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到过香港的内地人都对香港公共环境的清洁印象深刻。香港的清洁显然与市民的良好习惯分不开,而在港府中主管公益宣传的宣传科更是功不可没。无论你翻开香港报纸,抑或打开电视机、收音机,都可以看到、听到不少社会公益宣传,大的如“关心香港事、关心基本法”,小的如“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这些都是这个从属于其它部门的小小的宣传科的杰作。香港人一般不会随地吐痰、乱丢脏物,从小孩到老人,都养成了维持市区清洁、不做“垃圾虫”的习惯。这种现象并非历来就有。早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南风窗》的封面和独家策划主题是《香港,美丽的香港,我们的》;66个月之后,我们再次聚焦香港。 此时的广东,上上下下正沉浸在“既学标兵、又学追兵”、整合珠三角、打造大都市、创建新优势的慷慨激情和热烈讨论中。而香港的提及度,远不及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7,(7)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作为封面标题,耸人听闻地断言香港在“九七”之后会“玩完”。在内文,亚洲编辑路易斯·克拉尔用了长达9页的篇幅,郑重其事地给香港绘制了一幅可怖的图景。一时舆论大哗。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97,(7)
黄玉郎、曾宪梓、金庸、霍英东……从这些大名鼎鼎的成功者身上,你会发现香港人成功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5.
龙年伊始,广州的文艺舞台可谓密锣紧鼓。“送兔迎龙欢乐会”、“群星耀舞台”、“深圳歌星演唱会”、“东莞市东林轻音乐演唱会”……林林总总。春节短短几天时间,竟安排了9台共40场的演出。台数之多前所未有,锣鼓也算擂得够响了,但不见得怎么热闹。据广州市社会文化管理部门反映,“港穗劲歌演唱会”两场日场平均上座率为22%,票房外的门票交易呈倒向趋势,20元的门票降至10元也少人问津。“歌舞升平庆龙年”五场演出,上座率平均为20%……演出时偌大一个8000人(座位)的天河体育馆仍空荡荡的。另外,宣传广告上赫然写着的年初五日场  相似文献   

6.
假如有一亿家财,再多一亿,也许只是数字游戏。对于财阀的下一代,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所追求的一亿之外再加一亿,是为了证明存在的价值,证明他们够“威”。——香港第二代财阀的信条  相似文献   

7.
在反"包二奶"游行发起前,林依丽曾致电多个香港女性团体,但是在以民主自由著称的香港,居然没有一个NGO愿意与她共同组织这次活动。也许她们也不是不想,只是不敢。  相似文献   

8.
一版价值10多港元的T46金猴邮票,目前香港邮商的收购价是3.2万元港币,而“龙”“兔”等邮票的价格也狂升20倍以上——1997,香港人除了迎回归之外,还掀起了一股炒邮狂飚。  相似文献   

9.
金心异 《南风窗》2007,(10):36-39
在经过了10年并不认真的讨论之后,香港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将自己身边的小伙伴提升为战略合作者。2007年2月,准备竞选第三届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发布其政纲时说,他为香港设计的方向之一,是“与深圳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深圳携手打造国际大都会”。  相似文献   

10.
在广州至九龙的直通车上,考察团几位同伴翻出了在港期间的活动计划表,他们盘算着,希望能在繁忙的活动中挤出点时间会会亲戚。只有我睁大眼睛在胡思乱想,亲戚?没有。但一个人呆着多寂寞呀,忽然记起我的一位朋友,他叫阿威,我只有去找他了。在我的同学、朋友中,我想他具有一个精明的脑袋。上山下乡时,别人带了一袋书,几袋食物去,他的行李只有几套衣服,一部手风琴。朋友们取笑他痴,他咧开白牙一笑,说:“我组织宣传队去,我想好了,到处演出,带那么多东西干嘛。”笑话,到广阔天地锻炼改造,他却异想天开!但事实使人们服了他。到了公社集中,他径直找到了公  相似文献   

