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10条把“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列为犯罪行为之一。然而,公民持有财产的来源十分广泛。有的是利用合法手段获得的财产;有的则是非法所得,如投机倒把、偷漏税款、走私、盗窃、诈骗钱财等等。在适用刑法时,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对侵害公民非法财产的行为也应视为犯罪行为。对公民的非法财产,只能经过法定秩序,由司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十条把“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列为犯罪行为之一,表明刑法对公民私有合法财产的重视,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作为定罪量刑的刑法典,如果只是对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给予保护,而对公民持有的其他财产不表态的话,那么,显然范围规定得太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公民持有的财产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大部份是公民利用合法手段获得的,如合法经营的利润、工资,接受的赠与、遗产、稿酬、利息等等;也有的是非法所得,如走私、受贿、贪污、盗窃、诈骗及投机倒把、偷漏税款等等的所得。如果只对公民的合法财产予以保护,对公民持有的那部分非法财产不采取任何手段保持其相对稳  相似文献   

3.
关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修改与适用□颜茂昆修订后的刑法对刑法原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作了补充、修改,主要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一、将修订前原刑法分则第七章妨害婚姻家庭罪移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修订前刑法分则第七章妨害婚...  相似文献   

4.
新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是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规定。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我认为,所谓人格尊严,就是做人的资格,为人的尊严,指的是人的身分、名誉、形象、称谓、威望等。  相似文献   

5.
<正>办案要旨针对技术人员离职后通过转换IP地址远程侵入原公司服务器进而窃取客户数据的行为,可以调取作案电脑中的网络连接日志、连接的远程主机信息、USB设备插拔记录等电子数据,以及调取被害公司被侵入服务器的网络映射情况,证明行为人的设备与侵入被害单位服务器的关联性。应注意对电子数据“一证多审”,除了审查电子文档的内容,还应当解析电子文档的时间信息,结合计算机时钟的变化,认定从被害单位服务器上窃取的具体客户数据。  相似文献   

6.
论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何保障人格权,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本文试就侵犯公民人格权的民事责任略发刍议。一、人格权的含义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资格。人格权是指公民在法律上享有民事主体资格所具有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身体健康权等。姓名权:指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和侵犯公民劳动权利罪立法完善的构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秉志刑法学博士生赫兴旺刑法学博士生肖中华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劳动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两类基本权利。通过刑事立法惩治有关犯罪,是有效保障这两类基本权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全...  相似文献   

8.
侵犯个人信息行为与国际刑法中"身份犯罪"接轨,使犯罪的客观表现更具体、更明确;对该行为进行违法性判断时不可避免地卷入违法性实质的理论纷争中,选择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立场,更符合目前中国的实际,也与立法目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打击日益严重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刑法修正案(七)>第7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虽然该修正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会遇到执法上的困难.本文围绕该规定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建议设立侵犯公民隐私权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隐私权常被看作一种名誉权而受民法的规范和调整。可是,在司法实践中,严重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常常发生,其社会危害性已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对这种行为必须纳入刑法的范畴,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刑法中设立侵犯公民隐私权罪的必要性和宪法依据,阐明了此罪的构成要件并区分了与相关犯罪的界限,有益于开展此课题的探索、研究。欢迎广大读者、作者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判决来看,存在着不同种类信息之间界限不明,"获利"与"违法所得"表述混乱,以违法所得作为入罪标准容易造成司法不公,量刑畸轻且缓刑适用比例较大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明确各种信息类型的核心要素,二是要规范量刑尺度,三是要强化检察制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自由作为宪法保护的基本自由,是基于公共利益为内容的.但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存在隐私权受报道权侵犯的弊端.在正义和公平面前,如何平衡新闻报道权与隐私权,使报道既满足受众的需要,又不侵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想要获知更多的信息,扩大自己的视野,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又不愿自己的私密信息被别人了解.与此同时,媒体为了满足大众窥视的欲望而将触角深入到各个方面,造成二者的冲突不可避免.本文就新闻报道权与个人隐私权的相互影响及如何构建彼此的和谐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在新闻自由的前提下合理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10分钟手机定位找人,60元获得一个人的银行信息……近期,在公安部直接指挥下,公安机关破获了一个跨25省区市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01名,铲除42个信息泄漏源头,摧毁了9个涉案地域广、涉案人员多、信息数量、种类及涉案金额大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相似文献   

14.
寇建东 《人民司法》2020,(13):32-36
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定罪量刑的证明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证据确实充分要求定案证据均经查证属实且能排除合理怀疑,而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言,涉案的信息数量庞大,造成了精准证明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现实矛盾。为了解决困扰,抽样证明等刑事简化证明机制在实践中逐渐得到适用,但因未能在简化证明与证据确实充分之间寻到平衡点,致使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疑虑。因此,本文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抽样证明机制的具体适用为视角,在明确抽样证明机制应然定位及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准入条件,形成了以“达到法定构罪标准”底线思维为遵循的渐进式抽样证明步驟,希冀以此实现简化证明需求与证据确实充分的深度融合,进而更多体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定罪量刑的司法理性。  相似文献   

15.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新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的规定,不但内容广泛,而且非常切实和明确,不仅恢复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的内容,还增加了新的内容.新宪法中除了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外,新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民事法律来保护公民名誉权,确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就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民事责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名誉权的含义及其特征 名誉,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名声”。它是公民和法人根据自己的行为、观点、工作表现所形成的有关其素质、才干、品德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是公民和法人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标尺。这种社会评价不受侵害的权利,就是名誉权。公民的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属于人身权的范畴。 名誉权应具有以上四个特征:第一,名誉权具有专有性,它只为特定公民所有,既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让,又不可剥夺;第二,名誉权本身没有财产内容。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身不是财产,这样就决定其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的财产利益;第三,名誉权虽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18.
浅议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刑事赔偿范围谢家友,唐世月我国《国家赔偿法》第15条、第16条和第17条分别对刑事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给受害人造成人身侵害和财产损失的,规定了应当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事项。其中,第15条是对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赔偿事项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明确地将肖像权作为人身权的一种加以肯定,这充分说明每个公民都享有肖像权,并受到法律保护.肖像权是公民对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生活》2009,(9):61-61
美国《纽约时报》消息称,美国政府官员近日在采访中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近月来拦截和监听美国公民私人电子邮件和电话的行为已经超越美国国会去年设下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