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目前,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罪的定义、犯罪构成、既遂标准、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等基本问题尚存在着分歧。本文从该罪的立法原意出发,通过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比较,辨析出符合立法原意的该罪定义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
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识地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间接故意。以往的刑法理论,一般均认为诬告陷害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这种观点也起着支配作用,但是随着实践中复杂的犯罪形态的出现,在适用罪过形式方面,出现了与传统的理论难以吻合的情况,已影响到理论的发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法律的问题。诬告陷害罪的主观特征上,一般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成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有意追求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直接故意的诬告陷害罪,具有希望诬告结果发生的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3.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结果犯并列的情节犯。  相似文献   

4.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结果犯并列的情节犯。  相似文献   

5.
法条竞合视野下的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犯罪构成四分论在区别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这一重要问题上 ,引发了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确保法官能够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的定罪和量刑。在比较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发现 ,法条竞合理论中的交叉理论对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正是解决两罪之间区别的最合适的刑法理论  相似文献   

6.
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应该采用人身权利说的观点;诬告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而且是特定的;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但有例外;客观要件具有量化因素的限制;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相似文献   

7.
被告人陈××,女,某乡干部,1984年向区党委、区人民法院控告本乡支部书记洪××利用工作之便企图对其施行强奸(未遂)。区委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认为强奸事实不存在,陈属诬告陷害,要求检察机关追究陈的刑事责任。之后县人民检察院将陈逮捕,以诬告陷害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审查公诉时,认为  相似文献   

8.
所谓身份犯是指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要求自然具备特殊身份或者刑罚的加重减轻以具有特殊身份为前提,理论中身份犯包括真正身份犯与不真正身份犯。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在这种情况,行为人只有具备特殊身份才构成犯罪,例如刑讯逼供罪主体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而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殊身份对犯罪的定性不产生影响,只对量刑有影响,在这种情况无论行为人是否具备特殊身份均不影响犯罪成立,例如诬告陷害罪无论行为人是否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身份不影响犯罪成立,但是该身份是从重处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非法行医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行医罪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新罪名 ,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非法行医罪的特征 ,非法行医罪的共同犯罪问题 ,非法行医罪与其他罪的界限以及非法行医罪的刑罚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危险驾驶罪的基本理论问题、罪与非罪问题,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关系问题,危险驾驶罪存在的立法不足与完善等,是危险驾驶罪适用中的难点.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可对司法实践中此类问题的处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