大型摄影画册摆在面前,封面上是毛泽东同志“中南海”三个道劲大字的遗墨。 中南海是中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场所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的地方,人们多么渴望一睹中南海的丰采!感谢摄影师们吧,画册展现,中南海的端庄仪态。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9,(18):56-57
1949年1月31日,当北平和谈刚刚签字、解放军进入北平的当天晚上,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西柏坡立即与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齐燕铭和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负责干部进行会谈。会后,齐燕铭等连夜赶赴北平,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的协助下,于2月3日进入并开始接管中南海。北京和平解放前,中南海原为国民党“华北剿总”所在地,他们只管使用,不知维护。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同志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虽然距今已过去60多年,但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3.
陈磊  赵晨熙 《党政论坛》2013,(10):58-59
自199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学习法制讲座至今,共有25位法学家走进中南海主讲了21场法制讲座。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09,(20):30-30
毛主席卫士马武义回忆: 1949年3月25日,主席住进香山双清别墅。他自己首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给我们卫士规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主席用的东西不得随意给他换新的,要换必须经他批准。在香山时,经主席批准给他做了一双新皮鞋。参加党内活动他不穿皮鞋,只有会见外宾、民主人士或庆典活动时他才穿皮鞋。直到1958年秋我离开中南海时,主席穿的还是这双皮鞋。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2,(11)
十月三日,中央书记处邀请为组国争得荣誉的中国女排到中南海作客。本期《中南海的客人》一文,详细记述了这次会见的动人情景。文章转达了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女排作的语重心长的重要讲话。他们殷切期望女排的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的作风推广到全国各  相似文献   

16.
罗雪挥 《各界》2010,(12):23-25
三年困难时期,也是中国对外援助最踊跃的时期之一。1962年,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王稼祥提出了一系列稳妥务实的对外工作主张,包括对外援助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结果被批判为“三和一少”,王稼祥被迫搬出了中南海。  相似文献   

17.
走进中南海     
中南海是一个大花园,绿树成荫,地面整洁得几乎一尘不染,树丛中有很多体态可人的鸟儿,甚至有丹顶鹤喜然起飞。当鹤影掠过柳梢时,我们就看到透过桃花和柳丝的粼粼水波,那就是“海”,准确地说是湖。满族人叫湖为海,就这样从老祖宗那儿叫到了现在。中南海里最令人兴奋的建筑当推紫光阁,原是乾隆皇帝建造的用来策问武状元的地方。紫光阁建筑很像孔庙中的明经阁,双檐翘角,画栋雕梁,门前置一平台,有三道配有汉白玉栏杆的台阶可上去。台阶下是一片约有300平方米的小广场。紫光阁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地方。其实除了地毯和沙发外,整…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各界》2010,(12):6-7
据说连江青都要小心巴结她,作为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她掌握着党和中央的绝密资料。走出神秘的中南海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9.
秦风 《党政论坛》2010,(14):35-35
2006年盛夏的一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位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人给了他一个临时通知——去中南海授课。  相似文献   

20.
宋涛 《党政论坛》2014,(6):64-64
改革开放后,无论体制内外,智库机构均层出不穷。体制内的大多历经合并、撤销、重组,从意识形态到经济研究,他们的职责和任务也在悄然变化。由于一些国家级智库分别隶属党中央和国务院两个系统,他们为中南海出的主意不同,擅长的领域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