11.
香港是否开赌,迄今未有定论,但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们关注香港“赌城”,倒并非因为这是一条有趣的“花边消息”,而是可以从“赌城”的设想中看出,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对香港乃至亚洲经济的深深伤害。如果不是伤之太切。香港又何至于与弹丸之地的澳门“争食”? 在许多人心目中,金融风暴不过是一个已过去了的“新闻事件”而已。但伤痛并未远去。过去的香港人忙于从股票和地产中赚取“快钱”,韩国人则陶醉于大企业的狂热扩张中。他们现在的痛苦正是一种历史的偿还。天道酬勤,只有汗水才能让我们的成功更踏实。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价值     
田磊 《南风窗》2012,(14):8-8
在深圳罗湖通往香港红磡的火车站里,暴雨冲刷着狭窄局促、接近露天的候车站台,不时惊起人群尖叫,糟糕的乘车条件惹来了一群大陆旅客的抱怨。记得5年前来香港探访回归10周年时,身边的人们多还惊叹于香港公共交通的先进。其实,这条铁路通道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铁路线两端连接着的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外在的香港,除了比5年前破旧了些之外,没什么大变化,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陆城市相比,一样的电影海报、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9)
正近期的房价狂飙,让我想到了一位台湾朋友。说是朋友,其实算不上。4年前,在台北的一个饭局上,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现在想到的,是他的投资观念对我的"震撼"—很遗憾,我现在才被"震撼"过来。他是国民党的"官二代",台湾最好的台湾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好工作。后来,找亲戚借钱开了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工厂,出口美国和日本。再后来就不做了,开始经营会展和广告公司,主要帮台湾中小企业在大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引力     
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相信没有比已经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民企更有心得。而这种心得在有些民企甚至更为刻骨铭心。为此,本刊约请金蝶总裁徐少春、欧亚农业副总裁阎闯谈论一下他们对香港资本市场的理解。《南风窗》:香港资本市场目前的情况能否对内地民企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提起香港警察(又称阿Sir),广州市民并不陌生,电视剧《猎鹰》、《警花出更》、《流氓与大亨》中的阿Sir形象已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少观众对港警发生浓厚兴趣,“阿Sir”,颇有几分神秘色彩。“沙展”与“帮办”香港警察制度沿用英国警察制度,警官级别(港人称“阶级”,这与内地含义不同)分为警长、督察、警司、总警司及警务处长,而警务处长为港警最高首脑。我们常常听到的“沙展”即警长,为中低级警官,其制服标志是佩带臂章,级别最高是“三划”,亦称“三柴”,《流氓与大亨》剧中阿昌便是“三柴沙展”沙展是港警基层警官骨干,晋升时只需实绩,无须文凭,只要表现出色,获上级赏识,便有机会。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眼光说香港无文化是不对的,片面地丑化香港的文化现象也是不对的。香港的文化是一种经过改造、创新的中西结合的文化,我认为有以下四个特征: (1)开放性文化,兼收并蓄,对各种文化、观念一视同仁,有自由选择的余地。香港人有偶象,但偶象不固定,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2)动态的文化,不是静态文化。香港人用借来的时间与土地求发展,充满了危机感,努力拼搏,在困境中找出路,在风风雨雨中发展自己。 (3)求实的文化,讲究实务、实际,重实业发展,不尚空谈,时间就是金钱,有劳就有酬,不鄙视  相似文献   

17.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9):38-38
香港承办2008奥运马术比赛准备过程中表现出的务实与平和的态度值得称道。香港地铁东涌线有一站叫奥运,而这个地方和举办奥运会马术比赛的沙田马场相距甚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香港著名帆板运动员李丽珊获得了香港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恰好这个车站建好正在征名,香港人就想到了这个别出心裁的庆祝方式,把车站起名为"奥运站"。奥运站是香港人奥运情结的绝佳体现。  相似文献   

18.
崔少明 《南风窗》2008,(20):94-94
北京奥运的喜庆过后,香港在政经两方面同时遭到冲击。700万市民为奥运加过油后,需要为自己打打气。首先是金融震荡。踏入9月,美国政府突然决  相似文献   

19.
吴少鹏这个名字,是和好几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的: 拥有香港最大的独资律师事务所; 司法部48个香港地区中国公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司法部批准的首批12家境外律师事务所在大陆设立办事处中唯一的一家独资办事处; 更重要的,他是第一位申请在国内开设办事处的境外律师。捷足先登去年3月19日,来自中国司法部的一则消息在香港刊登后,引起了香港律师界一阵不小的波动:司法部允许外国和港澳地区律师事务所在海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相似文献   

20.
金融家们一定没有想到,他们创设的意在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却在制造着更大的风险。国际炒家挟带庞大资金,叱咤风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攻城掠地,演绎着现代化的战争。 1992年英镑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1994年墨西哥比索贬值引发金融危机,1997年由泰铢开始,东南亚货币被轮番狙击,酿成至今阴霾不散的亚洲金融风暴,都是国际炒家精心策划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